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人的重造——从重庆和昆明看到将来 来自重庆方面熟人通信中,似乎有个共通现象,即对国家前途浸透了悲观感情,对个人工作常表现一种渺茫烦忧,而对于昆明一切,却又不免歆羡神往。这种熟人有高级公务员,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2.
忆《平凡文丛》的文友吴棠四十年代后期,一批大理籍的高中毕业生到省城昆明报考大学,分别在云南大学、五华文理学院、英语专科学校肄业。其中有几人在中学时代就喜爱文学,国文基础好,经常向昆明、重庆、桂林等地文艺杂志和报纸副刊投稿。到昆明又结识了当时活跃在文坛...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重庆、广州、昆明3座城市的4所大学大学生性道德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性道德现状及高校性道德教育现状,以及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难点、障碍,找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刘宝锋 《社区》2012,(9):50-51
有位朋友,可以称得上是"关系大师",无论办什么事情,他脑子里第一想法便是"有没有熟人"?因为多年专注于此,他的"人脉"非常广,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不认识的人。但是,"事事找熟人,时时找熟人"的他,有一次买件衣服也想找熟人打折,结果请人吃了好几次饭,花的远比省得多,闹了个大笑话。  相似文献   

5.
读者网站     
WTO不认“熟人社会” 理论界近期有这么一个观点:要突破“熟人社会”,构建“契约社会”模式。这一观点的吸引人之处不在于它的新颖,而在于它的深刻。 “熟人社会”亦可称为“关系社会”、“后门社会”。在中国,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熟人好办事”,恐怕就剩下呼吸、散步、乘车打瞌睡、听领导作报告思想开小差不需要找熟人了。无论办什么事,第一反映就是找熟人。甚至提拔任用干部这个极严肃的事儿,也得走“熟人”门路。故  相似文献   

6.
陈永江 《社区》2012,(13):50-51
有位朋友,可以称得上是“关系大师”,无论办什么事情,他脑子里第一想法便是“有没有熟人”?因为多年专注于此,他的“人脉”非常广,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不认识的人。但是,“事事找熟人,时时找熟人”的他,有一次买件衣服也想找熟人打折,结果请人吃了好几次饭,花的远比省得多,闹了个大笑话。 其实。“办事找熟人”的现象在中国由来已久。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熟人社会”这一概念。人们因为血缘、地域等关系,在交往中通过人情、面子、信任与规则,  相似文献   

7.
社会交往方式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们交往方式的研究可以从侧面了解人们的生活形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的研究,来探析蕴藏在其背后深刻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巴东县Y村的调查,对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进行了一个分层研究。对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的现状以及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在老中青三个不同群体中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由此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从而得出相关的启示,为处于农村这个“熟人社会”中的人们,如何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交往关系,从而紧跟时代潮流,顺应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看病找熟人,是许多患者和家属的 共同经历。有时就为了让专家给个笑脸, 有时是为了能够免去排长队的麻烦,有 时则是为了给自己对医院和医生少得可 怜的一点信任找个支撑。 带熟人看病对许多医务工作者来说 也已经习以为常。山东省一家省部属医 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诉苦:"办公室 人员2/3的工作量要用在带熟人看病  相似文献   

9.
当前两湖平原的乡村混混群体,已经脱离了村庄熟人社会的约束,反过来对村庄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村内混混逐渐取代传统型"头面人物",成为村庄中"最有面子的人";混混在村庄内部与熟人相处时,不再遵循传统的人情和面子原则,为了利益而不断走极端,动用暴力和暴力威胁;乡村混混的暴力和暴力威胁,也日渐嵌入村民与人相处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从而深刻地影响乃至改变村庄内部的人际关系。这些都表明,熟人社会中的乡土逻辑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0.
"熟人社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产物,目前在我国,"熟人社会"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在社会转型时期"熟人社会"的过度膨胀,是对中国法制的侵蚀,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摧残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和谐。所以,打破"熟人社会"的潜规则对社会和谐构建,化解社会矛盾,推进我国的法制化建设,促进基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陌生人发展为熟人的过程和模式、熟人间的信任及信任机制的变化、"人情法则"的变迁角度对当代中国熟人间的人际交往进行探讨.认为从陌生人发展为熟人,经历礼遇-工具-感情的动态发展过程,呈现出由远及近的人缘-人情-人伦交往模式;熟人间的信任是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的糅合,关系运作和法制约束是信任的建立机制;"做人情"的熟人对象,在关系内容范围泛化的同时,要求关系程度上的深化;在关系取向的中国."利益法则"很大程度上与"人情法则"而非"公平法则"联系在一起,个体的现代性影响三法则的博弈等等.  相似文献   

