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通过考察动词进入"刚VO""V了O""刚V了O"三个结构的合格性以及表达的体意义,得出动词"点性"由强到弱的渐变连续统,认为"刚V了O"结构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动词本身既能单独与"刚"连用,也能与"了"连用;结构的体意义与动词与"了"连用时体意义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把"字句像一个由动词支配的介词短语,且此动词位于"把"字句之后。这种句子结构是一个介词短语而非动词短语。在构建语法、明确阐述"把"字句结构的时候,应强调"把"字句显现出来的句法和语义。基于动词类型和动词后面的介词语义,可以确定两种"把"字句类型。可以通过限制"把"字句正式句型的变化形式来构建一个更好的机器翻译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及《应用汉语词典》中都收了"东……西……"格式,而未收"南……北……"格式。通过考察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的现代汉语部分,得到"东……西……"格式的词语481个,嵌入格式中的成分约有431个是动词。可见,与动词组合是"东……西……"格式最主要的语法特征。嵌入格式中的动词以语义上具有自主性的行为动词为主;动词之间具有同义、近义或类义等语义关系;由格式构成的词语多具有表示"动作持续或反复"的语法意义以及形象色彩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古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分析及汉语方言材料的佐证,认为致使性"得"字补语句有两个来源:一是致使义"得";二是词汇手段使动用法衰落,使成式出现。特别是隔开型使成式和"V+使令动词+C"用法的出现,给致使义"得"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句法位置,从而促发了致使性"得"字补语句的产生。而从生成语法轻动词理论角度来看,致使性"得"字补语句中的"得"可看作使役轻动词。  相似文献   

5.
介词"向"与动词搭配既可用在动词前,也可用在动词后,本文讨论"走向"后接动词、动词性短语以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的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此格式的构成情况和句法功能,然后归纳总结出了此类非NP可进入的条件,最后分析了"从/由A走向B"这一相关格式。  相似文献   

6.
"者"字组合体由"者"和其他语言成分两部分组成。能进入"者"字组合体的语言成分有: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和主谓短语。但并不是所有这样的词或短语都具备进入"者"字组合体的资格:具有[ 述人]语义特征的,一般都可进入;具有[-述人]语义特征的,一般都不能进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共时变异和历时演变的角度对"准"的语法化路径进行梳理,并尝试对具有情态意义的"准"是情态动词还是情态副词做出解释。研究发现,当"准"表示道义上的"许可""必要"时,呈现出较多情态动词的特点;当表示"必然"性推断的认识情态释义时,呈现出较多认识情态副词的特点。笔者认为,"准"正处于从情态动词向情态副词虚化的语法化历程当中。  相似文献   

8.
近代汉语中的"把与"可以作动词、准动词、介词。它大约起源于北宋,是短语"把与"词汇化的结果。"把与"从元代开始逐渐让位于后起的"给",直至从共同语中消失。但是,"把与"可能在一些汉语方言中还保留着几种相应形式,那就是"把得"、"把把"等。  相似文献   

9.
运用单点描写、共时比较及历时溯源的方法,分析淮北方言中介词“拜”的用法、特点及来源。其用法:一是通过“拜十名”后动词的复杂结构关系表示处置,二是通过“拜+名”的特殊结构表示埋怨、责怪和无可奈何,三是通过“拜+名+动/形的”结构表示描写。其特点:“拜”字结构后的动词主要为动作动词,整个句式表示人或物对另外的人或物施加影响或处置而产生了某种动态化的结果,“拜”字句的处置用法和它表使令意义的用法关系密切,“拜”字结构后的动词可以是一个光杆动词等等。其来源是:从句式平行和读音的相似上看,淮北话中的介词“拜”和普通话中的介词“把”是历史同源词,“拜”应该是“把”的读音变异或变体。  相似文献   

10.
动词"至于"是由动词"至"和介词"于"共现连用演化而成的,动词"至于"萌芽于汉代,形成于北宋,成熟于清末。节奏的双音化、程度的主观化、介词功能的消退、介词化与动词化功能的互补是"至于"向动词转化的诱因。"至于X"结构中"X"的多音节复杂谓词性短语、"至于到X"构式的出现标志着"至于"动词化的成熟。能独立作谓语的特征显示"至于"在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化特征发展得更突出了。  相似文献   

