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2007,(21)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的街居经济一直扮演着社区经济的角色。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街居经济逐渐发生了分化,一部分街居经济凭其多年积累的实力融入市场经济的主流中,逐渐与社区分离开来;另一部分则随着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政府与社会财力投入的加大,逐步向新型社区经济转变,现代意义上的社区经济所具有的服务性和福利性逐渐显现出来。笔者在近期对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的调研中发现,社区自治的成熟与完善,对于这种社区经济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爱华 《国际公关》2022,(9):124-127
对社区治理的理解离不开对社区的理解,我国社区治理制度传统也是理解社区治理的重要考量。从社区的本质出发,从以社区治理的单位制为主辅以街居制、街居制为主到社区制转型的演变。笔者认为,社区治理是社区居民主体化过程,是社区治理对象关系化过程。在社区治理情境下,开放空间会议技术的价值理念、运行机制、两脚法则、四体技术等确保其能够发挥重塑“主体”和“关系”的功能,因而成为了一种社区治理形式。  相似文献   

3.
智慧社区是数字技术综合应用于基层治理全过程的结果,引发了社会治理结构与治理过程的双重转型。我国城市基层治理长期依托街居制,随着管理重心下移,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同时出现结构、功能失调现象。智慧社区的发展一方面重塑了多元治理主体的关系,促进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另一方面冲击了以街居制为基础的基层管理体制,驱动街道及社区居委会的结构重塑与功能再造。就城市基层治理过程而言,数字化治理技术的应用推动着由精细化向智慧化、由“人—人”常态互动向“人—机”常态互动、由碎片化治理向一体化治理迈进的基层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3,(22):10-12
伴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分离出一大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中。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03年9月15日召开的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表彰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做好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挖掘社区就业资源,促进社区就业再就业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重点发展的项目,在就业方面具有容量大、领域宽、用人广、用工灵活、择业便捷等优势,具有巨大的社区就业潜力。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是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一般又没有什么专业特长,正可以从事面向社区的服务业。因此,发展社区服务业将成为再就业工作的一个新亮点。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城市中,至少有150万个社区就业岗位可以开发。社区再就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需求,迫切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将围绕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于是,建构街居工疗站社工服务与管理新机制新方法也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广州市残疾人工疗站的调查发现,残疾人生存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通过深度分析,剖析问题,提出街居工疗站引进社会工作方法和专业技巧,建构街居工疗站社会工作服务与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区自治是指社区公共事务由利益相关的居民进行民主管理的制度。20世纪90年代,面对社会结构的急速转型、传统街居制的弱化以及单位人社会的解体,国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社会发展思路,开启了社区自治的发展模式。以安徽省铜陵市开创的区直管社区的"铜陵模式"为例,综合分析其社区自治的运行,厘清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雷 《社区》2017,(31):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社区发展道路。从“街居制”到“枉区制”,人们生活的社区既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制管理型社区,也非完全意义上的“自组织社会”,而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居民自治,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包容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9,(11)
社区工作到底适合什么人来做,或者说,什么人最适合做社区工作呢?我们在准备这一话题的过程中,查阅了过往的一些街居工作资料,试图通过了解社区(居委会)工作中先进、模范典型的身份背景,对从事社区工作的"优势人群"有  相似文献   

9.
邓佳斌 《社区》2014,(10):12-12
一位从事社区工作近三十年的老社工,在参加一次武汉社区公益创投培训会议之后,感慨地说道:“干了这么久的社区工作,我还是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社区工作。”老人家的感慨不无道理,因为人们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深受行政化的“街居”制度的影响,长期处于这种城市社区的治理惯性之中,即便时代变迁,也没有仔细地思考到底什么是社区,什么是社区工作。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社区也紧紧跟随经济社会变化而不断转型,呈现出一种新背景下的新特征,这种特征便是目前城市社区普遍存在的“新社区”特征。  相似文献   

