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发展适合农村本土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题和原则着手,对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人本意识、师生自主开发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建立适合农村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体系是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提升体育校本课程的本土化意识,资源的开发不仅体现在节约型校园和利用率的提高上,最终就是要符合学生个体需求,以达到学校体育传统文化和区域本土体育文化的特色融洽结合与传承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重新配置,弥补德育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独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有利于德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展。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以德育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确立德育教师学校主人翁的地位,给予他们课程开发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学校美育是提高审美、化育心灵的主要途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当前学校美育仍然面临重智育轻美育、师资力量薄弱、美育形式单调等问题。重庆市渝中区作为学校美育实验区,对美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了一条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地域文化特色和实践推广价值的美育途径,即:坚持时代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合的校本美育课程理念,打造综合美育课程特色——将课程与活动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开展"学校型"大型艺术活动,突出综合性;注重组织"社会型"大型艺术活动,形成国内外审美互动、艺术家传帮带、生活体验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家校融合、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良好局面;搭建跨界艺术活动平台,在实践劳作、艺术鉴赏、文艺展演中探寻"美"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地中小学校要根据新时代对美育的要求和自身所在的地域环境来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以"大美育、大课堂、大教学"理念探索创新多样化的美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作为对应于国家统一课程并以学校内外成员为主体而开发研制的课程 ,其根本功能是育人 ,这种育人功能表现为校本课程具有培养富有主体性和个性、全面发展且主动发展的学生的功能 ,且有塑造研究型教师的功能 ,具有造就专家型校长的功能。除此 ,校本课程还具有彰显学校特色、创设特色学校的功能以及对学校和社会的统合功能。另外 ,校本课程还有针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个体或群体的指向、激励和评价等功能。当然 ,校本课程也有其负面影响 ,这同样应引起注意 ,并加以研究和设法克服之 ,促使校本课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校园文化、不同的规章制度,这些使得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此说来,特色高中似乎就成了一个"伪概念",似乎每一所学校都是特色学校。实质上,建设特色高中就是要在学校原有的文化基础上提升学校办学的品质内涵,以使学校更好地彰显特点:优质、独特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是特色培植。然而在校本课程特色培植中,还存在理解不够到位、师资不够给力、环境不够理想、投入不够充分、支持不够广泛等问题。要做好校本课程特色培植,就必须坚持特色培植原则,矫正特色培植意识,认清教师在校本课程特色培植中的角色,抓紧资源开发,构建特色培植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具有办学特色的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内涵是办学理念,办学理念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对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不同的办学理念形成不同的办学风格,并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特色学校的创建必须从办学理念的建构做起。特色学校创建的基本条件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为了保证这个工程的有效推进,必须全面考虑创建的各项因素,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创建成效。提炼鲜明个性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特色学校的灵魂,理念的提炼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切合学校、教师、学生和社区实际与需要,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找准切入点,反映出学校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体现价值追求,具有鲜  相似文献   

8.
正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漳平市新桥中心学校地处著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新桥镇。多年来,学校本着保护与传承民间绘画艺术,不断探索艺术传承与现代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培育特色文化。走出了一条既适合学校可持续发展又能继承、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特色学校建设之路。本文就我校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做出的有益探索略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9.
国家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具体的学校情境.学校情境为国家课程实施提供实践场域,制约着国家课程实施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推动和促进国家课程发展.学校情境中国家课程的实施需要树立革新的学校课程领导理念,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建设和谐的学校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即“以校为本”的课程,它是指学校自主研发的、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带有鲜明的学校或地方特色、体现学校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学校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体现,又是更加贴近校情、教情、学情的办学举措。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价值体现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特色学校创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以及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发展几个方面。现在存在过分强调民族地区教育差异性或者统一性这两种价值倾向,这就导致忽略民族文化间的交融或者产生校本课程开发同质化。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既要走具有民族地区教育特色的开发之路,又要考虑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外部性,与其他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互补,在发展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契合学生主体需要等方面彰显独特价值。这应从完善课程政策法规体系、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优化课程多元治理结构以及拓宽校本课程开发渠道等角度入手,提高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实现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创办学校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当代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与追求。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追求并培育“至真至善”的教研文化是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不断将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学校人力资源品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支撑,更是推动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川、渝、云、贵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决策的权力逐级下放,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又给学校特色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也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本文从韩国教育引发,论述了将儒学文化设置为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恳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所谓“校本课”是指学校自主研发的,反映学校传统和办学特色。体现学校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陛化需要的学校课程。如何上好校本课呢?笔者认为,要特别注意校本课与三级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6.
由于教师是校本课程的规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影响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借鉴与感悟、在实践中探索、在学习中升华、在反思中提升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事业走强、教师专业提升、学生综合成长的需要。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校本研修,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鼓励、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刷新理念、更新思路、创新教学,逐步构建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明确中心点——校本研修的意义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领导高度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开发要把握“一个核心,两个突破点”。以课程文化的重建为核心,要求课程文化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属性,使各少数民族文化均能在教育教学中得以体现,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发展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校本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开发为两个突破点,要求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充分利用国家统一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重视隐性课程开发,关注学生文化的连续性,使学校文化成为学生原有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领导强调领导的实现是领导者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决定其参与课程领导的程度与取得的成效。为了解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选取深圳市20所小学中的929名教师为调查研究样本,确定了学校组织-基础设施、学校组织-时间管理、学校愿景、学校文化、教学设计、学与教的进步、教师领导、校长领导、科组表现、质量效益、改变效益、组织与计划效益、人际效益、价值效益等14个调查维度,并对各维度及总体效益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小学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和区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深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两地的小学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度。目前,有必要进一步唤醒教师课程共生意识、加强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构建、强化课程社群建设,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目前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校本教材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课程建设的主流,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珏然要求,更是推进专业建设、学科特色甚至是学校特色的关键。但在校本教材建设中,存在五大误区:一是认为“教案”即校本教材;二是要求所有课程均要编“校本教材”;三是忽视企业参与;四是校本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有效衔接;五是编写体例与学生专业特点不匹配。对此,各高职院校要建立有效的校本教材评价机制,把校本教材建设作为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不断创造性地完善,形成特色教材,体现专业特色,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