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语义差别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是两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表时间的格式,它们在表达的时间概念上趋于相同,但也有一定的差异,笔者从这两种格式的构成理据、语义上的几点不同来说明这种差异,并进行了解释。由于构成理据的不同,决定了两种格式在语义方面有三个方面的差异:即是否表示接近于“VP”发生的时间,是否含有条件或原因的意味和是否有隐含对比的意味。但三者的约束力是否相同,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作何解读,其中既有史料解读的分歧,也有词汇训释的差异。“越明年”的解读,当从历时性的语料研读入手,找出直接的证据。从时间记载确切的墓志资料可以看出,“明年”指的是次年,而非第三年;“越”字与时间连用,有“越”+时间点、“越”+时间段两种,前者表示的即“越”字后的时间,《岳阳楼记》之“越明年”正是如此。后者表示的是跨越、度过一段时间,“越”字为动词。在“越”+时间点这种用法上,“越”与“粤”相通,“越以”和“粤以”用法一致,“越”“粤”二者均是句首无意义的虚词,不能训作介词“到”“于”等义。因此,“越明年”即“明年”、次年之义,在《岳阳楼记》中,指的是庆历五年,而非庆历六年。对滕子京《与范经略求书记》时间的再解读,也可判定岳阳楼增修在庆历五年,与词汇的训释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VP到底”可表空间、过程或程度,“到底VP”可表主观时间和确认等意义。导致“VP到底”语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V的语义特征,导致“到底VP”用法差异的主要原因是VP的时体特征。此外,“到底”和“说”等言说义动词紧密结合,还可表总结及本质分析的篇章功能。汉语“到底”的语义演变,充分体现了汉语方所成分去范畴化的连续性,以及空间认知模式在汉语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爱恩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是至理名言。人世间,最公平的莫过于时间了,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一天24小时,谁也不多一分,谁也不少一秒。职场中人。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只要环境、条件、机遇、投入相同,人的差异是不大的。但如何利用好8小时以外的“业余时间”,这里面  相似文献   

5.
绩效评价中主管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86份数据,实证分析了员工绩效“自我评价”与“主管评价”结果差异与员工人口特征变量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在“入职时间”和“职位层次”两个人口特征变量上,自我评价与主管评价不仅总体评价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在“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合作意识”等四个维度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变量上,“合作意识”维度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文化程度”变量上,“工作能力”维度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跳槽次数”变量上,“工作态度”维度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文章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绩效评价数据信度和效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除直接用时间名词、时间结构表示将来时态外,还常用“将”、“要”等虚词来限定动词以表明将行事态。“将”、“要”是表将来时制的专用语法标记,它们有固定的句法格式及相关格式,虽然“将”、“要”在句中的句法功能基本相同(充当状语),但二者有明显的句法差异:否定式不同;修饰限制的结构成分不完全相同;出现位置不完全相同等。此外,“将”、“要”同动态助词“了、着、过”有一定的和关系共现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现象学的境域内谈论列维纳斯与海德格尔的关系,时间问题是最根本和关键的。在《时间与他者》中,列维纳斯将“时间”界定为“主体与他者的关系”,从而构建了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中解放出来的路径。但是这种出离却是在与海德格尔相对反的意义上进行的,即在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之内而又总是给予另类的诠释,由此来重构“存在论差异”,并在享受和磨难的境域中重新诠释他者、死亡和时间。  相似文献   

8.
先秦《春秋公羊传》、《庄子》、《天问》三部典籍,蕴涵丰富而被长期忽略的“问答”形态。作为重要的思想对话方式和意义生成途径,“问答”在其意义体系建构、意义生成状态等多方面存在思想视域的差异,显示出其各不相同的文化内涵。对“问答”形态时间观念的分析,是理解其差别的关键。关键词:“问答”形态;意义体系;思想结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的美学理论,有相同的共性,但其文化的差异,使得它们在具有共同规律的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文章试图将中国传统的“虚静、物化”、“出入”说理论与西方具有可比性的“移情”、“距离”说进行比较分析。“出入”说虽然由来已久,但真正从审美观照角度来谈“出入”法的是王国维,而“虚静、物化”理论则从老庄就开始了。西方的“移情”、“距离”说是近代西方美学具有巨大影响的理论,它们产生的时间和观念虽与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有着不谋而合的某种契合,但与中国的美学观念还是有本质的差异的。文章以中国的“出入说”、“虚静、物化”理论为主轴,以“移情”、“距离”做比照,分析其同异。  相似文献   

