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美国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文章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梦"的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相似文献   

2.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从追求理想的"美国梦"到梦幻灭的全过程.借这个三角恋爱故事,从"美国梦"与金钱社会的爱情,象征手法渲染下的"美国梦",以及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美国梦"这三个方面分析了盖茨比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梦"是美国社会文化中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广义上,"美国梦"指的是实现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从狭义的方面来讲,它指的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美国梦"实际是一种梦幻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论"美国梦"对奥尼尔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中的独特现象,它与美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联.文章通过对"美国梦"的文化渊源、奥尼尔的生平及其所创作的典型作品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说明"美国梦"对杰出剧作家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反映了文化身份的流动性."美国人"和"中国人"不再是程式化形象,而是"中"与"美"的相融.作品主人公文化源头在中国,在追寻"美国梦"的过程中无意识淡化了传统,融入了多元文化,对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作了新思考,折射出作者华裔族性意识的淡化,对美国属性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入批判了“美国梦”的实质,强烈谴责道德沦丧、腐败之风盛行的美国社会。“爵士时代”美国梦的两个特点足以分析“美国梦”的虚幻及破灭的原因,亦足以揭露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对小说场景方面、人物性格方面以及梦想与现实方面的对比技巧进行简单浅显的分析.通过这些对比技巧的分析,笔者试图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爵士时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美国梦"的特点.小说中对比技巧的巧妙运用不仅体现了菲茨杰拉德在构思撰写小说方面的高超技艺,而且对于体现小说的悲剧主题--"美国梦的破灭"也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女剧作家洛兰·汉斯贝里的代表作《阳光下的葡萄干》,围绕20世纪50年代居住在美国芝加哥南郊贫民窟的扬格尔一家生活故事展开。探讨了剧中主人公沃尔特及三位女性的梦想和自由,尽管梦想受到当时白人不公平和种族制度的抑制,他们还是执着的在社会中求生存、追寻自己的梦想,体现黑人戏剧文学美国梦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美国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文章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梦”的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相似文献   

10.
《出番记》讲述了华人黄万利到美国经营洗衣店并与珀尔张相恋的故事。小说中的洗衣店意蕴深厚,主要表现在:美国梦中的种族藩篱、西方边缘化的东方文化与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小说通过描写两代华人美国梦的破灭揭示了种族决定美国梦成败的事实,华人姓名的变化、低贱的工作以及华人社区的"单身汉"现象都是西方对东方文化边缘化的产物,珀尔张被迫踏上追寻身份之路是对美国"大熔炉"神话的讽刺。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G.利奇等现代语言学家提供的理论框架,对小说中表现梦想幻灭的偏离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分析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及盖茨比悲剧的根源,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空虚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美国梦"是美国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使人们相信:在美国,机会均等,靠个人奋斗就会获得成功。《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集中体现了菲茨杰拉德的创作主题,通过小说主人公盖茨比和迪克对"美国梦"的追求及其最终的死亡和自我沉沦来阐释"美国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13.
"美国梦"与"欧洲梦"都曾引起过不同程度的热议,这两者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特色,其中也不乏对中国梦的启迪。笔者在分析"美国梦"与"欧洲梦"各自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它们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美国牧歌》描述了一个普通美国犹太家族三代人美国梦的追寻及幻灭的故事。不同的历史背景赋予他们不同的美国梦内涵,同样又是历史毁灭了他们的梦想。因此,考察小说中利沃夫家族三代在不同的历史变迁中各自美国梦的演进、主题的变奏,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究历史之于犹太族裔美国梦的内在悖论性,对考察小说悲剧的历史文化根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梦”释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梦"是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美国梦"的内涵,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尽管说法不一,但却有其共同点,那就是"美国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的方面来讲,"美国梦"指的是作为"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从狭义的方面来讲,它指的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美国梦"实际上是一种梦幻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梦"与"美国梦"是东西方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国家梦。利用百度指数和谷歌指数考察两个国家梦的网络关注度,可以发现中国网民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网络关注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中文语境中,对"美国梦"的关注是引起对"中国梦"关注的格兰杰原因,即中国网民先搜索"美国梦",再搜索"中国梦",前者对后者有单向影响,反之则不然;而在英文语境中,对二者的关注只存在即时相关性,不存在先后互动性。百度指数的"去向检索词"和谷歌指数的相关热词也印证了上述结论。"中国梦"的国际传播要借鉴"美国梦"的传播经验,熟悉国际话语体系和国际规则,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7.
<在路上>讲述了战后美国青年寻找"美国梦"以及"美国梦"破灭的故事.这部小说形式独特,一反结构性叙述的工整与严谨.小说使用展示性情节反映了当时人物行为与思想混乱,反思了战后青年人"美国梦"破灭的原因.本文在叙述学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对小说特殊的叙述结构进行探讨.在探讨叙述结构的同时也分析了小说所蕴含的丰富的主题思想--即战后美国人过度追求物质的欲望是梦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金钱为主题的"美国梦"在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该剧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之死则代表着"美国梦"的幻灭。威利扭曲的性格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而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则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决定了"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美国梦"就象是一场又一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受到无数仁人志士的抨击,通过对《推销员之死》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指出造成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人类性格的弱点而不是"美国梦".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美国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为例,从动态的角度,纵向追溯了"美国梦"的历史蜕变轨迹。"美国梦"不是一成不变的价值理念,"美国梦"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从最初的建国之梦、开拓之梦,继而演变为发家之梦、成名之梦,最后甚至成为美国人的梦魇,它经历了从美国人的梦想——建立公平、民主、自由的社会,到美国式的梦想——发家致富,名利双收,其精神价值逐步向物质价值转移,然后幻灭的蜕变过程。通过对美国梦的剖析以期读者对美国梦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对其所代表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持辩证客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