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的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侧重或者主要发展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而对民营经济大加限制或者不提供相应的发展土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入,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应运而生,民营经济也在其中。这些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国家的收入和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尽管民营经济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发达的民营经济都是在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城市,而在我们东北,民营经济没有取得尽如人意的发展。事实也证明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其地方收入远远高于民营经济不发达的省份。因此,民营经济应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民营企业通常是指按"四自原则",即: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性质创办的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民营经济的政策在不断改善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政策的呵护下,民营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  相似文献   

3.
2004年元旦刚过,负责联系全国50万家民营企业,拥有1 65万户会员的全国工商联公布了国内第一份系统的、全面的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2002年内资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达到48.5%。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非公企业入库创收超过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的人才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都在积极促进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原因就在于其旺盛的经济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在能量。众所周知,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进程,并逐步成长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对国民经济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经济部分,有关资料已表明,中国这些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有2/3来源于非国有经济的贡献。然而,最近几年我们已明显感到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容乐观,只有少数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特别是近几年,民营经济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力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生力军.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加上人才市场的日益完善和健全,使得现代的民营企业在吸引和利用人才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同时在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上也遇到了很大挑战.在整个社会人才流动加剧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人才频繁跳槽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已成为企业家们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人才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影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向高层次壮大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社会,特别是人事人才部门,要真正解放思想,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以与时代同步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为已任,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7.
王一夫 《人才瞭望》2016,(6):256-256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民营经济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作为我国经济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发展更能牵动百姓的心。基于此,研究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探讨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景,旨在为我国民营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龙口市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针对民营企业人才相对匮乏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人才支持和服务力度。近年来,全市先后为民营企业引进各类人才4700多名。搭建平台,优化政策。龙口市建成了总面积1 480平方米的人才市场,配备了大型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公用磁  相似文献   

9.
徐良希 《人才开发》2007,(10):32-33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截止2007年6月底,龙口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2.15万户,从业人员达到29.9万人,上半年累计完成增加值212.5亿元,占GDP总量的87%。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人事人才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事部门必须把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更优质高效的综合配套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相似文献   

10.
1986年我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维护了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了国民经济的较大比重,企业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企业用工制度产生了根本性变革,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流动性失业群体日益庞大,这个群体也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主要来源,如何有效利用失业保险制度化解这一难题是社保部门关注的重点,也是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