10.
《德充符》篇第一段前三层,中心在“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一语,所谓“审乎无假”,即明白“其宗”也。宗旨,根本是也。所守之宗与物之迁化相对,而迁化必与差异相联系,由此,所守之“宗”,当指宇宙中一种相对稳定、统一的方面。“不与物迁”的含义:从时间上说,是不随着事物的流转而流转;从空间上说,是不为万物的差异所迷惑。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建设、语言事实描写和非语言证据等方面评析国内外"时—空隐喻"研究现状,认为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就某一种语言进行系统研究的不多,二是较全面地就此专题进行研究的不多,三是与国内少数民族语进行深入对比研究的不多。文章最后强调指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宝库亟需得到国际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Forcevill把隐喻研究扩展到多模态层面,开启了隐喻研究的新视窗。文章沿用Lakoff&Johnson(1980)的双域映射框架,从哲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和美国32则啤酒广告中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的异同及原因。中关啤酒广告中都出现了“快乐是喝啤酒”和“啤酒是人/物”的多模态隐喻,中国啤酒中还出现了“放松是喝啤酒”和“民族凝聚力是喝啤酒”的隐喻。相似的多模态隐喻来源于共享的啤酒知识和身体体验,不同的隐喻与隐喻观体现了中关相异的价值取向、和谐观的核心和模态使用偏好。文章所论可为隐喻的思维本质和隐喻的文化限定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意象图式作为隐喻的认知基础,在隐喻构建、转喻映射中源域与目标域的建构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从意象图式的角度,对中美教育语篇进行实例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中美教育语篇中常用的四个主要意象图式:容器、部分/整体、路径和平衡图式,三个常用隐喻:教育是经济、教育是场战争和社会是座大厦(教育是基石)。三个常用隐喻中的前两个大多出现在美国教育语篇中,后一个大多出现在中国教育语篇中;究其根源,中西文化模式的基本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教育思想的根本区别,西方教育思想重功利、重竞争、重个体,而东方则重群体、重和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系统科学的自组织理论,从演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信息系统实施过程,分析信息系统自组织演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演化的动力及规律。为了达到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必须实现两点:一是创造形成信息系统耗散结构的条件,形成一个“活”的系统;二是要推动信息系统由被组织向自组织方式演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价值日益成为企业界及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由于信息系统自身的复杂性,信息系统的价值是随着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过程中逐步体现出来的。价值导向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就是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尝试,通过不同阶段的特定活动为价值实现提供了机制保证,促使价值在信息系统实施的实践中得以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6.
禁令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衡平法上的一种救济方式,其功能在于弥补普通法救济之不能,具有事前防卫侵害发生或侵害后果扩大的特点.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已初步建立禁令制度,但在理论基础、具体程序、司法实务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在此次民事诉讼法修订过程中,对禁令制度的功能、地位和程序作出规定,加强该制度与民事保全制度、调解和解机制、执行程序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国外评价信息系统成功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信息系统成功"(inform ation system ssuccess)为关键词,以1961—2009年为时间段,通过检索和梳理最终获得109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德隆(DeLone)和马克林(M c lean)模型及其改进的模型的发表时间点将这些文献分为三类,从而形成了评价信息系统成功研究的三个阶段。研究结果显示,后续对信息系统成功的评价大多以德隆和马克林模型为基础进行改进,且大多属于个体层次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已逐渐从企业信息系统转向电子商务领域,但还较少涉及移动商务领域。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从维护世界和平与苏联安全利益的愿望出发,根据战后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维护和巩固战后国际安全的战略思想.就其根本目标来看,这种安全战略旨在保证苏联的国际安全环境在尽可能长的时期内不被破坏;就其实质和措施来看,这种安全战略防守多于进攻,巩固既得利益多于争夺新的势力范围.在两制国家间关系上,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友好合作到冷战共处的转变;在维护国际安全问题上,则由最初寄希望于集体安全保障转变为依靠建立自己的集团组织;在欧洲格局的安排上,斯大林突出了建立苏联"安全带"的想法;在原子弹与世界和平问题上,他认为只有打破美国的核垄断才能保障世界和平与安全.斯大林对战后国际安全的分析是冷静而清醒的,他为维护苏联安全所采取的许多步骤和措施也是正确或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斯大林也损害了别国的利益,打破美国核垄断的努力在客观上也加剧了核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19.
短语动词由动词加上一个或两个小品词而构成。从传统的观点看,不能从动词的表面知道其意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本文从认知的视角,运用概念合成理论、认知隐喻和转喻理论对短语动词get off的认知语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1)短语动词get off的语义是由动词和小品词的意义通过概念合成得出来的;(2)短语动词getoff的语义扩展是通过隐喻、转喻或二者交叉实现的;(3)get off的概念意义可概括为:离开就是出去;离开就是逃脱;离开就是停止;离开就是反对。(4)在短语动词get off的意义中,动词get反映的是动作本身,而小品词off则蕴含了动作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自 16世纪开始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来 ,知识产权与信息共享性的矛盾就一直存在 ,并在网络环境下愈演愈烈。文章从知识产权与信息的公开、知识产权与信息的公有、知识产权与信息的公用三方面详细探讨了知识产权与信息共享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最后就如何解决知识产权和信息共享性之间的冲突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