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阐述的有关意象的美学思想,上承《周易》的“象”论;将“意象”凝定为一个稳定的审美范畴,并深入地、多角度地论述了意象的物化过程。刘勰所谓的“意象”,包括“声文”、“形文”两个维度的内涵,这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刘勰还将“比”、“兴”与意象联系起来,作为意象的不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意象与意象派 最早把意与象组合成一个词,并构成美学概念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了“寻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虽然“意象”作为美学的概念最早被中国人提出,但使“意象“焕发出独特的艺术光彩并成为一种美学原则的却是现代英美诗  相似文献   

3.
情景双收:审美意象的深层结构读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典美学里,意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从思维方式上看,它可以追溯至我国汉文字的创造。就最初雏型言,它直接衍生于先秦《易传》的“易象”和庄子的“象罔”。东汉王充《论衡·乱龙篇》首见意象一词;“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但作为美学范畴的意象,则为庸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首创:“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自唐始,许多论者开始关注意象,屡以意象论述诗歌、分析书法。到了明代,意象说真正成为气候,这时的很多美学家不仅从各个侧面探索意象的深层内涵,而且还把意象看作是艺术的真正本体(如王廷相在《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中曾说到:“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难以实求是也。……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到清代,王夫之、叶燮、石涛、刘熙载、郑板桥筹人对意象的内涵和特征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规定,意象这一美学范畴呈现出总结性的成熟形态。 我认为,在中国美学史里,意象之所以能跟许多其它的美学范畴相区别,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生命意识对其小说意象创造的深层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心理美学角度 ,利用文学作品构造四层次理论 ,深入探讨了鲁迅的生命意识对其小说意象创造的深层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奴隶”意象、“看客”意象和“孤独者”意象等三大意象之中 ,力图将鲁迅研究开掘到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梦意象,在诸多与梦相关的研究成果中,往往忽视了梦意象的美学因素。事实上,当梦从个人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也就是经典的梦意象的时候,它往往记忆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发展流变,成为审美风尚及审美心理的承载物。无论是从“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还是美学大家康德的意义上看,梦意象都能够成为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梦意象与美学在学理上的亲和性使得从美学角度对梦意象进行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诗歌意象结构的审美组合董小玉意象,是中外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理解它的审美构成及组合方式对创作诗歌和欣赏诗歌都大有益处。“意象”一词,最早出自《易传·系辞》(上):“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王弼注:“夫象者,出意者也。”象是意的寄托、喻借物。...  相似文献   

7.
李健 《江海学刊》2024,(1):247-254+256
长江作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文化原型之一。立足于其他水系难以比拟的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包容性,长江文化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一系列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予以跨学科视角的考察。“瀚漫长江”既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审美意象之一,又蕴含着与中国传统美学高度契合的“和合四方”的美学精神。一方面,这一审美意象的深层意涵可以借助美学、地理学、博物学等不同学科的文化想象力,进行多维度的揭示;另一方面,其美学精神则可从社会观、天下观、价值观等层面加以系统性的阐释。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和民族复兴的当代语境,这一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和艾青是中国现代诗美学的两位奠基者。意大利汉学院院长沙巴提尼教授认为朱光潜的美学“是移西方文化之花接中国文化传统之木”,这个见解是符合实际的。 朱光潜在他的《诗论》和其它论著中,宣称他的诗美学是融贯中西的意象——意境说,他采撷了西方的意大利克罗齐《美学原理》的“艺术即直觉”(“直觉”的“意象”)说和中国的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境”(“境界”)说,把二者沟通起来,作为他的诗美学的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者们对禅宗诗歌充满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他们从“意象”这一美学范畴出发,探讨禅诗中意象的意蕴。本文试从意象的概述出发,近而涉及禅宗神奇的意象及其文化意蕴,并以“门”为例,管见禅诗中蕴含的深邃意象。  相似文献   

10.
庞德的意象     
“意象”在诗学、心理学和美学中的含义并不相同。人类自有诗歌以来都是运用意象的,但是并未把意象的使用当作诗歌创作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表现手段,而是在一段具体的意象描写之后引出“提高一层次”的轴象的抒情或说理。美国诗坛的一代宗师庞德追求的意象是诗学意义上的纯意象诗中的意象。庞德(EzraPound1885、1972),美国当代文坛祭酒,诗坛泰斗,意象派大师与早期领袖,西方诗坛三巨星之一,他的开放清新的诗风一直为后来的诗人奉为圭桌,他发现和培养了又略特、海明成、泰戈尔、罗伯特·弗洛斯特、乔伊斯等著名诗人。意象派是本世纪…  相似文献   

