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蒙古语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与中世纪蒙古语相当接近。本文就无音a在土族语和《蒙古秘史》语中的对应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土族语、古蒙古语对照词表(一)李克郁,李美玲土族是我国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建国前,文人史家对土族的一些情况很少有报道,因之人们对其很陌生。建国后,在五十年代,国家曾一度组织工作队深人到土族地区,对其社会历史及语言进行了调查,但正...  相似文献   

3.
土族语中的藏语借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族语中的藏语借词华侃土族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现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民和县。此外,还散居在大通、乐都、门源、都兰、贵德、共和、同仁及甘肃省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肃南等地。现有人口191,624人(据90年普查统计)。土族有本民...  相似文献   

4.
藏族《格萨尔》流传到土族,叙事情节和结构均发生了很多变异。本论文从影响研究学的角度比较分析藏族《格萨尔》和土族《格萨尔》在结构上的不同,认为藏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是圆型结构,土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则是树型结构。藏族《格萨尔》属于串联复合情节结构的史诗,而土族《格萨尔》属于并列复合情节结构史诗。  相似文献   

5.
试谈《土族格赛尔》中的腾格里李美玲《土族格赛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部土族英雄史诗。藏族有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有蒙古族的格斯尔,孰不知土族也有自己的格赛尔。这是英雄史诗格赛尔之大幸,土族人民之大幸,也是格萨尔研究的一大进展。《土族格赛尔》拥有1700...  相似文献   

6.
藏族《格萨尔》流传到土族,叙事情节和结构均发生了很多变异.本论文从影响研究学的角度比较分析藏族《格萨尔》和土族《格萨尔》在结构上的不同,认为藏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是圆型结构,土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则是树型结构.藏族《格萨尔》属于串联复合情节结构的史诗,而土族《格萨尔》属于并列复合情节结构史诗.  相似文献   

7.
漫话土族服饰文/李琪美(土族)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的互助、民和、大通等地,人口19万,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地区、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差异,土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头饰土族妇女早期的头饰称“扭达”,式样有八、九种。用彩布、银、铜、金属长针、...  相似文献   

8.
土族语出自基础蒙古语,后又发展成为独立语言.其长元音的形成与蒙古语有着共同的性质,只是土族语中还没有完成长元音形成的全过程,很多现象则表现为YFY音组向长元音过渡时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学角度看土族与蒙古族的渊源关系──读李克郁《土族(蒙古尔)源流考》札记贾晞儒语言跟人类社会几乎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们人凭藉其语言传授同自然灾害、社会恶势力进行斗争的经验教训和求生存、求发展的知识、技能,运用其语...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土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吐谷泽说、蒙古说、沙陀突厥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于1981年5月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一书中倾向于蒙古说,这也是五十年代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队土族调查组经实地调查和研究编写而成的《土族简史简志合编》一书中阐述的观点。其后,我们没有看到有份量的具有论证意义的文章,但在1982年11月出版的《土族简史》中不知何故,突然换了一种说法,认为土族与历史上的吐谷浑有关。这以后,《辞海·民族分册》、陈永龄编《民族词典》等…  相似文献   

11.
壬申年六月十五日(7月14日),西宁地区的土族同胞在西宁宾馆礼堂欢庆自己的传统节日安昭纳顿会,省党政领导同志与土族同胞一起欢度这一喜庆佳节。 纳顿(naadim),土语,即娱乐之意。据土族民间长篇史诗《仁欠西利的故事》给我们的信息,在很古的时候,土族的先民们从事畜牧业。平时他们以阿寅勒(ayil)为单位,在广袤的草原上逐水草畜牧,每到农历六月十五日这一天,各阿寅勒的男女老幼汇集起来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多次深入到土族、裕固族地区实地考察,发现土族、裕固族群众也口传《格萨尔》,经过查访找到一些“隐退”二十多年的老艺人,搜集了不少新篇章。土族、裕固族《格萨尔》的挖掘,不仅拓展了《格萨尔》研究领域,同时它们之间同中有异的独特内容及其形态变异也从比较角度上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我们谈藏族、土族、裕固族《格萨尔》比较研究,除注重其在题材方面的关系之外,还须兼顾作品具体描写的种种宗教色彩和民俗事象,甚至人名、氏族名、部落名,只要有比较价值也应纳入,对艺人及其说唱的作品的结构形态更不能置之不顾,即使从题材上检查作品之间是否有渊源关系时,也不能局限于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艺术形象,史诗描述的内容有时则往往与一个民族由氏族、部落、部族、民族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那怕它是对这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现实生活的概括和虚构。前述,每一方面都是一个大题目,在这里,我们不可能详述,仅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做一点粗略而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文通过研究土族《格萨尔》中生产民俗的基本情况,总结土族《格萨尔》中生产民俗的特点。探寻土族《格萨尔》的生产习俗对土族民众生活及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族地区的白虎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虎祭(Rite of the White Tiger)是萨满教在甘青土族居住区所住持的最重要的防雹法事,这种法事今日似乎已不存在了,在汉文史料中更没有留下什么记载,《土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青海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北京,1963年)一书对防雹法事无所记载,而《土族简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92页仅载:“过去,土族地区每一村落都有……‘苏克斗’(意为挡雹阵)”,此外就无所言及了。芉一之教授编著的《青海民族史人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200页指出:“至于土族中流行过的道教,至今尚未见有专文论述。对于土族原始宗教的研究,吕建福的《土族  相似文献   

15.
一位文学家曾经写道:“为土族创制文字,对土族的发展插上了起飞的翅,按上了前进的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为土族创制了民族文字,得到了土族人民的普遍欢迎,亦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国际有人认为:为土族创制文字,对于人口较少的民族如何发展自己的书面语,具有国际意义。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孙竹、吴安其二同志专程来青海就土族文字的推广情况进行了调查访问,对11年来土文工作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以《从试行到推行的土族文字》为题,发表在《民族语文》1990年第2期上,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我们特将此文转载,旨在鞭策土族语文工作者不辜负党和政府以及广大土族人民群众的期望,戒骄戒躁,奋发努力,使土族语文工作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6.
勇于探索 独树一帜《土族(蒙古尔)源流考》评介魏绛在我国56个民族中,很少有哪一个民族的族源象土族那样,引起过众多史家的兴趣,长时辩而不休、争而不决。李克郁教授的新著《土族(蒙古尔)源流考》新近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探索土族族源问题的一部力作。该...  相似文献   

17.
论文通过研究土族《格萨尔》中生产民俗的基本情况,总结土族《格萨尔》中生产民俗的特点.探寻土族《格萨尔》的生产习俗对土族民众生活及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kurgeen"一词原始形式的构拟及其词源意义的探讨,说明土族语"kugeen"一词蕴藏着古代土族社会曾有过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kur een”一词原始形式的构拟及其词源意义的探讨 ,说明土族语“kur een”一词蕴藏着古代土族社会曾有过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20.
保安语是保安族人民的重要交际工具,但大部分保安族在对外交往中普遍使用汉语临夏方言。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同一语族的东乡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达斡尔语同源,是蒙古语族中具有个性的语言。在积石山县的大墩、甘河滩、高李等村之间,个别词语音上略有不同,但差异很小,且多半为彼此所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