11.
空间位移动词"升"与名词概念构成不同事件域认知模式。根据动词"升"是否自主动词、物像位移处所和共知参照方向隐显三个因素分析可见,"升"的认知模式由于人们的认知视觉不同而呈现多样化,投射到句法结构上形成不同的句式。这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人类语言具有"像似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名量词“把”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量词,通常有集合与个体两种用法。集合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容器与容纳物的关系,个体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动作与对象的关系,从语义关系的角度看两者并不具备孳乳的条件,且两者在泛化方式上亦不相同。对个体量词“把”与动词来源的个体量词“乘、张、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在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及泛化方式上均存在平行性,并且在具有量词的语言中,由操作动词向个体量词的演变是一种常见的演变模式。“把”由动词发展成为个体量词,主要基于句法转喻也即转指,转指的必要条件是“把”不存在可以支配的受事。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唯一现存的清代乾隆年间以泰兴方言流传的长篇章回说唱本《玉如意》,探索泰兴方言如何从"把"处置式演变为几乎完全的"拿"处置式。此外,泰兴话中的"给予"动词"把"也成为最主要的被动式标记。所以,用"把"标记宾语的句式,目前在泰兴话中存在着不同的句式和标记之间的竞争。而"把个"句式由于语法化和保留程度比较强,"把个"句式相对于"把"句式,处置和被动的歧义和竞争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4.
泛义动词"整"与"搞"在普通话中很常见,他们可以代替许多具体的动词,充当万能动词的角色,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它们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探究"整"与"搞"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对语义、语法、语用进行比较分析。语义上,主要从基本义、感情色彩两方面进行分析;语法上,从充当谓语、谓语中心,修饰语的搭配以及与词语的组合,词语重叠四个方面来比较,词语的组合主要从加补语、加宾语以及后加"着"、"了"、"过"来比较分析;语用上,主要从语体色彩、地域色彩两方面进行比较。对"整"与"搞"的比较分析,有利于加深对泛义动词的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5.
现有关于"上"、"下"动词性组合及其不对称性的研究均集中在对"上"、"下"动词性义项的解释分析,鲜有学者以组合中名词词项为研究对象,从名词的语义格与动名搭配的语义构成入手,将"上"、"下"动词性组合中名词所充当语义格分为七类,并揭示了这些名词与"上"、"下"作动作动词的用法结合的五种语义构成方式,进而丰富了对"上"、"下"动词性组合不对称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传统认为的现代汉语代动词"来"应该分为两类:代动词"来1"和"来+宾语"中的泛义动词"来2"。"来1"在不带宾语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替代唯一可以被确定的具体动词时是代动词。"来+宾语"这一结构中的"来2"不是代动词,而是语义泛化了的位移动词。两者在性质、来源、语义、语法特征及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英语短语动词结构复杂 ,有着纷繁复杂的各种语言现象 ,也有着许多组同义的短语。辨别这些同义短语的意义和用法是学习短语动词的难点。本文专辨析表“放出”“发出”之义的短语动词。  相似文献   

18.
《拍案惊奇》“把”字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搜集《拍案惊奇》“把”字句用例的基础上,从种类、主要动词及其附加成分、否定式三个方面对《拍案惊奇》的“把”字句进行了一定的考察和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明代,“把”字句除表行为方式和处置以外,还产生了不表处置的“把”字句,此外,还出现了无主要动词呼应的“把”字句;2.在《拍案惊奇》中出现了动词带动态动词“过”的“把”字句;3.“把”字句否定式以否定词出现在“把”字结构之前为常例.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关键是要满足终结性,即谓语部分要求包含某种终结点。在考察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研究了"被"字句谓语动词终结义的表现形式及其限制条件。其中动结式结构是最适合于被动式的谓语形式,是被动句的原型。对于一些影响义内涵的动词,我们可以采用体标记来进行有界化。此外,谓语动词后带宾语和"所"字标记也是谓语动词有界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量级性反义对(如"大"和"小"),"不很"常常只能后接大量级的词项,而不能后接小量级的词项。此外,"不很"对VP的选择限制有时还可能受语体、韵律等条件的制约。"很不"对VP的选择限制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不VP"的量性特征,即VP被"不"否定后整个"不VP"必须具有意义的单一性和非定量性;二是礼貌准则,对事物进行评价时通常避免直接使用贬义词。在层次构造上,"很不VP"应该是一种非线性组合,"不"是嵌加在"很"和"VP"之间的。对"不很VP"结构切分的分歧,反映了对"不很"的性质及"很"语义虚实的不同认识。本文认为"不很"这个合成句法形式还不能看做一个词。现代汉语的"很"经历了一个漫长语法化过程,其语法化路径为:A.动词→B.形容词→C.副词→D.语法词。目前"很"正处于C、D并存阶段,"很"的功能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条件予以动态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