12.
熟人服务:小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优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农户为主体,以水稻生产环节为例,探讨了小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特征及其本质。结果发现,小农户优先选择本组、本村的熟人服务,而个体农机手是最主要的服务供给主体。熟人服务的本质是社会交换,其基本逻辑在于:熟人社会是小农户经济活动的边界;互惠交换机制是小农户选择熟人服务的根本动力,并通过合约弹性化、经济交换关系向社会交换关系延伸等方式得以实现;同时,熟人社会中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关系、人情、面子等符号性意义,拒绝熟人服务常被解读为否定社会交换关系,对小农户的选择形成软约束。由此可见,熟人服务在乡土社会中具有占先优势,给“外面的”服务主体进入农村市场制造了结构性壁垒,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排他的服务市场;个体农机手作为熟人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其自身的发展瓶颈也制约了小农户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强化对本土服务主体尤其是本土个体农机手的培育和扶持,一方面使其充分发挥熟人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服务供给者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驼峰航线,系指抗日战争时期自印度东部的阿萨姆邦,飞跃“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驼峰),直达中国昆明及战时陪都重庆的空中航线,主要输送国际援助物资并供应陈纳德指挥的美军第14航空队战略物资军需品。这条航线的开辟,曾对中国战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十省十九院校《写作教学研究会》第一次会议,于十一月十日至十五日在我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湖南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学院、昆明师范学院、云南民族学院、贵阳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学院、江西师范学院、武汉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学院、西南民族学院、西南师范学院、重庆师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同志建设"山水城市"的设想对我国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银川、西安、西宁、成都、贵阳、昆明、重庆等西部城市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建设"山水城市"应顺应山水脾性,因地制宜,防止和减少"建设性破坏",以山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6.
陈染 《社区》2012,(8):61-61
我们中国人难有隐私权.也不提倡个人空间,这已众所周知。所谓隐私权或个人空间,是针对那些熟人、密友、家人或亲戚而言的。真正的陌生人,倒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是你的熟人、家人或亲戚,你内心的隐秘、你的时间、你的空间,就必须得对大家四敞大开.  相似文献   

17.
"熟人社会"既是传统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社会结构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极度扩张型亲情义务观"践行的直接结果.中国转型期熟人社会的过分发育, 是对法制社会的腐蚀、市场经济的摧残、和谐社会的破坏、公民精神的瓦解.根治熟人社会的遗患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唯有通过现代国家建构、成熟市场发育、公民意识培养和公民社会成长的良性互动,才能够尽快地消解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有句老话叫做“朝廷有人好做官”,套用在如今的职场上,可称之为“熟人介绍好就业”,用行话来说,也就是“转介求职”,英文为“referral”。据悉,现在通过熟人介绍就业已成了  相似文献   

19.
熟人社会的治理 ———以贵州湄潭县聚合村调查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贵州湄潭农村的调查,发现熟人社会治理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拟亲化,即在熟人社会存在广泛的人情,人情的功能之一是界定熟人社会中的自己人,一旦成为熟人社会的自己人,则相互之间就要给面子,就要讲人情,讲感情.在新中国国家权力深入基层社会时,村组干部不仅凭借自己人来维持乡村社会的基础秩序,而且借此来完成国家任务.村组干部甚至主动通过扩大人情往来,将更多村民纳入自己人的范围,由此获得通过自己人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熟人社会”中的农村阶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熟人社会作为农村阶层研究的微观场域,具体地分析阶层之间的互动和作用机制,把握阶层之间的关系状态和性质。在信息对称的熟人社会中,村民在不断地交往中形成阶层认知和阶层定位,而熟人社会中的公共性以及内向价值所产生的强制性使得阶层之间形成长期而稳定的互动,因此,阶层关系的机制性研究在熟人社会中得以实现,农村阶层研究的关系论范式在这一熟人社会中同样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