10.
社区协管员是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下的一支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团队。社区协管员主要负责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及城乡居民保险业务工作。团队于2004年成立,历经10年的发展,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的劳动保障事业提供了基层保障,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基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永发 《社区》2004,(21):24-24
社区经济主要是指面向社区居民,以为居民提供服务为主的经济。城市社区经济建设,指依托基层社区组织建立起来的,由各种经济成分构成的社区经济系统及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总和,它是履行社区职能的物质基础。社区经济主要是第三产业,近年来,社区经济对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作为城市第三产业重要载体的社区经济将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第三产业中,最具吸纳空间、最少投资需求的就是以社区服务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社区经济。社区经济一般劳动强度不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对不高,是劳动力特别是下岗职工就业的…  相似文献   

12.
社区新闻     
《社区》2005,(7)
新疆增加社区就业岗位成为民政工作会议焦点据《新疆经济报》报道,如何增加社区就业岗位,成了近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新疆民政工作会议的一个焦点。自治区民政厅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千万百计增加社区的就业岗位,强化社区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组织服务职能。各中心城市和地州所在地的城市,都要把社区服务业作为解决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工作来抓,重点是要在社区管理、公益性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创造就业岗位,帮助下岗职工和有劳动能力的特困居民及早解决就业问题。自治区民政厅有关领导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作为…  相似文献   

13.
社区发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社区就业的规模和能力.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居民消费理念的不同及消费能力的差异,影响了社区就业的需求量;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支持程度,影响社区解决就业的能力;社区发展的能力表现为社区公共资源配置的状况和处置能力,决定了社区就业需求是否能转化成为社区就业机会;社区社会组织发育的程度,是吸纳和创造社区就业、推动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空间.文章还针对性地提出通过促进社区发育推动社区就业的有关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4.
政策网络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失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变成为城市治理的首要任务.作为国家权力与民间公共权力交接的场域,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或社会自治行为均无法满足社区多元化利益发展的需要.社区治理过程正逐渐发育为一个相当典型的政策网络,其体现出来的特征与政策网络的适用条件是高度吻合的.因此,利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社区治理失灵的原因,并由此重塑我国社区治理的过程,有利于解决社区复杂问题,实现社区善治.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社区经济是为履行社区职能提供经济保障而开展的社区经济活动的总和。社区经济具有社会服务、精神文明建设、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和增加就业岗位等多方面的职能。社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迅猛,有其内在的生存机制和外在的有利条件,政府的支持、市场的需求、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专业化的工作质量是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王爱云 《社区》2002,(21):45-45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工人街居民委员会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退休女干部,共产党员,她近年来带领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广大居民,在建党、综合治理、帮残扶贫、计划生育、美化社区的居住环境等一系列的工作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她就是人人夸赞的孙丽华。  相似文献   

17.
彭代国 《社区》2013,(16):13-14
2013年2月1日,经安徽省合肥市委、市政府批准,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6位社区居民代表共同参与揭牌活动,实现了由传统街居管理模式向现代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目前,滨湖世纪社区辖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社区居住人口近10万人,饱和人住人口约18万人。  相似文献   

18.
社区居民的收入与就业等经济特征感知强度存在差异,农业旅游的开发对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方式、用途和效应以及就业形势、观念等经济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农业旅游的社区经济影响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与用途"、"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就业观念与劳动特征"和"收入方式与就业形势"等4个因子上。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国内大循环有机发展的重中之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但由于种种原因,亟需解决群众搬迁后生活生产中存在的发展不足和返贫风险的问题.以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为例,介绍了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分析搬迁社区居民困境.从社区集体发展视角出发,构建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框架与体制机制;探讨社区集体发展的组织、管理、股份及利益配置架构;解析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与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区集体发展中的相关问题,理清收益内部化、风险内部化、本地就业、保障最大化、兼顾公平的社区集体发展机制;提出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向社区的转变发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城郊蔓延、转化模式;产业集聚、带动模式;旧村改建、并建模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必然受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供给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居民认同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参与建设与管理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就业和产业支撑问题等这五个方面的制约。因此,通过扩展资金来源渠道,保障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经济,促进就近就业;以人为本,完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加强文化建设,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居民素养这四重路径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