11.
张利群 《云梦学刊》2009,30(5):86-91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提出“意象”范畴,并非仅仅作为构思意象来对待,而且是作为艺术形象来对待。从而通过“意象”说论及艺术形象的创造及其理论构成:“拟容取心”的心物交感层面;“神用象通”的形神兼备层面;“言授于意”的言意契合层面,从而创构了“意象”理论体系的完整结构,奠定了艺术形象的哲学、美学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2.
中西审美意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意象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中西方美学家们都非常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对审美意象研究的不同侧面,出现了一些相异的地方,但也表现出其共同性,这主要集中在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与形式的研究。从美学的角度看,即如何理解“审美意象”的性质和特征问题。对此,中西方美学研究者们虽然在表述上有差异,但却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船山诗词的“梦境”是他在特定心理空间对审美意象进行审美观照的生命精神家园。在他审美生命态度升华的“气韵说”与“幻境”梦、审美生命意象建构的“情景说”与“清境”梦、审美生命体验节奏的“势意说”与“壮境”梦相印证下,有着浓郁的古典生命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意象说刍见王立科作为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意象”概念,最初是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无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现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而推究《文心雕龙》意...  相似文献   

15.
形神论是华夏传统美学体系中极富民族特色的理论之一,它广泛涉及作品真实、意象构造、创作方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美学问题。本文拟从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视角切入,对其作一整体论述。上篇:历史演进中的逻辑展开追踪华夏艺术文化发展史可知,中国古典美学形神论起步于对“写形”的追求,成型于对“传神”的标举,深化于对“体道”的自觉。传统美学形神论滥筋于先秦以来的哲学形神论,而形神作为美学问题明确提出于艺术领域,则以绘画为发端。绘画艺术起步于对“形似”的向往,按古人定义,“画,形也”(《尔雅》),“形,象形也”(《说文…  相似文献   

16.
在讲究“和谐”、追求完美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形神兼备的演剧要求,由“意象”这一传统的艺术美学观生发而来,它成为古代戏曲导演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古代戏曲导演理论谨守“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美学理想,重传神,贵虚拟;讲究神似,追求意境。通过“离形得似”、“不似之似”,追求超越生活表面形态的本质真实,创造形神统一的艺术形象,实现戏曲艺术整体美的至佳境界,从而让观众获得审美满足。  相似文献   

17.
意象这一概念在我国古已有之,美学意义上的意象理论在我国也古已有之,而且的的确确可以称得上源远流长,精深微妙。意象理论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它所提出的“观物取象”,“拟请其形容,象其物宜”,“立象以尽意”等命题,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最早把意象作为一个文艺学和美学概念来使用的人是刘辩。他在论及艺术想象和艺术构思时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文心雕龙·神思》)他所说的“意象”实际上也就是经由艺术想象所构成的内心的审美意象。后来,王昌龄所说的“久用精思,未契意象…  相似文献   

18.
陈娟 《船山学刊》2022,(5):52-62
叶朗将古代美学资源的现代转化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的创新相结合,发展出独特的意象美学理论体系。其中,叶朗对王夫之诗学意象思想的阐释具有独特性,集中体现了他的阐释方法。叶朗将王夫之的诗学思想放在古代诗学的发展脉络中看待,认为“意象”是王夫之诗学思想的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对王夫之的诗学思想进行体系化。叶朗对王夫之诗学思想的这种阐释,是一种重构式阐释。重构式阐释在较大限度上打通了当代美学语境与古代美学思想之间的隔阂,使得古代美学资源在当代重新焕发出理论活力,是古代美学思想实现现代转化和当代美学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邹强 《船山学刊》2006,(1):99-101
《庄子》中的梦意象是继梦卜辞、《诗经》梦意象、《左传》梦意象之后的又一梦意象类型,代表了庄子对于梦意象美学意义的发现、认可和创作自觉,也是梦意象审美发展史上一种新的形态。“庄周梦蝶”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20.
丁文霞 《江淮论坛》2007,(5):169-173
论文围绕戴望舒诗歌意象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部分从戴望舒诗中的意象“泪”入手,从具体的诗歌作品分析中,指出其诗歌感伤的特征;第二部分分析意象“梦”,在“梦”里,既流露出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又寄托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第三部分从诗人对意象“水”的选择,看出诗人的个性气质,以及在时代潮流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