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洁 《山西老年》2012,(8):55-55
身体的衰老我们无法抗拒,怎样才能让老年人的心理更年轻? 老年人都企盼有个健康的身体,欢度晚年。但往往事与愿违,自然规律使人体的各个器官逐渐衰老,抵御疾病的能力相对减弱,这就需要老人学会自己调节,虽然身体不能再年轻,但心理却能变得年轻。  相似文献   

2.
跌倒是60岁以下老年人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跌倒不仅对老年人的身体有影响,还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社会健康,预防跌倒的发生远较治疗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沈阳市老年人心理弹性水平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对沈阳市城乡532例老年人进行调查,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沈阳市老年人心理弹性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沈阳市老年人心理弹性水平总分为73.48±6.86分,其中坚韧性维度得分为37.56±3.11分,力量性维度得分为24.06±2.07分,乐观性维度得分为11.86±1.89分。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城乡、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身体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弹性水平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是沈阳市老年人心理弹性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沈阳市老年人心理弹性水平良好。老年人的心理弹性水平受身体、家庭、社会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医护人员应重视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评估,结合影响心理弹性水平的综合因素,提高老年人心理弹性水平,以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国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点介绍国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研究结论,阐述了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缘起、目的和原则、促进受灾人员心理状态改善的策略。分析了危机事件压力管理体系以及危机事件压力管理在灾难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情况与效果。研究表明,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缓解灾后的心理创伤和创伤后障碍,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与危机干预人员是否受过专业培训以及危机干预操作是否规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各方面衰退,不免会时常有些身体不适,但是只要掌握了一定的保健知识,保持乐观的心理,是可以克服疾病而健康生活的。我们在工作中也接触到许多年长者,他们生活很快乐很充实,那么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6.
赵杰昌 《社区》2011,(19):2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不少地方推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解决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心理空虚、身体不便等  相似文献   

7.
人类进化史也是人类战胜灾难的历史,在与灾难抗争前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灾难文化体系,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创伤疗愈资源,发展出应对灾后心理创伤的预防机制、缓冲机制、复原与创伤后成长机制。以灾难意识、灾难解释、灾难应对为主的中华独特灾难认知体系预防着心理创伤的发生;灾难发生时,受集体主义价值观深刻影响的社会支持体系,从紧急社会救助、情绪调节模式、仪式供给等方面缓解着灾难的冲击;灾难发生后,理性的言语范式、伦理性记忆策略及灾难叙事模式等灾难文化传递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个体心理弹性,促进着创伤后的复原与成长。  相似文献   

8.
以西南民族地区YN乡老年人为对象,提出“心灵安养”这一分析性概念,并结合身体社会学理论,剖析民族地区老年人的养老实践。研究发现,心灵安养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理解的精神养老,一个被动接受精神赡养的行动,而是老年人身体主动发起互动的过程。心灵安养揭示了老年人注重精神养老的独特画面,彰显出积极的身体互动关系:一方面,乡村场域利用身体体现塑造老年人和养老支持者的身体,形成归属感支持、满足感支持和认同感支持;另一方面,老年人身体间以及老年人与养老支持者身体间也会产生互动,生成互助支持、孝行支持。该研究的讨论有助于深入认识民族地区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问题,意识到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政策保护是无法解决该问题,只有为老年人身体构建互动场域,帮助老年人在家庭日常生活实践中有意识的塑造身体,才是解决精神养老问题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9.
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灾难的多发性对人类身心造成的伤害是现代灾害学、社会学、生态学和心理学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灾难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尤为严重,但不同的未成年人面对同样的灾难其心理反应各不一致,主要是因为灾难并非是影响心理反应的唯一因素.笔者试图从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灾难本身刺激性因素四个方面全面分析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因素分析提出灾后心理救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不适,许多情况下通过心理调整、饮食安排、体育活动等方式可以进行纠正,而不需用药。即使用也要少而精,避免药物对老人身体的损害。据调查,因接受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者占16.1%,其中60岁以上者占11.5%,为其它年龄组的2.5倍。 失眠。老年人睡眠易受外界和心理状况影响。睡眠不好,只要安排好生活,很多人不需要服用安眠药即可得到  相似文献   

