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岩 《西藏研究》2001,(2):102-104
继 1 967年的英文版《西藏政治史》(Tibet,A politicalHistory)之后 ,1 976年 ,夏格巴在做了大量增补的基础上 ,于印度出版了同名书的藏文版。目前 ,上述两个版本在国内都已有了中译本 (均为内部版。增补后的译本书名更改为《藏区政治史》 ,此译更为准确 )。出于鼓吹“西藏独立”的需要 ,夏格巴在其书中引用各种藏文档案史料时 ,下了一番增减、删改、歪曲甚至杜撰的功夫。西藏自治区《西藏政治史》评注小组编写的《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与西藏历史的本来面目》(民族出版社 1 996年版。以下简称《评注》)一书 ,对夏…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事实不容歪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普拉赫的《西藏的地位》一书,是承袭了已故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一书的观点,并且根据以后的事态发展,增加了一些新的观点。比如在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中,把他们所谓的“西藏独立”的由来主要归结为:元朝皇帝忽必烈把西藏分封给帝师八思巴,认为从此西藏就“独立”了。但这个观点是经不住一驳的。因此以后就逐渐产生了范普拉赫在《西藏的地位》一书中所说的,自1911年后西藏就正式“独立”了的观点。当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但无论他们持什么观点,提出什么说法,很显然都是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八年,夏格巴先生在印度出版了他的《西藏政治史》第一卷,该书发行后,颇引世人注目。最近,我有机会拜读这部大作。阅毕释卷,倒也觉得选述的史料,较之以往这类藏文典籍,甚有独到之处,堪称精练。但是议论中,其言却有似是而非之感。因此,想写点评论文章。在这里,我暂时撇开该书的前言,并且仅就十章中的一章,略述管见。说这是据理而言,倒不如说它是拋砖引玉。的确,全面评论该书的是非,那将有待于见仁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西方评论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了范普拉赫(Michael C.Van Walt Van Prag)所著的从国际法论述西藏的历史、权力和前途的《西藏的地位》(The Status of Tibet,History,Rights and Prospects in International Law)一书。该书作者提到许多对“原稿在不同阶段的准备工作给予宝贵帮助并对原稿提出不少非常好的意见”的人,其中包括西藏分裂主义集团的噶伦丹增格杰德通、噶伦扎西旺迪、阿里仁波切和桑东仁波切以及夏格巴等,还特别提到斯莱肖尔德(Threshold)基金会(伦敦)、美尼尔(Menil)基余会(美国德育萨斯州)、亨德罩育马勒博士的瓦泽兰斯基全会(荷兰海  相似文献   

5.
策墨林诺们罕事件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驻藏大臣琦善将担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长达26年的策墨林诺们罕阿旺绛贝楚臣嘉措革职流放,解决了一场可能会危及藏内稳定的政争。这是清代西藏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对此已有若干专门的研究,如顾祖成、张庆有和日本学者铃木中正。[1]另外,恰白·次旦平措、夏格巴、柔克义(W.W.Rockhill)和伯戴克(L.Petech)等人的著述中也涉及该事件的历史考察。[2]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  相似文献   

6.
蕴平 《民族论坛》2011,(8X):113-113
<正>南岳衡山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宗教圣地,圣帝是南岳神的封号。《六韬》载,南岳神号祝融氏。《泽史》、《中国各大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中记载,南岳神名叫祝融。"居离司夏,摄位火乡。"因火色赤,故又称"赤帝"。  相似文献   

7.
一、印度沙提修·强德拉·威迪亚布夏那的论述在现今的《西藏大藏经》中,没有与《正理门论》相当的篇目,而与《入正理论》相当的却有两本,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说过。然而这是目前所弄清楚的情况,在数年前是并不确切知道的。1909年,沙提修·强德拉·威迪亚布夏那先生写了一本印度中世纪逻辑学的历史书,其中根据藏译本简要地介绍了陈那的《尼夜耶·布拉尾夏》——梵语音译,意为“入正理”。并指出陈那所撰的《布拉马那·厦斯特拉·布拉尾夏》有藏译本,而且是从玄奘的汉译本移译为藏文的。由于当时很少见到有人以藏译本作为资料进行研究和论述,所以我国对此十分重视,其中与汉译本不同之处都原封不动地保持下  相似文献   

8.
张懿 《中国民族》2023,(1):34-39
<正>中华文明以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而著称于世,中华服饰文化更是其中光彩夺目的绚丽篇章。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便与服饰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相似文献   

9.
12.布雷尔金《乌苏里边区土著概略》,载于《俄国地理学会西伯利亚分会学志》,第7本,1864年。简短内容。13.别利科维奇《1894年夏乌苏里边区考察期间东西伯利亚国家考察队五名士兵一名队长的活动概述》,10页。14.别利科维奇《1894年夏乌苏里边区考察日记选》,31页。以上两篇均载  相似文献   

