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文章通过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对粤商入桂的基本商业路线及基本商务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得出结论认为:凭借特定的商业路线和商业业务,入桂粤商在广西营造起了相对独立的、在广西城镇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行业系统。  相似文献   

2.
陈炜 《广西民族研究》2008,1(1):157-165
近代以来,随着开埠通商与内外贸易的扩展,交通运输的日益现代化和商路网的不断拓廷,广西原先的社会生产力及市场结构受到猛烈冲击,重新分化、组合.全省市场经济一体化倾向日趋明显,以原有市场网络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以通商口岸城市梧州为核心,以近代商路网络为纽带的新型城镇商业市场网络体系,并由此对近代广西城镇社会经济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中国近代史上城镇经济主体——商业经济的角度切入,运用各类历史资料,分区逐县地确证广东商业人群以及所造成的“无东不成市”格局在全广西的分布范围,并揭示其在广西不同地域的程度等差和梯度分布状态。从而,以原始的生活场景原生态地呈现出粤港澳地区对广西经济辐射由东而西逐步推进、由城市而圩市逐层次渗透的基本节奏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传统的工商业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关系经济,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一般遵循着亲缘、地缘、业缘三大交往渠道而展开.这种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的社会人际关系更是近代广西等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和区域性城镇商业网络构建与运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文章通过翔实的史料分析认为,缘于人际关系所产生的信任,在近代广西城镇工商企业的创办、经营、业务的扩张以及商人之间的商贸往来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和运作深刻地影响到近代广西等西部民族地区城镇与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范围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代广西城镇族际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代广西城镇族际商业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构成要素、运行机制、人文特征及其对民族经济开发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正是由于这一网络的良性运作 ,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 ,对民族融合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近代华侨商人在广西城镇的各种经济活动作了初步探讨。认为近代侨商对广西的投资及工商活动,促进了城镇与区域社会经济的繁荣,有力地推动了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7.
明代广西城市圩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是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大规模建设城市圩市是广西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明代地方官主要采取修筑府州县城、修桥筑路、发展商市、增建恢复圩市等建设边疆的措施 ,在广西形成了府州县城市和圩市两级市场网络。明代广西城市圩市的发展对广西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城市圩市商业繁荣的带动下 ,广西的农业、手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广西人民商品意识得到提升 ,广西城镇基本格局由此形成 ,广西出现了社会进步边疆安宁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晚清民国时期,广西蔗糖业经历了繁荣、衰落再发展的轨迹,通过商人的经营活动促进了城镇经济网络和蔗糖业的楔合,蔗糖业的发展推动了城镇经济网络的发展。蔗糖业和城镇经济网络的楔合促进了民族经济融合。  相似文献   

9.
陈炜 《青海民族研究》2008,19(1):128-132
文章时近代以来广西商人组织的发展数量、规模及其对城乡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近代商人组织在规范广西城镇市场秩序.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城镇工商实业、推动乡村经济的进步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对广西城乡社会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晚清民国时期,组成广西城镇工商经济系统商帮群体的,有粤港商帮、广西本地商帮、湖南省商帮、江西省商帮、福建省商帮等,云南省商帮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次要的还有湖北省商帮、浙江省商帮等。各商帮的商业线路回环,商务、行业系统各有自身相对不同的种类和地理伸缩范围。但是,从总体上看,以商路范围之广、经营商品的种量之多和数量之巨、所营造行业发育之齐全, 各帮系统都无一可与粤港商帮相比。粤港商帮系统在广西主要集中于城镇的工商经济系统中,显然具有无可争议的主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广西商品经济史上的重要时期,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食盐、农产商品、手工业商品、土特产品几个方面考察了明代广西商品流通态势。由于明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作为边疆地域的广西,农业、手工业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达到了一个新平台。由于交通网络的成熟,促进了广西商品的发育,而商品的流动多是依托以珠江水系,广东是商品流向的主要区域,形成了人们所说的“无市不趋东”的商品流通格局。  相似文献   

12.
北魏前期官员薪酬分配的基本模式是在拓跋时期确立的。在建国过程中 ,拓跋对于官、禄制度有过深刻思考 ,这对北魏前期官员分配模式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简言之 ,由于统治意志的干预 ,北魏前期没有实行中原俸禄制 ,而是实行分别适应于不同群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官员薪酬分配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内容是 :廪给等保障官吏的基本生存 ;在此基础之上是班赐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战后班赐 ,以功次为标准 ,在功勋群体内部进行 ;最后则是对个体的赏赐  相似文献   

13.
蒙元王朝在其盛时状况时期,无论是在社会经济,还是在交通运输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加之元代对商业活动的保护和有效管理,都为元代社会地位较高的回回商人在甘宁青的商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在整个元代而言,甘宁青回回商人的商业活动无法和东南沿海及中原地区的回回商人的商业活动相提并论,但是这一时期回回商人相比于他们的先民唐宋时期的"蕃商".他们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清代广西进士分布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广西涌现出数量较多的进士,他们的籍贯多集中分布在桂东地区,桂西地区中式进士者寥寥无几,进士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寡的格局,这与桂东与桂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交通便利程度以及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清末广西的民族关系超越了国内的范围,不仅突出了政治领域内各民族的互相协作,共同反抗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也在心理上使各族人民的民族感情得到升华,实现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清代以来商人会馆所承载的人力、商品、资金等市场化因素经由商帮的经营网络源源输入,加速了桂东北地区以手工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化进程,对桂林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近代化发展影响深远。商人会馆由城市渐及圩镇的扩散则使圩镇成为商业化向乡村渗透的据点,圩镇由内向封闭趋于外向开放,经济功能显著增强,桂东北乡村地区的市镇化从中获得了广阔的外部动力空间。  相似文献   

17.
清代广西蝗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广西 65种方志资料 ,研究了该地区清代蝗灾的发生情况 ,纠正了正史中记载的不足 ,考察了清代广西两次蝗灾多发期、蝗灾区域分布和成因以及广西的治蝗措施等问题。并在文末对一些问题提出作者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8.
汉代西瓯历史地理与定周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广西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依据,探讨广西境内古西瓯历史地理的变迁。同时提出汉代定周县的设置,与西瓯在历史上的消失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前期 ,契丹辽地主要是以畜牧经济为主 ,牧场遍布草原各处 ,畜牧经济一直呈上升态势 ;农耕经济区域虽因燕云地区的并入等而有所增扩 ,但农业种植仍是片片点点 ,无法与畜牧业相比。到辽代中后期 ,牧区变化比较平稳 ,官营畜牧经济屡遭打击 ,已繁盛不再 ;而此时的农耕区域却有很大变化 ,农业经济的繁荣 ,对辽代社会的进步及金、元时期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