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大钊曾接受汤化龙的进步党经费资助赴日留学,并出任汤化龙主办的《晨钟》等报刊的编辑或撰稿人,初期与汤化龙过从甚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言论。随着李大钊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二人终因政见分歧而分道扬镳。但君子和而不同,政治关系的终结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私谊。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历代开明君主都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重视人才、识别人才、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的思想原则和主张。而其官吏的选拔,隋以前以长官荐举为主,隋以后以公开报考、按成绩择优录用的科举制为主。保举任官起源于战国时期,宋代形成保举责任制,荐人者须对被荐者任职后的行为负连带责任,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私谊滥举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3.
明朝人突破以往主要由中国古代官方政府垄断记述日本的传统格局,纷纷私撰记述。其数量之多,所述范围之广,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由此反映出明朝人对日本认识、了解的内容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进入了中国古代认识、了解日本的一个新的时期。然而,由于中国古代华尊夷卑的理念以及明朝本国综合国力强大等因素的影响,明朝人对日本的了解、认识也还是存在不少的缺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的依附关系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依附关系。这种依附在春秋战国时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变化,表现为依附者——"私徒属"与"宾客"对其所依附的各级贵族的人身依附的减弱。具体来讲:私徒属讲求忠于主人,至死不贰,宾客则以势取舍,择木而栖;私徒属仕于主人,奉职尽责以取得俸禄,宾客则无有职掌,有事差遣,无事闲处,仰衣食于主人;私徒属视主人为衣食之本,尽忠于主人即是其人生目标,宾客则视主人为进身之阶,出将入相,显身扬名于国方是最高理想。这种依附关系的演变反映了早期国家的集权化倾向以及君主专制权的加强。  相似文献   

5.
《时务报》是戊戌维新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创办这份报纸的江康年、梁启超两人表面上皆能以变法维新为己任,然由于学问渊源之不同导致两人关系破裂,并最终直接导致《时务报》停办。  相似文献   

6.
王禹偁是北宋初年最重要的文学家,晁迥也是北宋初年重要的士大夫.两人因桑梓之谊而弱冠相交,在此后的宦游中又互相慰勉,互赠诗文以寄情.两人以各自相同或不同的方式对北宋早期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王禹偁与晁迥的文学交游和影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见出:一、为宦以前的师从之谊;二、仕宦之后的相互慰勉;三、两人在宋初文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 ,公私之争由来已久 ,且大多数人主张以公胜私。到了 17世纪前后 ,随着社会政治与经济的种种变化 ,进步思想家们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公私观。具体表现在以下 5个方面 :1)他们在“私心自然”基础上 ,对传统的私观念“一分为二”;2 )主张“众私之和”为公 ,公通过私表现出来 ;3)主张天下为公 ,斥责绝对专制君权是天下之“大私”;4)公私性质具有时空上的相对性 ;5 )比较客观地评价了“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两岸汉字的使用,客观上已形成了一文两体,简繁二元并存的格局。筒繁体都是汉字,都承载并胜任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只是不同社区使用选择不同而已。繁简体没有优劣、正与不正之分,“以己为是,以人为非”都是狭隘的旧思维。变“二元并存”为“一元统一”,最终实现两岸社会“书同文”的目标非短时间内能实现,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简繁由之”,是不错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清代北京会馆的政治属性与士商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北京会馆迅速发展的时期,既有众多的士人会馆,也有不可小视的工商会馆。北京士 人会馆的出现与发展始终都与官僚政治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属性。而无论是士人会馆还 是工商会馆,其作为以地域为纽带联络同乡同籍的公益机构,在修睦、敦谊、敬神庥的过程中,也为士商两个阶 层、两种文化提供了一个相互交融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男性家长在子女婚姻事务方面起主导作用,女性对于自己的婚姻基本上没有任何权利可言,就连在与之关系密切的嫁妆事宜方面也并不具有真正的自主权。大部分女性并不能像男性一样接受教育,其主要职责是在家庭中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虽然夫妻之爱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男主女从仍是夫妻关系的主要模式。总之,与以往时代相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在婚姻中的性别关系仍是以男女两性的主从关系为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陈炯明在护法运动期间的重要地位几乎被忽略。由陈炯明政治理念以及闽南护法区政治革新可见,陈炯明是闽南护法区的直接指挥者,其个人政治素质对闽南护法区的政治革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是护法运动的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王士稹与田雯在清初康熙诗坛是"同郡同时"、官级相类、地位颉颃但诗美追求不同的名家,其交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两人一生交往频繁,而非"隐然负气"、"不相结纳",虽然田雯与赵执信同样与王士旗所持诗论不同,但由于性格原因,田雯与王士旗不是"争名角立",而是关系融洽.  相似文献   

