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董霞 《东岳论丛》2003,24(4):143-144
由山东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彭立荣研究员所著<儒文化社会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一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对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是一部极有学术价值的精品力作.综观全书,其有以下创新、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彭立荣  叶文琴 《东岳论丛》2000,21(5):100-103
社会科学界特别是社会学界普遍认为 ,社会学这一人文社会学科是自 19世纪 30— 40年代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首先提出了“社会学”这一概念之后 ,才开始形成与创立的。其实 ,在我国历史上早就有社会学 ,孔子就是在我国历史上最早且影响最大的社会学家 ;孔子创立的儒文化就具有着突出的社会学性质与功能 ,这就是儒文化社会学。在我国现代社会文明发展中 ,仍应重视并积极发挥孔子创立的儒文化社会学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刘宏章在《孔子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一、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文化思想领域里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第一,自本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之后,就存在着与中国...  相似文献   

4.
李金坤 《学术研究》2004,(11):126-130
《诗经》中“鸟兽草木”等动植物计有 2 5 0余种 ,它们不仅是博物学层面的功能符号、社会学层面的文化符号 ,而且是文艺学层面的情感符号 ,更是教育学层面的启蒙符号。这四个知识层面都是先民们亲近自然、友爱自然的美好结晶 ,也是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深层内涵之所在。阐析《诗经》自然生态的审美意蕴 ,有益于激发与增强今人关爱自然之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伟然 《学术界》2001,(2):126-130
作为一本宋史研究著作 ,程民生先生的《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 997年 8月版 )无疑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由于其中贯穿了相当强的地域观念 ,称之为一部文化地理著作亦无不可。但一篇题为《宋代文化地理研究的一部力作》的书评 (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98年第 1辑 ,以下简称《力作》)称该书“开创了断代文化地理研究的成功范例” ,并且“其理论之精辟 ,篇章结构之独特 ,论证之严谨妥切 ,学术价值之非同凡响 ,皆有可称道者”。笔者认为这些评语揄扬太过 ,特就该文所言略申管见。首先讨论该书是否“开创了断代文化地理研究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作为延安革命文艺思想的代表作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所阐释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毛泽东具有中国“草根”文化的背景 ,自幼接受中国式教育 ,博览中国经典 ,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情结凝聚着儒、法、道、墨等几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源头。自《诗经》以来中国“兴”、“观”、“群”、“怨”的儒家文化功利文学观 ,深刻地影响了《讲话》中关于“革命的功利主义”思想 ;具有强烈民粹之风的古代墨家平民哲学则深刻影响了延安革命文艺的“工农兵”主体说 ;而主张暴力强调改革进步的法家思想则自然地接受了马克思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7.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般人很容易想到以孔孟为代表的儒文化。但儒文化的源头何在,恐怕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儒文化的母体应是我国人文始祖舜帝所创造的舜文化,换句话说,儒文化是从舜文化繁衍发展而来的。关于这一点,我认为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印证。(一)中国素称礼义之邦。作为道德规范总和及儒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礼古已有之。舜文化的一个核心范畴也是礼。虞舜极重礼,遵礼巡狩,修正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遵从三年丧期之礼,设立执掌五伦敦化的司徒和掌管祭祀礼仪的秩宗等。孔子《为政》曾说过“殷因于夏…  相似文献   

8.
论儒之由来     
孔子以前无儒名。“儒”的名称,最初见于《论语·雍也》。《墨子》中有《非儒》篇。《荀子》中有《儒效》篇。《韩非子》称儒、墨为显学。《礼记》有《儒行》篇。以上都是较后作品。汉人刘歆有儒出于周代“司徒之官”的说法,其立论根据是《周礼》。《周礼》在《天官》和《地官》中,有两条非常明白地记载着“儒”。 1.《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条下云:“四曰儒,以道得民。” 2.《地官·大司徒》“以本俗六安万民”条下云:“四曰联师儒。”  相似文献   

9.
张晶教授的《审美之思》(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 0 0 2年 1月出版 )是一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力作 ,其中有不少创新和突破之处。《审美之思》的第一部分全新观照中国古典美学 ,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或诗歌美学中的“偶然论”、“理”、“感物”、“体物”、“审美感兴论”、“透彻之悟”、“神理”、“势”、“现量说”等诸多概念 ,把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放在中国文化、美学的广阔背景上进行考察 ,予以新观照。第二部分从绘画论的角度出发对“墨戏”、“远”、“逸”、“韵”以及宗炳绘画美学的审美范畴做出理性省思。作者竭力发掘更为丰富的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文化系统中的“雅”与文人雅风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中,早就存在着一种文化见解,这就是“雅”与“俗”的分野:《荀子·儒效》篇有“雅儒”与“俗儒”之辨;王充《论衡》有“俗父——雅子”、“俗材——雅徒”的对举;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有“人物雅俗”之说;隋文帝整饬宫庭音采,“分雅俗二部”。“雅”与“俗”无疑是两峰对峙的审美范畴。中国古人一再提到的“雅”,正是古代中国的大传统或精英文化、上位文化、雅文化,这一观念在古典文献中是明白无误的。《诗经》、《周礼》、《论语》等著作中屡屡出现的与“雅”关联的审美命题或概念如“雅道”、  相似文献   

