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工业4.0时代,数字劳动已跃升为一种重要的劳动方式,但数字劳动者的活劳动却被各种平台和数字资本所充分吸纳,产生了新型异化,研究发现,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数字劳动者裂变为数字孪生体,其生产的“一般数据”被各种数字化平台所窃取,成为无酬性的“产消者”;其二,数字劳动者的情感劳动和情绪劳动,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和具有高附加值的劳动方式之一,但却与自身发生了新的疏离;其三,数字资本成为新的“普照的光”,它不仅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重要牵引,也完成了对数字劳动者的形式吸纳和实质吸纳,实现了对数字劳动者更为深度的盘剥。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在改革劳动制度和工资制度中,涉及到了社会主义劳动工资制度的性质和特点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劳动工资制度是人们与从事劳动有关的一切制度的总和,是社会对劳动力进行管理的意志关系的各种表现,归纳起来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劳动者和物质条件相结合的制度,如就业制度、用工制度、劳动力的招收和调配制度等;二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后对劳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规定,如工资制度、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实质上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和途径,以及劳动产品的分配两个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公有制,所有权属于劳动者全体所有。这种经济关系反映到劳动工资制度上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不需要任何中介环节,劳动成果的分配按着劳动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原则。这就是社会主义劳动工资制度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它的内容和理论体系还有待于探讨和发展。作者认为可以学习《资本论》的体系,把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作为它的一篇,并且认为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是社会主义联合劳动采取各种具体形式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些形式下运行的过程。文章从社会主义存在两个层次的联合劳动出发,阐明了企业中联合劳动的具体形式表现为直接生产者、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企业领导者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提出了全社会范围内联合劳动的具体形式表现为物质再生产四环节、物质生产部门和精神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之间的联合劳动的独特见解。最后,论述了社会主义联合劳动的总过程是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创造、分配和使用的过程。以上这些也就是由蒋学模任主编、作者任副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著中该篇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4.
(一)劳动关系,指劳动者和企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上海企业新型的劳动关系已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主体开始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落实以及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有了用人和内部分配的自主权,同时,随着统包统配就业制度的逐步破除,劳动者择业自主权也得到了落实。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与过去国家的行政关系已经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随着劳动合同制的推行和《劳动法》的贯彻,…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宏观经济平衡的标志,抽象掉非物质生产部门,从简单再生产角度看,上一计划期第Ⅰ部类生产的产品价值必须等于本计划期两大部类的生产消费基金,即Ⅰ(c v m)=Ⅰc Ⅱc;上一计划期第Ⅱ部类生产的产品价值必须等于本计划期两大部类的生活消费基金,即Ⅱ(c v m)=Ⅰ(v m) Ⅱ(v m)。从现实扩大再生产角度看,由于m用于扩大再生产,m中的Δc为用于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所需追加生产资料(P_m)价值(假定积累基金Δc实物形态全部是P_m,即抽象掉Δc中社会后备基金的消费品储备部分),m中Δv在理论上应为内含型扩大再生产提高原有劳动者工资额和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支付新增加劳动者工资额。故m=Δc ΔV。因此安排本计划期价值形态的补偿基金c加积累基金Δc所形成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6.
论劳动力商品化金连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按劳分配原则有三个前提条件:(1)社会主义公有制;(2)没有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3)劳动者的劳动“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①在这种纯粹的社会环境里,社会以劳动时间作为计量尺度.首先扣除劳动者为社...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重新设计宏观经济政策,以使以新的规范调节经济关系,引导企业和劳动者、投资者的行为;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新设计,又必然表现为价值理想的更新和操作。 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价值理想是什么呢?我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权利平等。这实际上就是主张把作为经济范畴的权利平等关系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基本价值理想。其理论根据在于,权利平等关系反映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质。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和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劳动、资金等等)占有者、使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它是充满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原则.要坚持这一原则,笔者认为,必须弄清楚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与按资分配、与工资奖金(分红)等形式、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关系.为此,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一些理论探讨.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按劳分配的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又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作了较完整的阐述.马克思的设想是,在未来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就是在社会新增财富中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余下的消费品按劳动者的劳动量来分配.其实现形式是给劳动者发劳动券,劳动者持劳动券领取消费品.但这种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按劳分配形式由于现实经济条件的局限,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从未完全实行过.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曾实行计划经济的模式,那时实行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由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以货币工资形式对劳动者进行统一的计划分配.从理论上讲,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3):65-72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蕴含在他对以往一切"生产劳动"思想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展望的构思之中。他以对他之前各个学派生产劳动思想片面性的批判为起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基本逻辑,设想了未来社会生产劳动的基本存在形式,阐述了生产劳动理论的现实价值旨归,形成科学完整的生产劳动理论。沿着马克思研究生产劳动理论的逻辑思路与方法,结合当前中国的生产劳动领域的现实问题,需要坚持以劳动的本体性为前提,以"共享"发展为目标,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合理结合来印证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必要性,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0.
资产阶级论著在"完全的经济解放"观念的范围内广泛谈论着"共同管理"和自治的问题.许多资产阶级政党、工会、企业主同盟、其他社会团体的代表人物今天也在谈劳动者参加管理的问题.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建立了"人的关系"体系、"工人生活质量"的大量方案,其主要意图是为了资本的利益以某种形式吸收劳动者参加生产管理.目前已有四十多种劳动者"共同管理"的模式.西德制订的社会改良主义模式特别引人注目.(1) 它在理论方面包括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参数;(2) 它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3) 它在哥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