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经》是许多英美经典作家和诗人文学艺术创作永恒的母题。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著名的战地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也不例外。他有极浓厚的《圣经》情结,他的诗作通过化用《圣经》典故,将作品与钦定本《圣经》进行互文,从而增加了诗作的厚重、可读性和艺术魅力。本文考察了诗人的有关文化背景,分析了他的诗歌特色以及它们与钦定本《圣经》之间紧密的艺术关系。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与《圣经》典故的许多方面有对应关系。霍桑通过对《圣经》典故的大量借用,赋予该小说丰富的《圣经》的象征色彩,使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奠定了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的地位。文章以《红字》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核心,探究了小说中的《圣经》典故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霍桑出生于一个资深的清教徒家庭,基督教文化也毫不例外地对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霍桑在他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将大量的《圣经》原型、典故"移植"到他的作品中来.  相似文献   

4.
菲茨杰拉德的创作深受英国著名小说家康拉德的影响。《黑暗的心》和《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主题和叙事技巧的比较研究,试图探讨康拉德对菲茨杰拉德的影响在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基督徒,其成长经历深受《圣经》的影响,作品《红字》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圣经》情结,在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方面借鉴了《圣经》原型,故事情节方面也巧妙化用了《圣经》典故,并将《圣经》中的U型叙事模式予以灵活展现,整个故事无疑体现了《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一书中明显表露出《圣经》情结。他把女主人公凯瑟琳塑造成了耶稣基督的化身.多次用《圣经》中常见的“尘土”意象作为象征性的背景。他还借男主人公亨利由恶到善的思想转变过程,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罪恶人类注定走向毁灭.只有弃恶从善。才是人类唯一的出路这一深刻主题,从而在作品中“复活”了《圣经》一书中对人类“救赎之途”的期望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天路历程》是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充满基督教(新教)教义的属灵著作,至今重印不断,成为《圣经》以外翻译语种最多的文学作品。通过《天路历程》和《圣经》两部作品的翻译史可以考察两者在中国的平行翻译进程及平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C.S.路易斯所创作的奇幻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纳尼亚传奇》风靡全世界。作为一个一生都在宣扬基督教思想的平教徒,他在这部作品里深深地渗入了其基督教思想。本文通过对书中与《圣经》相对应的八个孩童主人公的分析,试图认清作者寄予在这部作品中的基督教思想。    相似文献   

9.
父子关系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毕生探究的一大主题,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心目中理想的黑人父亲的渴求。此外,其作品中浓郁的宗教情结同样不容忽视。鲍德温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作品——《向苍天呼吁》、《阿门角》和《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黑人父亲形象,而且这些父亲形象都可以从《圣经》以及鲍德温本人的生活中找到原型。从《圣经》原型的角度解读这些作品中的黑人父亲形象无疑对理解作者本人及其作品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10.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最具争议性。他的作品因多方面体现了基督教元素而被误解为基督教作家,《伊甸之东》充分体现了约翰.斯坦贝克的创作艺术及其深邃思想。以基督教为切入点,分析基督教思想对斯坦贝克文学创作的影响,着重从人物命名、语言风格、叙事结构以及大量的圣经意象等方面阐述作品与圣经之间的内在性,厘定了斯坦贝克与基督教之间的传统误解。  相似文献   

11.
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给我们展示了20世纪初法国上层贵族的生活画卷。作者在小说的创作中运用了《圣经》的相关内容,来增加小说的思想性。撷取个别作品中的意象来分析小说和《圣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约瑟夫·康拉德的长篇社会小说《诺斯托罗莫》以其史诗般恢弘的场面、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我国学者对它的介绍和研究远为不够。结合康拉德的艺术主张,从结构布局部、语言和人物刻画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了阐释,指出康拉德的艺术主张不仅有利于作者多层次、多角度、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再现历史,而且大大提高了作品的丰厚性、含蓄性和作品题旨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3.
去其偏颇 得其神明——鲁迅与《圣经》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一生坚持科学,反对各教派宣扬的宗教神话,但却将了解宗教视为必要的修养。因此,从他丰富的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世界三大著名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十分熟稔,多有论述,对那些较小的宗教流派也有一定的研究和阐释。本文侧重论述了鲁迅与基督教经典《圣经》的密切关系、对《圣经》的评价、对《圣经》故事的改编,以及对《圣经》词语典故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圣经》是西方文化源头之一,对基督教文化和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从基督教文化语言与《圣经》渊源入手,以《圣经》中较为典型常用的数字、动物、习语或事件为例证进行说明,主要分析了《圣经》与基督教文化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寓意和关系,揭示《圣经》词汇的喻意对基督教文化的习俗、思想生活、人文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进一步探悉《圣经》与基督教文化息息相关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父子关系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毕生探究的一大主题,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心目中理想的黑人父亲的渴求。此外,其作品中浓郁的宗教情结同样不容忽视。鲍德温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作品—《向苍天呼吁》、《阿门角》和《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黑人父亲形象,而且这些父亲形象都可以从《圣经》以及鲍德温本人的生活中找到原型。从《圣经》原型的角度解读这些作品中的黑人父亲形象无疑对理解作者本人及其作品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基督教经典《圣经》作一简要介绍,然后说明欧美作家通常援引《圣经》的几种方式,并举多项实例加以论证,以此了解欧关作家作品的《圣经》情结,探讨了《圣经》魅力不朽之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艾伦·德肖维茨不仅是位声名卓著的律师,也曾是哈佛法学院的教授,更是位畅销书作家。在其诸多的作品中,《法律创世纪》一书因圣经主题而广为传播。他从《圣经·创世纪》中挑选了十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以法律人的眼光分析它们,并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在信徒们看来,《圣经》中的上帝不仅全知全能,而且行事正义公允,但德肖维茨认为,"《创世纪》里那位了不起的上帝……还在圣经里公诸一件事,那就是‘他并非全知’。"a他频  相似文献   

18.
以诺思洛普·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为依据,以《圣经》中的故事人物、情节和主题原型为参照,对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该作品中表现的忠诚、背叛与救赎的主题,以及作品恒久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英语教材中常含有《圣经》的句子或典故,学生们由于对圣经知识了解较少,对所学文章中与《圣经》相关的文化背景的理解难免会产生困难,因此,这也就成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拟从英语教材中的《圣经》典故的隐喻和语言对英语学习的作用进行分析和介绍。希望通过对《圣经》典故的由来及引用的分析和讲解,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使其领略《圣经》语言风采,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达到英语学习和《圣经》学习相辅相通,拓宽西方文化的认知和提高语言修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阳玛诺神父于1636年完成了十四卷著作《圣经直解》,该书翻译了《新约·四福音书》26.5%内容,是现存最早、篇幅最大的汉语《圣经》,并对后世汉语《圣经》产生了非常大影响。对此书中虚词尤其是助词使用情况的统计、举例、分析,与“白徐”《圣经》和《古新圣经》对比,以及意义相同(近)书面语与口语使用情况比较,探究了《圣经直解》在翻译中选词、用语的重文言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