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邢福义先生《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中两个带有关键性的表述 ,即“在对复句格式的选用中 ,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观视点”和“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提出不同意见 ,认为其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在复句语义关系的形成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观视点”和“复句语义关系对复句格式的反制约”。  相似文献   

2.
连词“而”语法功能试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词"而"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平联"(平列的联络).在连谓短语或复句的两个分句中,"而"用来连接两个谓词或谓词性短语,而并不表示种种语义关系."而"字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语法性质和语法关系需要从句法层面和语义层面两个层面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果标"因此"和"因而"的用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此"和"因而"是两个近义连词,单独用在因果复句中,存在着既相近、又不一致的状况。文章从语义关系、连接能力以及这两个词语的句法限制等几个方面对果标情况下两词的用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宇明先生曾提出"主观视点"论是邢福义先生最具理论色彩的语法理论。"主观视点"论最早见于邢先生的《汉语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邢先生认为,复句语义关系具有二重性:既反映客观实际,又反映主观视点。客观实际和主观视点有时重合,有时则不完全等同,而不管二者是否等同,在对复句格式的选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观视点,即主观视点直接决定复句格式。主观视点应尽可能地"从众"。能否"从众",决定文章的结论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5.
“于是”与事理承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对承接复句的分析说明主要是从时间关系或顺序入手的。以新的视角从逻辑意义入手 ,可将承接复句分为时间承接与事理承接两类。综合考察“于是”连接的“事理承接”复句的语义、语法与语用 ,可发现 :前后逻辑语义的密切相关、动态性、完成性与描写性是这类承接复句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湖南益阳方言"听"的连词用法及其构成的"听p,都q"复句进行了考察。"听p,都q"复句属于条件复句中的无条件复句,根据"听p,都q"复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可以分为多面列举式、多面总括式和单面总括式三个小类。文章还从表达感情色彩、使用范围、前后分句语序变换等方面与表条件关系的"管p,都q"复句进行比较,得出两种复句出现的不同语义环境和用法差异。  相似文献   

7.
假设关系是一个拥有众多下位语义关系的语义框架。日语假设复句有众多的语言形式,各形式之间既有相通的用法也有独立的用法。汉语假设复句虽然也存在众多的语言形式,但各形式之间只有文体上的分工,没有语义上的差异。日语是通过切换语言形式、而汉语则是通过音韵操作来表现假设关系复杂的语义关系。也就是说,假设复句下位语义关系间的微妙差异在两语言中是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表现的。再进“一步说,同一连词即使可以出现在不同下位语义关系的汉语假设复句中,该连词的使用动机也是不同的。该文以“如果”为例,通过语音实验证实了上述主张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行域、知域和言域理论对于厘清复句中复杂的语义关系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从行域、知域和言域角度对"或者"类复句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些在行域中无法理解或不好理解的句子,在知域和言域中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或者"类复句倾向于在行域中出现;行域中的"或者"一律不能换成"还是",而知域和言域中的"或者"一般可以换成"还是";行域、知域和言域句尾可以添加不同的附加问句;行域中"或者"类复句在三域中的辖域、语气均有所差异等。  相似文献   

9.
汉语复句研究在"十五"至今的七年时间里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具体表现在复句理论研究、复句分类研究、复句关联标记研究、复句句式的语义-语用研究、复句的信息处理研究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复句的分类对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法研究者对复句的分类存在诸多不同的标准、观察视角及侧重点。汉日复句类别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其表达形式各不相同。现行分类中按语义和结构来给复句分类都是不全面的。从语义出发,结合虚词和语序等,才能作出较为科学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
复句格式与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存在着对应与不对应现象 ,其根源是复句的分句间纠缠着语义关系、逻辑关系及一些语用关系。本文试对某些对应和不对应的现象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加强汉语复句信息处理研究对中文信息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时代信息科技的发晨,必须大力推动汉语复句机器应用层面的研究.介绍汉语复句信息工程的概况及其进展,将复句信息处理研究成果总结为汉语复句知识建模、复句关系标记识别、非分句识别、复句句法语义关系判定、复句知识库建设等五方面,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条理化,结合已有成果的研究视角、关注焦点分析复句信息处理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汉语复句信息处理研究的未来走向主要是加强汉语复句研究“两栖学者”联合攻关势态,加强汉语复句语义识别研究以及加强复句知识库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有标选择复句的语义关系特征为:一方面,前呼句跟后应句之间的同一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共性特征,表现在句法上就是结构的相关性乃至相似性、对称性。另一方面,同一系统中的各个元素,不仅存在同一性,而且存在着差异性。表现在语义上就是有标选择复句的前呼句跟后应句至少有一个语义点不同,否则很难构成选择关系。此外,有标选择复句还存在三类复合型语义关系,即“选择+假设”“选择+假转”和“选择+假转+推断”。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使用带有人的主观性,关联词语表达人的逻辑认知,也带有主观性。议论文等表达个人观点的文章中关联词语的使用频率较高。基于同一客观基础的话可以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成复句,看似使用不合逻辑的关联词语在特定语境下也完全合理,这都体现了关联词语使用的主观性。有的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结构作用或语义连接作用较弱,这样的关联词语主观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关系词搭配的联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词是构成复句句式的连接成分,其主要句法功能是关联分句并标志句间语义关系。在复句中,关系词通常以搭配形式共现,这种共现所体现的预期性和重现性表明,基于语料的实验方法适用于关系词搭配研究。为弄清关系词在复句中的分布及搭配情况,本实验在双重互补语料库的基础上,首先根据词形和语法功能对候选关系词的单现及共现频数进行分类统计,然后设计联列表对统计数据进行联列分析,最后选择检验对二元词组进行独立性检验并由此得到搭配关系词对。通过离散度测定及多指标比较,可以证明,所得搭配关系词对确为常用关系词对,从而说明本实验方案及结果均具有较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汉语单复句是句子内的两个下位原型范畴。区分现代汉语单复句不应套用印欧语的标准,也不应以"圆满、公认"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界定单复句。单句的确立以句法结构为基础,复句的确立以逻辑关系为基础。"主张句子不再分单句、复句,统一按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包括语义逻辑关系)分析",无论在形式上、逻辑上、论据上、概念上、析句方法上、思维方式上,还是方法论上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虽然p,但是q,所以r”句式的层次划分存在分歧。本文从语料统计和语义表达两个角度论证了这类句式应分析为转折一因果型。讨论了三方面的内容:语料统计结果表明“转折标+原因标”比“原因标+预转标”的语用频率高,因果复句的原因分句难以包含转折关系;从语义角度对因果复句的原因分句难以包含转折关系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以多重复句实例验证了转折关系包孕因果关系这一复句联结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义知识的书逗前后语言片段的非分句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逗前后语言片断的非分句识别和标注是整个"复句信息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利用语义和搭配知识可以集中解决一部分复句中非分句的自动识别和标注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连词"而"是古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虚词之一.主谓之间"而"的用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而"连接的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表现为句子的话题和述题;二、"而"所连接的成分之间可以发生多种语义关系,但这些语义关系不是由"而"承担,而是由其所连接成分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三、"而"除了起连接作用外,还表示一定的语气.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减少在识别和理解无关联词转折复句时易产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语义观照语形,寻找能识别转折关系复句并帮助理解转折复句的、具有区别特征的非关联词语形式标记,如结构、词汇乃至语气上的形式标记等,从而深入复句研究并为复句教学提供有效的形式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