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法意义上的网络淫秽物品传播行为是指:在网络中上传、转发淫秽电子信息或是在提供网络接入、软件平台等网络中间服务过程中未有效履行法定监督控制义务,致使淫秽电子信息在网络中进一步扩散的行为。在对网络淫秽物品行为的监管中应注重有效控制和保护技术发展的原则,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具体监督责任和义务,同时建立淫秽信息传播行为通报机制,实行通知强制移除制度。  相似文献   

2.
以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为例,从社会控制力、影像传播文本等方面将传统的电视媒介与新兴的网络视频媒介进行比较。在社会控制力上,传统的电视媒介拥有绝对优势;在影像传播文本上,网络视频媒介的传播则明显超出电视。两者的融合是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全新媒介样态的“影视短视频”似已在“人文精神”与“实用功能”之间寻得平衡点,其现实传播却背离了影视文化创作原初的教化、娱乐功能。一系列违背语境真相、摈弃厚重叙事、蔑视人性尊严的伦理失范现象不仅违背网络公共空间的社会道德与文化准则,而且挑战作为人本质功能的德性论与义务论。以影视短视频的伦理失范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对艺术二次创作的批判性观点,深入探讨“影视传播2.0”的传播迷思与现实进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以此,进一步探索影视传播突破“无用之用”樊篱的有效路径,重构适应数字时代影视短视频传播的伦理规范,助推影视短视频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视频网站中出现了大量以现有视频为基础,借助深度伪造技术进行“盗猎式”人脸或身体拼贴、再造景观的“二创”视频。然而,其在娱乐大众之余,也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原作品的版权、网络传播权,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名誉权等权益,甚至由此频频引发信息盗取、网络勒索和诈骗,加速了技术在政治、网络舆论等公共安全领域的异化。因此,本文从法律条文与政府规制,内容题材类型、创作动机与篡改扭曲程度,网络传播效果与现实社会影响三个层面展开,本着“急用先行、伦理先行”的治理原则,在合理保护技术创新和个人权益的基础上,构建精细适用的深度伪造“二创”视频规制路径与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将电视置于全球化和网络新媒介环境中,通过介绍科技媒介新生态下变化了的电视时势和相关概念,中国网络视频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中国电视市场发生的主要变化,分析了以广电总局政策为代表的政府规制行为及其所反映的技术发展、受众需求与媒体反应等,考察了中国电视在媒介制度制约和网络文化影响下,以新渠道和新方式开展的传播行为,认为中国视频传播面临诸多制度性困境,亟需改革。  相似文献   

