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市场化水平低,农民特别是中西部农民尚未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用行政手段推行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可能解决"三农"问题.实行政府改革,确立农村劳动者和生产者市场主体的地位和权益,政府切实按照维护市场主体的权益和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转换职能,着力于发展市场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直接制约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从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现状、产生的原因入手,对解决黑龙江省"三农"问题作些分析和探讨,探索出适合黑龙江省经济全面健康发展之路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核心是农民问题。国家要把解决好农民问题放在第一位。在现阶段急需解决的农民问题有:农民人数太多,占总人口的比例太大;农民太穷,农民太苦;农民太弱;农民日益边缘化。要解决农民问题,唯一的出路是要继续深化改革,把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至今还在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诸如人口、土地、就业、社会保障等体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以改革,逐步建立新的体制,才能逐步使农民减少,才能使农民逐渐富裕起来,才能逐步把农民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4.
夏颖林 《兰州学刊》2004,(6):183-183,136
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主要源自外来消费需求(出口)、外来投资(资本流入)以及连续实施6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其中,外需和外资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边际绩效是递减的,通过降息扩大内需的货币政策似乎又进入了"流动性陷阱".就目前情况来看,需求仍然偏弱.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差异阻断了资源和市场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工业与农业之间的传递和转化,使"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的结构瓶颈,而农业和农村这个最薄弱的环节正是宏观经济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因此,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成为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三农"问题是历史原因、国际背景和城乡二元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本上来说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作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既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同时它也是推动"三农"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的必要之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一方面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大政方针不动摇;另一方面还要为"三农"的发展消除制度障碍,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进而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张薇平 《兰州学刊》2004,(2):171-172
"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导致我国"三农"问题突出,解决的途径也应从制度入手,大胆推进土地制度、组织结构制度、税费制度及就业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建设新农村——解决黑龙江“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既在"三农"之外又在"三农"之中,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依靠城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又要依靠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当前,建设新农村不失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黑龙江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可以尝试在建设新农村方面为全国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纪国英 《理论界》2005,(5):13-13
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立足我国农业现状,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制定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提高我国农业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对"三农"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他的许多关于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论述,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与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的选择,是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而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剖析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所走过的道路,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以及寻找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民、农村是三个密切相关的命题.改革开放后,曾经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的这"三农"问题,又悄悄地凸现出来,成为国人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三农"问题的症结是"三弱"使然,即农业的"弱质",农民的"弱势",农村的"弱位",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即农业的"产业化"、农民的"非农化"、农村的"城镇化"."三化"联动、互动,统筹规划,科学发展,最终,和谐各种社会关系,破解"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心淼 《河北学刊》2004,24(2):198-200
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从农民收入着手;而农民收入的下降,主要是因城乡资源的不平衡流动所造成.城乡资源的不平衡流动是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矛盾的表现.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就必须在坚持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原则下,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知识化.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07年初,中共中央用1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这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新疆作为农业大省 ,同时也是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 ,“三农”问题更为突出 ,化解难度也更大。然而 ,“三农”问题从来就不单纯是农业、农民和农村自身的问题 ,因此必须从农内、农外两个方面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化解新疆“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宏升  李胜茹 《河北学刊》2007,27(2):232-235
河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加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更充裕的物质条件,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产业支撑。结合河北农业发展的实际,本文提出了“科技先导、龙头切入、港口带动、重点突破”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和加快河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三农”问题解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系统工程,"三农"问题还需"三化"互动来解决.农村科技服务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其动力机理进行详解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返乡的逻辑——以贵州湄潭县聚合村调查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波及中国,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下滑,尤其是沿海出口加工制造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量企业关闭,在这些工厂工作的大量农民工因此失业。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8年底,约有2000万农民工因为失业返回家乡。数千万农民工失业和返回家乡,在任何国家都是非常重大的问题,农民工返乡因此引起整个社会的极大关注。农民工返乡后的社会适应状况如何?他们失去务工收入后,还能在家乡待多久?他们可以重新适应农村的生活吗?他们还有土地可以耕种吗?他们返乡后是否会对农村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政府应该怎样对待农民工的返乡?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回到田野进行调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分别到贵州、湖南等农民工输出大省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稳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城市化政策,使得农村具有极强的吸纳返乡农民工的能力,农民工返乡并未引起重大的政治社会问题。中国农村再次发挥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稳定期和蓄水池的作用。而构成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调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对不同代际或者不同年龄农民工对乡村社会适应及个人生活预期差异的判断。外出务工的农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任务越来越重,他们不得不从比较浪漫的对城市生活的想象,回到比较现实的考虑中来。从而,在中国农村形成了非常具有中国特点的农民家庭内部分工——年轻人外出务工,年龄较大者在家务农,外出务工收入加上在家务农收入,使得中国农村的小农家庭普遍可以获得温饱以上的收入。我们若不能理解中国当前的农民生活处境,不珍惜中国农村现存的基本经营制度,我们就可能失去目前中国仍然具备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对出现重大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的回旋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理性真理观的"合理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家方 《学术研究》2005,38(6):29-33
在绝对精神统领下的黑格尔的理性真理观,饱含着为马克思实践真理观所继承发展了的"合理内核"真理是具体的,具体真理是对立统一的全体、是对立统一的过程.黑格尔的真理观,固然有它那"无人身的理性"的缺陷,但它实现了由近代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向辩证法的转折,它的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逻辑,仍是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9.
农民群体分化与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要完成农民从体现传统社会特性的“村民”角色向体现现代社会特性的“公民”角色的转型,即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农民群体内部发生了分化,而且其不同群体市民化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我国的农民市民化必须结合实际,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按步骤、分阶段推进,而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对船山的土地思想、赋税思想、农本思想、货币思想等经济思想进行了阐发和研究,既分析了其经济思想的精髓,也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