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几年,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存在较高的失业率,这种经济现象是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悖的.文章依据中国国情,从高经济增长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客观现实出发,搜集了GNP、GDP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一系列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回归方法构建线性回归模型,表明中国总量经济增长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明显偏离奥肯定律.并且分析造成此种经济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以求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就业弹性系数,把失业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应用Hanson门槛面板模型,考察1990—2014年间40个国家的政府公共福利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以各国失业率作为门槛变量,将样本划分为三个梯队。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公共福利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依赖于各国失业率是否超过某一特定门槛值而不同:在低失业率的国家中,政府公共福利支出会提升经济增长,二者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在中、高失业率的国家中,二者的关系即变为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经济治理了高通货膨胀,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实现了“软着陆”后,又面临着高失业率的挑战。较高的失业率必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降低失业率,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同步发展,抑制通货膨胀又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贸易差额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差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中倍受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结果都表明,我国和美国的GDP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与贸易差额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贸易保护主义者的贸易逆差损害了美国经济增长和提高了美国失业率等论点得不到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5.
浅析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内生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沿着熊彼特主义技术创新思路,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了初步的理论分析。金融发展通过鼓励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的方式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双向关系,形成金融发达、经济高增长和金融欠发达、经济低增长的双重均衡。  相似文献   

6.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对菲利浦斯曲线进行重新评价,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说,把"适应性预期"的假说引入经济学研究,此学说成了理性预期理论的先驱.他的不少观点,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在经济理论概念上的创新,把人们对"投资和储蓄关系的解释、经济增长周期的解释、经济发展可持续存在以及福利经济学的认识"都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试图对我国改革开放若干年来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以及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揭示我国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出指导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政策重心,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8.
试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胀率存在正相关性、与失业率存在负相关性,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具有替代关系。本文认为,我国目前提高经济增长率的支撑点是增加投资需求,同时必须维持一定的通胀率和保持一定程度的失业率,国家应根据相机抉择的原则调控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9.
论奥肯定律在中国经济转轨条件下的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问题无疑是当前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受传统理论思维定势的困扰,我们的政策目标往往仅注重经济增长如何增加就业,从而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失业率上升对经济增长有何反作用。奥肯定律对此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经典性答案,但是其适用范围受到体制及资源禀赋等条件的客观限制。本文通过对定律前提的修正将该定律内容作了扩展。其目的在于论证在我国体制转轨的特定阶段,失业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对GNP增长不产生显著影响,这样就从经济总量增长的角度为隐蔽性失业的显性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浅析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肯定律阐明了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负相关的关系。本文以2000年-2008年我国GDP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进行考察,发现中国的GDP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然后,本文从奥肯定律的理论前提,我国经济转型特征以及劳动力市场特性三个角度分析了奥肯定律在我国失效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就业水平的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城镇职工下岗、失业问题日益突出,能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实践基础上,解析我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解决失业问题的条件与机制,治理失业,增加就业,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宏观管理,经济、社会运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供给学派代表人物拉弗于1974年提出了著名的拉弗曲线,用于描述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拉弗曲线的含义概括起来就是高税率不一定能带来高效率和高税收收入,一定数额的税收收入可通过选择高低两种税率来取得,而选择较低的税率更有好处。通过回顾拉弗曲线提出的历史背景及主要观点,分析了拉弗曲线存在的问题。在假定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弹性相等且都为1的情况下,证明了拉弗曲线极值点在这种特定情况下是不存在的,由此证明拉弗曲线的右半部也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相伴出现 ,皆因美国高增长与高消费需要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对美国低通胀、低失业率做出了贡献 ,亦有利于其开拓全球市场。换个角度看 ,美贸易逆差实际上并没有官方公布的那么巨大 ,外贸影响经济增长的是实际顺 (逆 )差和经济福利 ,而不是名义上的顺 (逆 )差。但是 ,美贸易逆差的负面影响却不可低估 ,它使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风险加大。透视美国逆差 ,我们应重新审视外贸乘数理论的有效性 ,应重视贸易对本国福利的影响 ,减轻对美出口的依赖 ,而不应过分追求名义上的顺差  相似文献   

14.
目前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加速转变时期 ,就业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尖锐地表现出来。我国就业模式改变的滞后性 ,是造成我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它意味着传统的正规就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转型的要求 ,必须向非正规就业转变。  相似文献   

15.
欧元运行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元诞生一年来,其运行情况与先前大多数人的预测并不一致,对外汇率全线下跌,尤其对美元汇率下跌幅度之大远超出人们的预料。原因主要是初始汇率定值太高、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及国际不利因素的影响等。但总体上看,其运行比较成功,体现在区内物价稳定、欧元债券发行额上升、扮演了外汇市场调控的角色及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可等方面。保证欧元未来平稳运行的基本因素,如区内总体经济实力强大、经济增长率趋升、高度独立的欧洲央行及充分的法律保障机制等,仍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必须正视和解决诸如高失业率、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成员国间政策协调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失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建定 《南都学坛》2004,24(1):20-2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由于周期性经济危机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英国的失业问题严重起来,持续性高失业率和长期性失业的出现是这一时期英国失业问题的突出特点。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英国政府首先对失业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提高失业保险津贴的标准;其次,通过失业救济补贴、济贫法制度和劳动救济制度对失业者提供救济。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与失业救济制度相结合的双轨失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失业者提供了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7.
财产类犯罪是所有犯罪类别中所占比重最高的犯罪类型,探讨财产类犯罪变迁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法律年鉴》数据表明,社会经济增长水平、收入分配状况、通货膨胀、失业率以及城市化率等宏观经济因素会影响犯罪数量的变化。社会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水平对我国财产类犯罪数量的变迁具有显著影响作用,降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水平不失成为一种控制我国财产类犯罪数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庞大的农业人口和农业隐性失业大军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障碍。对农业隐性失业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及界定 ,并运用国际比较法、抽样统计法和定性分析与推理法对我国农业隐性失业人口规模做了统计测算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隐性失业的现状及走势。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政府开始以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就业却依然严峻:新增就业负增长的态势仍未改变,劳动力需求减幅较大,隐性失业情况严重,农民工成为企业裁员的主要群体.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并不能自动带来结构调整,有时还会加重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伴随着就业弹性系数的不断变化,三次产业的就业拉动能力进一步分化,一味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会进一步固化原有产业结构,并使保增长与保民生之间关系紧张.为此,政府需要切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居民消费并引导其调整消费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