11.
解明 《老友》2015,(3):68
最近,美国老年研究中心有关研究表明:退休后与他人保持亲近关系,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情感上、身体上,都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多益处。在这里,给广大老年读者介绍几位美国老年人结交新朋友的方法。朱莉叶交到新朋友华盛顿61岁的女士朱莉叶,自从退休后,发现自己和以前朋友的共同语言与生活交往都越来越少了,她感到孤独,她渴望有新朋友。她开始参加一些专为老年人组织的社团活动。美国的老年人社团形式多种多  相似文献   

12.
《新天地》2012,(3):44
老年人心理变异主要包括:安详型、拘谨型、麻木型、飞扬跋扈型和幼稚型。它们常常是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等老年性身体疾病的始动因素,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老年性精神疾病。克服这些心理变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学会自我宽慰衰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老年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不能与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不合时代潮流,这是不容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5.12"汶川大地震期间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并基于以往有关重大灾难后民众的心理行为研究,文章提出:灾难性事件会激活"预埋"在我们的生理遗传结构、心理反应倾向以及社会文化传承中的一整套古老的应对模式,此模式经由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条件与规范的约束和修饰之后,表现为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社会态度与行为方式,而其核心则为灾难后心理行为上的原始化回归过程。文章从精神分析和进化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心理行为上的原始化回归何以能够帮助人类适应灾难,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求更好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并将围绕灾难后心理行为原始化回归过程的短期与长期变化探讨和分析灾难后的心理行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刘剑 《社区》2010,(36):10-11
读了几篇关于老年心理的文章,大都谈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自然地联系到老年人生活中容易产生孤独感。人老了必然感到孤独吗?从生理学上似乎说不通。人的孤独感并不是身体退行性改变的一种必然的心理特征。在我们古代传统的家庭生活中,人们都把晚年生活当成一种乐趣加以描述,如人老了,退居山村,儿孙成群,团聚一堂,老人尽享天伦之乐,这说明人在晚年自有一番乐趣,并不都是孤独的。  相似文献   

15.
《新天地》2017,(6)
"精神匮乏"的现代老年心理本质 长期以来,我国老龄人群退休后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养生保健,照顾孙辈等方面,这些活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打发时间,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退休后的孤独感、寂寞感、无用感等心理亚健康问题,特别是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问题更加突出. 一方面,群体的边缘化导致一些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生活质量不高,身体活动、社会交往意愿能力减弱,甚至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活力健康老年人对单一仅有物质生活的供给和纯粹的生活照料已经不能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切实保障好老年人健康格外紧迫。基于此,文章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身体机能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实证考察了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医疗保险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身体机能健康和心理健康。机制研究表明,医疗保险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降低老年人慢性病发生率进而影响到老年人健康。因此,进一步扩大老年人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医疗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状况下保障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忌久吃药。凡药三分毒,虽然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会患较多的疾病,但也不能只要有点不适就去找药吃,否则容易对药产生依赖性而成药瘾,如一些镇静药、止痛药、激素类药等很容易使人上瘾,人就会不自觉地加大服药量,使身体受到伤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二忌久悲叹。老年人最忌总是想到自己活一天少一天,身体好像衰老得很快,从而对生活失去追求,悲观厌世,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地度日。心理情绪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不良情绪会使机体处于非常不正常的状况,长期如此,没有病也会生出病。哀,莫大于心死。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区学校心理援助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校是5·12汶川大地震灾难中的重灾区,地震给灾区师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因此,在学校构建统一领导、反应迅速、组织有序、运转高效的心理援助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给师生造成的心理创伤,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心理援助体系根据灾难发生后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的任务及阶段特点,在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基础上建立.构建该体系应遵循生命第一、客观实际、系统性、可持续性等原则;其基本构架包括心理援助组织系统、预警系统、应急系统和维护系统.  相似文献   

19.
突发灾难下逃生的心理与行为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灾难救援研究侧重于提高专业救援人员的救援效率,忽视了自我逃生对减少灾难伤亡的价值。尽管有些学科已经开始研究突发灾难下个体的逃生行为,由于缺乏对行为背后心理因素的深入分析,这些研究难以对个体的逃生行为进行准确的解释和预测。基于此,文中综合使用三种心理学理论对个体在突发灾难下逃生的心理与行为机制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太原市城区60~64岁和65~69岁两年龄段男、女老年人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指标的测试分析,研究老年人的体质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改善其身体健康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