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千百年来的湘学传统成就了湖南发展重要的非物质遗产和精神资源,"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构筑了湖湘文化的深厚精髓.学术必须服务国家、关注现实、关怀民生,引领和回答社会转型中的种种问题,从而彰显理论自觉和公共责任.当下湖南学术人,尤其是青年学术从业者,必须勇于担当、服务民生,必须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必须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必须淡泊名利、业精于勤,必须捍卫真理、复兴湘学.  相似文献   

2.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6,(3):F0002-F0002,F0003
熊木清又名熊沐清,1954年1月出生于湖南新晃,侗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原湖南省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系主任。现为湖南科技大学对外联络处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英语研究》(内刊)主编。1978年考入怀化学院外语系读书,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3年在北京  相似文献   

3.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7,(3):F0002-F0002
<正>万里,笔名万方、楚人,男,1951年生,辽宁复县(今瓦房店市)人。1965年,因家庭生活困难而于初中辍学,开始在社会上从事各种苦力劳动以养家糊口。1970年到工厂当工人,同时开始自学。先后师从著  相似文献   

4.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9,(4):F0002-F0002
刘赤符,1945年4月生,湖南常德人。196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7年从中学调入原常德师专中文系任教,1987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评为教授,现任教于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  相似文献   

5.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8,(2):F0002-F0002
梁绍辉,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33年4月生于湖南省涟源市三甲乡白溪村之山陵冲。16岁进军大,曾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因病退伍,从事地方教育工作。1957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科,毕业后历任干部文化学校教员,  相似文献   

6.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9,(3):F0002-F0002
湖南省优秀专家乌东峰 乌东峰,男,199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完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浙江大学社会学二个博士后。现任《求索》杂志总编,二个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三创一争“先进个人,湖南省四个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第三届十大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优秀专家。  相似文献   

7.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7,(4):F0002-F0002
陆魁宏,1937年生,湖南蓝山人。1956年6月入党,1963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即到湖南省委从事理论、政策研究和刊物编辑工作21年,担任湖南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兼副院长10年,1994年起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同年被选为执行主席,兼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1983年5月评为省出版系列首届  相似文献   

8.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6,(1):F0002-F0002,F0003
谭家健1936年出生,湖南衡阳县人。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8月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5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8月毕业,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并在国外讲学多年,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新加坡东方文化学院客座教授。主要学术成果有:在国内及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散文随笔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十四部,它们是:《先秦散文艺术新探》(获北京市优秀图书二等奖)、《先秦散文纲要》(合著)、…  相似文献   

9.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10,(1):F0002-F0002
吴龙辉,1965年10月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龙门乡杨树坑。1981年8月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5年制本科班,1986年5月起师从该校聂石樵教授学习中国古代文学,1989年8月起师从该校启功教授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7月聘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员。1993年10月聘任湖南师范大学讲师,1994年2月转任副教授,1995年7月转任教授。  相似文献   

10.
王盾 《船山学刊》2003,(1):43-45,129
本文拟就湘学与同时并存的其他地域化显学之间的关系 ,作一学术宗旨及学术实践上的考查与评议 ,从而探讨近代史上若干历史史实发生、发展与解决的内外因素。一、湘学与吴学之关系三吴居长江下游 ,纳百川、临东海、聚东南财赋、汇江浙人文 ,据统计明代洪武至万历 2 4 5年间殿试三鼎甲和会元全国共 2 4 4人 ,其中南方 2 1 5人 ,占 88%。清代状元共 1 1 4人 ,江苏即占 49人 ,浙江 2 0人 ,事计 69人 ,占 68%。三吴儒生自明初至清中后期通过科举大量涌入仕途 ,在科举与儒学合流中成为王权体系吏治运作的支柱 ;但还有大多数未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  相似文献   

11.
陈娥 《学术探索》2013,(2):106-110
本文在实地调查所得语料的基础上,从结构类型、语义特点、语法功能等方面对湖南耒阳汉语方言中一种特殊的形容词生动形式——“AAB崽”做了全面的共时描写和分析,以期从一个侧面为汉语形态学的建立提供方言材料佐证。  相似文献   