10.
越为大费支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越族的起源问题,向来就有夏禹之后和楚国熊渠之后两种说法。考这两种说法所依据的历史材料,不论是《吴越春秋》、《越绝书》、《史记》、《汉书》,还是《墨子·非攻》、《国语·郑语》和《世本》等,说的都是其“君”,即其王族,并不是越族的本身。我们知道,夏禹之后少康的庶子与楚国熊渠之子即使受封于越而为越君,然而他们与其封地之内的越族自身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古推行以礼治国,被誉为"礼仪之邦".《礼记》中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服装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重要呈现,是礼制的重要载体. 《左传》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充分说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服制辅佐国家治理、引领礼仪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在...  相似文献   

12.
五代辽宋时期党项部落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项部落经过隋唐时期的大迁徙后,至五代,辽、宋时期其分布格局已大体稳定下来。《新五代史·党项传》称党项部落“散处邡宁、鄜延、灵武、河西,东至麟、府之间。”《宋史·党项传》称:“今灵、夏、绥、麟、府、环、庆、丰州、镇戎、天德、振武军并其族帐。”《宋史·宋琪传》称:“党项界东自河西银、夏、西至灵、盐,南距鄜延、北连丰、会(会疑误,会州在南,与丰州平行线上的北面州军当为胜州或云州。)。厥土多荒隙,是前汉呼韩邪所处河南之地,幅员千里。”这都是比较笼统的党项部落分布情况的概说。其分布区域述说并不全面,特别是对契丹境内的党项部落的分布基本缺略,更无从了  相似文献   

13.
藏传因明的发展、特点及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这个问题,我拟分做三点来作个简单的介绍: 一、西藏旧因明的形成和新因明的形成及发展早在7世纪因明随同佛教传入西藏,最早翻译的因明著作是法称大师所著的《因明七论》中的《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续论》、《诤正理论》等,是由当时的噶瓦拜则和梵德朗卡两位译师从梵文译成藏文的。在10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班智达·苏达那热格西和译师夏玛森杰翻译了陈那大师的著作《集量论》和《集量论释》(陈那的自注)。此后西藏的著名大译师仁庆桑布的弟子玛·格瓦罗珠(1044——1089)翻译了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研究》1985年第5期发表的拙文《商先起源于幽燕说》中,曾指出商先即商族起源与初期发展阶段,并结合对红山文化的考察,论证了商先起源于幽燕地区。自上甲微至汤灭夏以前为先商,此阶段商族已南下,发展于河济之间,今专就文献作再考察,以申前说;凡在《历史研究》中已经论证之各点,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5.
论何休的民族思想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公羊》学大师何体的“夷夏之辨”思想上宗孔子,下承《公羊》先师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以文明发展的程度作为区分夷夏性质的标准,既主张“严夷夏之防”,又肯定夷夏关系的可变性。他认为,若背弃仁义礼乐,丧失道德教化,“中国可退为夷狄”,而“夷狄进至于爵”,则可升华到夷夏混同、“王道大平”的“大一统”境界。这种以“进夷狄”为中心内容的民族理论,是一种具有明显平等意识,视天下为一家的进步的民族观,包含有极其丰富的时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雷同志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二年第五期上的《民族定义与汉民族的形成》一文,除对民族的定义和汉民族的形成问题进行了论证外,还专门论述了什么是部族,对部族的定义也作了论证,并认为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共同体”都是“部族”。对于部族的定义以及夏、商、周三族的性质,我们尚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王雪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学术界同好。 (一) 部族问题,是学术界争论已久的老问题了。王雷同志虽然正确地肯定了部族是人们共同  相似文献   

17.
由夏杂·扎西坚参原著刘勇译注的《藏族雍仲本教史妙语宝库》,2012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第一部关于本教历史的译著,填补了本教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1947年,内蒙古骑兵第一师政治部创办了《奋斗报》。不久,改名为《挺进报》。《挺进报》是在马背上办的火线战报。它随同部队几度南下,参加了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和著名的辽沈战役。1948年5月1日,在内蒙古乌兰浩特举行的庆功大会上,《挺进报》被授予“工作大功”锦旗。由于战时物资匮乏、技术条件所限,《挺进报》是油印小报,印刷厂在马背上。编辑部只有三四个人。阿敏、巴音布和我,都是刚从校门出来的青年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国家的统一与分裂状态常常是由于民族矛盾和民族战争引起的。因此,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均对“夷夏”民族关系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状况与需求作出了相应的论述,由此汇成了一部源远流长的“夷夏论”史。本文着重从西周“封建”设“要服”、“荒服”;孔孟时代“尊王攘夷”和“夷夏观”;江统《徙戎论》;宋人石介《中国论》;近代社会“体用”论争与孙中山《民族主义》等几方面入手,对这一富于政治意义与学术价值的重大问题作系统性研究,这不仅对理解民族关系理论演变是十分必要的,抑或可以说对理解和处理当代民族关系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清末,长沙人夏瑚在西南边地任职,先是处理云南丽江阿墩子白哈罗教案;继而巡访怒、俅两江地区,撰写《怒俅边隘详情》,提出一系列筹边之策;再而视察喜马拉雅山南麓藏南地区僜人部落,宣示中国主权。其经世致用、开疆拓土、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和事功值得后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