13.
以客观的态度,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对陈独秀与汪精卫发表的宣言进行再评价。《联合宣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客观上起到了暂时稳定汪精卫等人,团结国民党左派,维系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后阶段革命行动争取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炯明作为民国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与孙中山从政见分歧演化到兵变决裂,这其中的是非曲直非常复杂。孙陈二人关系的这种演变,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中既有个性的因素,也有对诸如北伐之类问题不同政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中德俄联盟经陈炯明向外报泄露后,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应。列强诬称为“过激主义”和“亲布尔什维克”。英法新闻界指称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阴谋。北京政府表示“密切关注此事”。政界人物曹锟和吴佩孚也立即声明“与孙中山没有任何关联”。社会上也不乏为陈炯明的叛逆行为辩护者。孙中山不得不发表声明,澄清事实。上海《民国日报》为中德俄联盟辩护。中共认为这是关系中国民族独立的外交政策,不遗余力地宣传与辩护。共产国际和苏俄也支持中德俄联盟的宣传。从对中德俄联盟的态度和反应可以管窥国共两党与帝国主义、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与陈寅恪生前共事于清华,在学术领域、政治态度、人格精神等方面识趣特契,尤其在政治立场上,都带有强烈的文化遗民倾向。陈寅恪因为未在晚清有仕履经历,所以他对前朝的眷恋更多是出于文化形态的考虑。王国维虽然也有着相似的文化遗民心态,但因为既在晚清学部任职,又曾任溥仪的南书房行走,所以其文化遗民身份之外,也带有一定的个人情感。陈寅恪提炼出王国维的文化遗民特点,但也不免遮蔽了王国维与晚清政坛的特殊关系。考量王国维与陈寅恪的遗民心态,不仅对了解两人个案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厘清遗民的类型和特点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中国女权运动偕民权运动而勃兴,广东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女权运动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陈炯明从进入晚清广东咨议局开始,至民国时期两次主持粤政期间,均对女权运动大力倡导并给予支持。在女权运动展开上,陈炯明持现实主义的渐进模式,即经教育权利、人身权利和政治权利的顺序渐次达到。在每种权利的获得上,也应该遵循由易至难的渐次顺序。  相似文献   

18.
陈宝箴是郭嵩焘的洋务知己和志同道合的僚属,且在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上大体相似,而这些相似性导致了两者有着共同的悲情结局.两人之间因思想相近产生强烈共鸣而结下深情厚谊,非同一般的关系又加深了彼此的影响,尤其是郭嵩焘的洋务思想给陈宝箴后来所主导的维新运动带来了深刻影响.陈宝箴以郭氏教育思想的完善者、吏治思想的执行者、富强观念的实践者的身份践行了郭嵩焘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9.
泰州学派杰出的平民弟子韩贞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之子王襞的嫡传弟子。韩贞与王襞交情甚笃,他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自韩贞从学于王襞之后,王襞对韩贞不仅进行了精心的理论指导,而且从交游、生活等各方面给以关照。韩贞在安丰学习两年回家乡之后,从事讲学,为百姓做善事。王襞时刻关注、关心韩贞的学习与生活,两人书信往来不断,共同探讨,为泰州学派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艳电”,响应日本第三次“近卫声明”,公开叛国投敌。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站在反对汪伪斗争的最前列,对汪精卫的卖国行径和南京傀儡政权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敌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