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船山易学上的成就和特色造就了他史学上的突出地位和显著特点.正是在易学“变通”思维的照耀下,船山对历史盛衰、制度沿革、得失成败等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始终贯穿着通变的历史见识.可以说易学变通思维是船山历史通变思想的基础,而对历史通变之理的总结则反映其对易学变通思维的运用和印证,二者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船山通变的史识.他的历史通变思想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上的重要遗产,对于今天的史学研究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2.
论王船山之“道”的历史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船山的思想体系是以道为核心的,船山之道绝非一个抽象孤绝、高高在上而超然物外如上帝之类的实体,而是一历史性的活动。此一历史性活动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即道以阴质阳神相协的特殊结构构成的器物为载体在空间中开展自己,又与时间性结合为一在时间中开展自己。道之开展的两因素论表明,道之历史性是对器物生成所表现的生命性与时间性的统一。道之开展的可能就在于道之历史性的实现。历史性正是船山之道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3.
老子思想中,道论可说是主要重点,而船山的道论思想以"两端一致"来贯穿,不只老子思想如此,如庄子的齐物思想"小大一致,休乎天钧"亦然,再如其作品《周易外传》,亦是以"乾坤并建,两端一致"的见解来诠释易经。"两端一致"可谓船山的形式用法,贯穿于儒、道诸学的诠释,只是内容不太相同;儒者,是以德行贯穿两端,而庄子,则以"逍遥"贯穿两端。其对老、庄的诠释似乎一样路数,但还是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5.
君子与小人之辨是王船山道德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船山从根本上延续了儒家关于君子与小人之辨的价值立场,认为君子与小人之别乃"质"之差异,是由内在的精神气质迥异而造成的根本差别,而不是表面文章使然。与此同时,船山对二者关系从人生志趣、中庸之道、慎独精神以及敬畏感等层面的不同进行了具体分判,并将这种关系寄寓于历史中进行品评。王船山的君子与小人之辨具有鲜明的价值立场和情感色彩,却也潜在着"刚性"划分所带来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6.
《老子》一书不仅思考世界的起源、万物的根基,更是在这种思考当中,体现出了雌性、母性的特点,具有一种区别于其他早期中国哲学的女性气质,这从根源上受到了生殖崇拜观念的影响。老子哲学的女性气质在其论道的过程中有所展现,并且以对偶性因素展现出了阴阳之意的和谐共生。老子哲学不仅具有较强的母性关怀的气质,并且从形而上的角度为现实女性的生活状况提供了哲学依据。老子哲学的阴性特质明显区别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阳刚哲学的气质,两者具有很强的对比性,却又殊途同归,都是阴阳和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子哲学的女性气质乃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宽宏善韧的哲学根基,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8.
《周易》在西汉经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原因是它为西汉思想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贡献,满足了当时社会重建秩序和价值的理论诉求,此贡献通过天人之道的建构体现出来。西汉易学天人之道的建构思路是,先将易道理论阴阳五行化,通过以卦象为媒介的宇宙图式表达新的天道观;再依据天人同气、天人相类、天人感应的理论模式,为人道提供来自天道的权威依据。这一天人之道的理论系统,因其整体性、孕育性、延伸性特征,催生出其他新的学说,对汉代以及后来中国民间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座独特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10.
王船山认为并不存在一个绝对客观化且没有人的理解与实践参与的物性,物性一定是在人的合用性指引中向人显现。'道'乃人应事接物之道,不能等同为'理'或自然物性。'器'是在人的世界中向人显现的物,随着人生存方式的变化,才有相应之器被纳入人的视域,由此而有当然之则与器之道。天之道必待人而成之,此之谓'尽器',人接事应物合宜,道器方能会通于至诚而极尽其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礼学思想在学术界多有关注,但其遵礼实践的逻辑展开在学术界缺乏探讨。船山遵礼之道的逻辑开显表现为如下几个层次:即作为遵礼之礼的"礼"彰显为人道而为人之独;作为遵礼之理的"理"贯通于气、礼之间,并与人息息相关;"礼"与"理"贯通:彰显了遵礼的必要理由而最终得以逻辑展开。船山遵礼之理的逻辑展开,实质上彰显了礼、气、理之间的相互贯通与度越,背后实质上凸显了船山遵礼实践的必要理由。 相似文献
12.
作为儒者的王船山,对于儒家原典的诠释和阐扬是其思想体系展开的核心,其中对于五经之关系处理,显示出其独到卓越的见解,亦是其学说中心旨意的反映。船山以为,儒家思想的中轴在《易》,《易》为往圣所传之大道所在,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继天立极,扶正人心之大法",即儒学思想之正源与圭臬。而《诗》、《书》、《礼》、《春秋》都是对《易》所传往圣大道在不同层面不同向度的具体彰显与发扬。即是说,《易》为统宗,《诗》、《书》、《礼》、《春秋》为其条绪和节文。晚年船山以为朱子仅仅将《易》作为卜筮之书看待,忽略并遗弃了孔门圣教的思想根基,却发现张子学归易学,因而最终将张子学作为正学,由是船山思想由崇朱转而尊张,以之为要归。 相似文献
13.
阴阳、天一地二、道是中国先秦时期出现的重要思想,由此引发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一系列嬗变,且对中国思想文化造成了极大影响。但是阴阳、天一地二、道的原始意义究竟是什么,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对于君主专制主义政治的批判是王船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部政治思想正是建立在对君主专制主义政治的全面批判之上的。王船山通过对中国三千年政治史的详尽考察,得出了明朝灭亡是三千年专制政治发展演变必然结果的结论,其批判的矛头不仅仅是针对明朝的专制制度,而是指向整个三千年专制政体,批判的锋芒可谓精光毕露。王船山对君主专制主义政治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周文王以来近三千年君主专制主义危害的批判;对专制政治体制的反智识主义本质及非道德性特征的批判;对专制社会伦理政治化的批判。王船山对于君主专制制度批判的思想与黄宗羲、顾炎武、唐甑一道成为了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时代最强音!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与李卓吾是同一思想解放潮流中的关键人物,在哲学观点上有许多共同点。但王船山对李卓吾有非常激烈的攻击,既来自他们思想本身的更深刻的差异,也来自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对学者治学立场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他们在当时主要的哲学命题上的观点的异同的比较,彰显其各自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17.
处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通过对汉宋易学的检讨,提出了重卦不始于文王、卦爻外无别象、图书之学为道家易、复程朱易以存易等重要的观点,彰显顾炎武以复古和辨伪为主要内容的易学特色。顾氏的易学复古和辨伪所提出的观点,未必完全符合先秦儒家易学,但确有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之功。顾氏在易学研究中倡导的求实精神和考据方法,引领清初辨伪和复古的的易学思潮,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自此,易学研究开始转向,易学考据之风和汉易复兴已成为易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当然,顾炎武易学复古是回归原典不是恢复汉易。 相似文献
18.
王立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104-106
任俊华的<易学与儒学>对易学与儒学的原初关系和向后的互动进行了全面论述,从中可以看出易学为儒学发展所作出的理论贡献,以及易学依靠儒学得以不断弘扬的历史轨迹,这样,易学的博深内涵和人文价值便跃然可见. 相似文献
19.
20.
船山的人生道德修养论是在“乾坤并建”思想架构内展开的:“乾坤并建’’思想揭示了人生道德的一种基本困境,并确立了人生道德建设的一种基本模式,道德修养所需要的省察、存养功夫也是一种“乾坤并建”之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