11.
<正>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人物。多少年来,他一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研究和争议的对象。五四运动以来,这种研究和争议更是层出不穷,波澜曲折。其中,郭沫若的孔子研究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就。仅就建国以前而论,他的涉及孔子问题的著作,比较重要的就有《论诗三札》(1920)、《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及《论中德文化书》(1923)、《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30)、《先秦天道观之进展》(1935)、《驳·说儒》(1937)、《秦楚之际的儒者》(1943)、《孔墨的批判》及《儒家八派的批判》(1944)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12.
“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是由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独立设立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专项基金,其宗旨之一在于资助、支持以孔子文化大学为中心的儒学研究。经酝酿讨论,现面向全国征集有关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问题的研究项目或成果,谨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参考选题 世界“文明冲突”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祖国统一 儒家“德治”学说与中国古代政治 儒家的“德治”学说与“以德治国”理论 儒学普及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关系 儒学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近代以来的尊孔与“批孔”思潮 出土文献与儒学典籍研究 …  相似文献   

13.
释“儒”     
研究中国思想史、首先要研究儒家.关于儒家的研究,从古代到现在.研究的著作可说是汗牛充栋.但“儒”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单说一个“儒”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儒家为什么要用他来命名,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儒”字的,还是孔子《论语》中说的“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  相似文献   

14.
由邵汉明、陈一虹、宋立民编著的《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人民出版社2 0 0 3年9月出版)一书,对中国2 0世纪后2 0年文化研究的历程做了系统的回顾,以浓缩的形式把这段历程再现在读者面前。“中国文化”这个概念是晚清知识分子自我反省、检讨传统的用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在中国学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中国文化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学界的主题,究其原因,在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文化始终处在变化之中。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中国古典文明的雏形即形成于殷周之际的文化剧变中。春秋战…  相似文献   

15.
刘中光先生所撰《礼记笺注》一书(海潮出版社1998年8月版)厚厚的一册,洋洋上百万言。笔者於翻读之际,亦在时时沉思。大到选题立项,小到细微之辨正,深感该书均有其独具之优势。一、选题适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的儒家思想学说,在孔、孟时代,固可称以“仁”为核心,然其衡量“仁”的具体尺度,则是“礼”。孔子所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的论断(见《论语·颜渊》),便是其明证。若论及于为两千年之中国封建社会服务的中国儒学,则礼学尤为正宗,从军国大政,到乡风…  相似文献   

16.
房广顺 《理论界》2008,(9):240-241
从2007年第十期开始,《理论界》开设了“国学随笔”栏目,发表王恩来先生撰写的研究孔子思想的系列专题论文。截至2008年第四期,连续刊登论文7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创始性人物,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鼻祖。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中华文化2000多年的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章太炎作《原儒》探讨儒的起源。30年代,胡适发表《说儒》。而后,郭沫若作《驳〈说儒〉》,与胡辩论,冯友兰则写了《原儒墨》,就儒、儒学的起源展开讨论,然此一讨论未能深入下去。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对儒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而儒与儒学之起源仍是一个疑案,鉴于当前对儒学再思考的需要,弄清儒学之起源,已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在中国上古时代,巫史原为一体,其后,“史”从“巫”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史官文化体系。孔子正是在继承与扬弃巫史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先秦的儒、儒学和儒家学派的。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来 ,被历代皇帝所推崇的“三纲”在儒家文化里一没有理论依据 ,二没有实际依据。“三纲”是董仲舒之术而非孔孟之术。“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批判运动 ,恰恰没有分清“董”与“孔”这两个字。提出“打扫孔家殿”的目的是正确对待儒家文化并依此为路径找回中华元文化  相似文献   

19.
周公事迹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先秦史两千年,周公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虽然人们常将其与文王、武王并论,但事实上,周公的历史地位远在文王、武王之上。孔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著名史家夏曾佑更说得具体:“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大有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夏曾佑《中国古代史》1935年版,第31页)周公的历史地位如此显赫,倒不是因为他“制礼作乐”,为中国礼乐艾化先,而是人们认为他在政治上辅佐成王,尽君臣之义,为后世君臣名分立下了一座丰碑。《苟子·儒效》载:  相似文献   

20.
在唐诗研究界 ,毕宝魁先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中青年研究者 ,他的《李白诗中“巴东”考》、《李商隐科举考试始末考》、《王维生年考辨》等考证文章极见功力 ,颇受推重。继《李商隐传》、《王维传》之后 ,最近他又推出一部力作《韩孟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2月版 ,2 70千字 )。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 :前三章对这一诗派形成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及形成过程进行总体探讨和阐述 ,勾画出这一诗派产生的背景 ,接下来的六章对该派中“将”级以上人物进行介绍评析 ,最后阐述了该派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学术视野开阔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