6.
自2006年步入发展元年始,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已经走过了3个多年头。在短暂的3年多中,网络视频取得了长足进步,用户覆盖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网络视频的侵权问题始终阻碍着网络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各种侵权案件类型的梳理来对侵权的归责原则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针对不同类型侵权所应适用的法律原则和规则,以寻求版权保护与视频网络视频发展之间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视频网站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被诉的种种困境,网络世界中的著作权问题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视频网络发展的现状和著作权权利人维权的矛盾,指出了目前法律规范的不足与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制建议,希望对于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传播技术为政务网络传播生态增添了新的形式与内涵。政务短视频作为视听性、互动性更强的政务新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应成为提升政务工作效能、解决问题,引导舆论、稳定民心、纾解社会心理的传播范式。营造良好的政务网络传播生态,是政务短视频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模式经历了文字到图像再到视频的发展历程,当前网络中的视频多以娱乐化为主.这里通过对娱乐化视频分享的内在原理和视频分享网站的“播客”创作动机、视频网站活动方式,以及娱乐化视频在网络媒介中的传播特点等进行分析,试对网络群体遇到网络热点事件后的群体性心理状态和网络媒体中亚文化之趋势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视频网站的诞生突破了传统电视机的界限,使得视频网站成为如今互联网络的主流,同时也传递着一些阴暗、不和谐甚至有违伦理信息。本文从视频网站传播过程的信源、信宿和信道三方面具体分析研究网络传播的伦理与法制,并提出要解决其所存在问题的难点以及对策,以使得视频网站循着健康科学的道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我国的网民数量和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有很大规模,网络视频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泉源,也造成视频网站版权侵权不断发生。这多与对避风港原则的滥用、侵权成本与违法所得的差距悬殊以及法律缺失等有关。为此,我们需要探索解决途径,以期减少网络视频侵权行为的发生,维护网络视频版权秩序,创造一个包括网民和网络视频行业乃至全社会对知识产权高度重视并加以尊重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日益普及,为政治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宽广、便利的平台,对政府的舆情引导、信息管理,媒体责任道德及民众的信息甄别等多个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政治谣言的泛滥,对社会政治文化、民众政治心理、社会政治稳定甚至国家政治安全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应通过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公民和媒体联手,提升自身公信力、疏通官民沟通渠道、完善监管与法律体系、重塑媒体责任、引领公民政治参与素质提高,使网络更好更多地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是规范传播秩序、形成正确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针对中国在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部分网络媒介道德伦理底线缺失、道德责任主体严重缺位、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出现舆论导向错位、舆论内容不健康、传播秩序不规范等现象,认为应从自律和他律、道德与法律等多重路径去规制网络媒介的传播行为,使网络媒介真正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道义良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处于“后习俗水平”的道德发展阶段,其短视频偏好不仅仅是因为休闲娱乐,更是希望通过短视频的重新部落化突破生活中差等秩序压制,实现网络逆袭和成就再塑。短视频传播因资本逻辑作祟和技术失控助力,更易导致价值内容失范、价值场域失序,三观尚未定型的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更易受到戕害和“反噬”。高校学生短视频价值规范、引导需从他律和自律两个视角形成规范格局:他律的供给侧视角通过技术赋能守正创新出主流价值观的短视频表达形式和具象价值内容;自律的需求侧视角通过道德教育价值涵养出防腐拒变能力和道德归位秩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已悄然进入大众生活。传播媒介迭代更新,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媒体的移动短视频,以简便性、趣味性、碎片化、多感官性与强交互性等特征,迅速被大众接受。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创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短视频的创作既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可以限制原有文化的传播。通过分析移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特点,剖析其对凉山彝族文化传播带来的问题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探讨这种变化对彝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性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短视频的发展,政务短视频成为重要的营销传播主体.在社会化媒体的语境中,以藏族少年丁真的网络走红为例,分析了政府、媒体与公众围绕该热点事件呈现出的多重互动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媒体相互配合,线上线下联动传播;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政务号协同传播;同时,政府和媒体共同构筑了公众参与的话语空间,在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短视频平台上形成了一种共创、共享的对话机制和传播策略.除此之外,基层政府在利用政务短视频进行营销传播时,还需要进行在地化的表达,维持常态化的运营.  相似文献   

17.
袁耀 《国际公关》2022,(1):104-106
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的趋势为移动短视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移动短视频成为了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随着移动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数量和传播影响力增加,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移动短视频传播力度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极大迎合了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衍生出了"移动短视频+电商"营销模式,短视频与电子商...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网络视频更好地起到传递信息和舆论监督作用,对当前网络视频的性质、特点、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运用个案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文献资料法对整个网络视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网络视频舆论体系的问题所在。通过网络视频的几个典型案例与其他国家网络视频的发展相比较,得出我国网络视频舆论建设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期望能够给我国网络视频舆论的未来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视频内容的不合法性是视频分享网站网络产业发展的瓶颈,因视频作品多为网络用户上传,所以其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则是推动网络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视频分享网站法律主体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间接侵权的认定。视频分享网站属于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存在着"二次销售"的现象,因此其间接侵权行为可以分为帮助侵权和替代侵权。帮助侵权中的过错认定关键在于明确其注意义务;而替代侵权认定中的"直接经济利益"则是指通过从网络直接侵权行为中实际获得的单独费用或其所增加的费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由于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掌握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大学生网络道德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在新的形势下,要积极地从理论研究和行动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