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决定方法--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以"译文目的论"为基础,主张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总原则,从翻译的指导原则和评价原则两个方面突破了以原文为中心的等值理论,给翻译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它使我们不再片面要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而是从更加宏观的层面-译文在译入语文化情境中的交际目的来确定翻译原则和对译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功能主义目的论指出翻译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翻译的目的影响翻译文本的取舍,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标准的制定。本文通过考察我国几个历史阶段的翻译思想,来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翻译目的是如何指导翻译实践活动的。  相似文献   

3.
从翻译目的看异化翻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忠实翻译可采用归化翻译手法,亦可采用异化翻译手法.中国一千多年的翻译史证明归化翻译始终在中国占着上风.但社会在发展进步,译者要在全球一体化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里忠实地翻译外来知识,就必须在坚持归化翻译的同时注重异化翻译.因为异化翻译不但能正确表达原语作者的思想与写作风格,还能给译语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丰富译语的语言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翻译究竟要不要“忠实”?传统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然而,翻译除了忠实于原文之外,还得忠实于目标读者群,关注目的语文化环境等后现代翻译理论所涉及的热点话题。通过以翻译目的为调节器,对忠实原文、忠实于目标读者群及目的语文化环境进行协调,可使忠实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翻译研究只重视原文与译文是否对等,直译意译孰是孰非等问题,忽视了译文读者及其阅读接受这一维。而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则将目光转向翻译活动中译者的能动介入、译入语文化和接受者对翻译行为的影响上,翻译目的论肯定了译文读者的作用并强调了译文读者的重要性,给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该理论对研究晚清翻译小说,研究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选材、思想内容、语体风格和文本形式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与广告语篇汉英翻译的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以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为依据,通过对广告翻译的实质、目的和译文预期功能的分析后认为,为了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广告语篇汉英翻译可采用"自上至下"的工具翻译策略.文章还从广告语言、文化和管理法规等角度,以实例验证了使用工具翻译策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不同文化和语言群体之间的交流 ;交流必然促进相互学习和文化的融合。文化融合的最终结果可能是文化的一体化或包容各个民族文化的世界性文化的出现。因此 ,翻译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世界文化的一体化 ,即达到最终勿需翻译 ,并以此来考查翻译的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者认为目的是指导所有翻译过程的主要原则。目的不同,译文将截然不同,译者努力想达到的任何效果都可称为广义的目的。以此来探讨商标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9.
影响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摘要翻译策略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活动中译者在归化还是异化翻译策略之间的能动选择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以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摘要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目的、译文读者对象、文本功能及类型和出版者因素四个方面可以建构出分析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基本框架,得出译者应该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摘要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译者目的与翻译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功能主义目的论出发,结合描写学派的翻译规范论,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行为及其制约因素,进而指出,译者主体作为两种文化的中介,受译入语体系的规范所制约,需要(赞助人的)翻译目的来做指导以作出翻译决策,表现为既要接受赞助人的主导,又要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还要遵守自己的道德规范,其文化身份和文化取向不可避免地体现在其翻译策略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论与政府网站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目的论”认为文本可以分成四类,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政府网络文本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为“表达型”和“感染型”文本,翻译团队应该充分了解委托人提出的翻译纲要,结合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文献型”和“工具型”翻译策略,制作出既符合委托人的翻译目的又能“忠诚”于目标语读者和源文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行为的目的理性,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交往行为理论认为目的理性只是交往行为的一个纬度,翻译目的论在提升译者主体性的同时,将主体间性交往行为“异化”为主客关系的工具目的行为。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翻译目的论既有合理性也有其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密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聚焦于翻译目的的选择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从中国佛经翻译入手,探讨目的论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是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本文试以D.W.卡罗尔(David W.Carroll)所著的《语言心理学》(Psychology of Language)为例,阐述语义与交际翻译在“信息型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研究中 ,一般采取两种途径 ,或者从翻译过程的视角 ,或者从翻译结果的角度 ,却几乎很少有人从翻译功能的角度加以研究。而功能问题 ,就翻译而言 ,自然与文本类型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国内 ,虽有不少文献论述某一具体文类的翻译问题 ,如科技、医学、旅游之类 ,但就翻译方法论意义而言 ,则似乎鲜有论者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对此问题加以探讨。文章尝试在国内外现有的有关研究的基础上 ,整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脉络 ,希冀给翻译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观察角度 ,进而促进这种研究  相似文献   

16.
科技英语翻译的发展需要合适理论的支持。虽然以往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但这些讨论往往侧重于科技英语词汇、语法和文体上的特征,对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仍然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功能派翻译理论以目的文本及目的语文化为导向,主张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总原则,因此明确科技英语文章的功能和目的,更有助于科技英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中西旅游资料的语言差异,阐述了旅游广告的语言特点及其分类,并基于目的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广告目的,提出了有选择地翻译公示语、使用目的语的惯用表达方式、采用符合目标语读者思维习惯的语言形式、加注释义法、省译简化法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浅谈翻译目的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翻译目的论反映了翻译理论的全面转向 ,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以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目的论认为 ,译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三个总体原则 ,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精当原则  相似文献   

19.
语篇分析与翻译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语篇分析理论引入翻译教学是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语篇翻译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掌握英汉语言转化的规律,帮助他们从翻译误区中走出来,不断提高其翻译能力,增强其在交际中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源于语言学的语篇的概念不仅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也对英语翻译教学方法的改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语篇概念基本知识的介绍,探讨了语篇意识对英语翻译教学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运用语篇知识进行英语翻译教学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强调语篇意识对英语翻译教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