12.
易惠莉 《社会科学》2006,1(5):32-47
通过对同治年间湖南长沙士人杨恩寿日记的解读,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科举是形成现政权体制内知识分子队伍的制度基石,而科举制度的运作过程却不能避免制度自身的异化,除庞大的失败者队伍中酝酿出现政权的批判者和叛逆者外,更普遍的弊端则是连续的失败打击将坚持在现存体制内谋发展的士子推至精神上的绝境,直至他们背弃从属于该体制的"意识形态的核心--道德论".  相似文献   

13.
近来,伦理学家们还未能更多地关注中国阴阳互补,这需要重新考虑阴阳互补并进而使之成为当前伦理学思考的基础所在。笔者在《从启蒙到感受性》一书中,讨论了西方过分强调理性控制和自主性,而以牺牲感受性价值为代价的问题。阴阳互补已经预示与廓清了近年来西方哲学思想所呈现出来的重视感受性和理性控制间互补的发展趋势。但是正像西方哲学过于强调理性自主一样,中国思想还没有完全领会理性自主的重要性,中西方思想都需要寻找一种自主控制和感受性之间的平衡。不过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平衡观念更多地来自中国阴阳而不是以往西方哲学的其它概念。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是一个经济上欠发达、地理上相对封闭的内陆省份。但千百年积淀的湖湘文化赋予了湖南人一种经世济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正是这种精神特质,使湖南人在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先行一步,从而较快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全面的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历史上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创新以及提出了基于湖南实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杨孚是东汉末年番禺人士 ,为岭南史上一位清正高官和最古学人 ;广州河南之得名自他开始  相似文献   

16.
史国强 《西域研究》2007,(1):106-110
始建于汉代的阳关,在唐代已退出历史舞台,基址残存,在军事、交通上已无实际意义。南北朝诗人庾信首先将之引入诗歌创作中,唐代时“阳关”就成为了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诗歌语汇,而不具有指实性。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主义理论是周扬文艺理论的基石。坚持真实地反映现实,努力掌握先进世界观从发展中认识和反映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展望未来,是周扬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这些理论主要来源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和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周扬的这些观点虽创新性不高,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义访谈录     
杨义访谈录@杨义 @赵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博士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来的阳翰笙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30年代对<地泉>的批评;三四十年代对电影和戏剧的批评;60年代对戏剧和电影的批评;新时期阳翰笙研究的拓展.阳翰笙研究逐渐从零散走向整合,从单一走向多侧面,随着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视野的扩大,阳翰笙研究将会出现新的面貌.因此现在的阳翰笙研究还仅仅是开始,而非结束.  相似文献   

20.
杨绛的散文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运清 《文史哲》2004,(4):127-131
杨绛是当今中国散文高手之一。《我们仨》等散文营造出堪称文学研究界"第一家庭"的温馨世界,可谓中国式的"追忆似水年华"。杨绛散文的主要成就在于以平实淡雅之笔描绘浮生众态。她心系梦萦的是家人、家事、琐事、身边事,表现的却是大智慧、大胸襟、大境界、大时代。胸有丘壑,笔有藏锋,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这与当下流行的女性私人化写作大相径庭。如写其夫钱钟书的大智若愚、童心未泯;其女钱瑗的外秀内慧、勤奋敬业;杨绛"三伯伯"即三姑母杨荫榆曾因在"女师大学潮"中"镇压学生",多年来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她却是在日寇攻陷苏州时因斥骂侵略者而遇害的爱国志士。杨绛的散文不仅淡雅、睿智,而且幽默诙谐,妙趣横生,且不乏老吏断狱般的老辣,其论辩性散文如同检察官读诉状,以事实为据,滴水不漏,一掴一掌血。另外,杨绛还将魔幻小说笔法引入散文,写梦游,写幻觉,虚实相生,平淡之外又现神奇。其"魔幻散文"在当今散文中独树一帜。杨绛是烤着生命之火为文,她既烤着自己的生命之火,亦烤着钱钟书的生命之火,还烤着爱女钱瑗的生命之火,用"我们仨"的生命之火烤出的散文极品,自然具有不同寻常艺术价值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