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选择是手段,顺应是目的,选择-顺应论构建了一个连贯统一的语用学理论框架。借鉴Verschueren提出的语用顺应的4个角度,结合翻译是3个参与者组成的两次语际交际过程的观点,试图构建科普英语的语用顺应翻译理论框架,并对一篇科普作品的翻译进行个案分析,提出科普翻译过程作为一种科普语言的选择和顺应过程,在科普语境相关成分顺应,科普语言结构顺应,受科普认知心理、科普社交规约和时间约束的顺应动态性以及科普译者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程度4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科普意义的理解和生成。  相似文献   

2.
语用翻译是一种新兴的翻译理念,它把代表现代语用学发展的关联理论、顺应论和模因论的语用学理论创造性地应用到翻译中,引发了语用翻译观的嬗变,从而形成了跨学科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3.
定语形容词的语用充实研究是词汇语用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当定语形容词与名词中心语在逻辑和语义上相悖时,主体说话人要进行以语境为依托的符合逻辑和语义的语用充实。基于语言变异的语用顺应理论,以定中结构中定语形容词与名词中心语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探索定语形容词逆向修饰的方向确定,以及语用充实机制的构成及其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的语用顺应理论是语言使用中根据语用环境做出的动态顺应。语用顺应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用顺应分为主动顺应和被动顺应。本文以杨译与霍译《红楼梦》中“笑道”的翻译对比为例,对主动顺应与被动顺应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5.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提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是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用该理论重新审视翻译过程及其本质,认为翻译实质上是变异、商讨、顺应并据此作出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下的翻译过程是基于这三个语言特性相互协作共同持续于话语产生、理解与转换的动态阐释过程。  相似文献   

6.
广告作为一种应用语言,从事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它的翻译应尽量准确、达意,这必定牵涉到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差异.广告翻译关键在于把握其语用意义,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分别论述了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在广告翻译中的等效与失效问题,探讨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广告翻译的实践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议翻译中的语用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语用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浅析语用理论原则和方法在翻译中的应用,并借助于语用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别词、语用含义、奥斯汀-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等,对翻译中所涉及的语言问题进行语用交际意义上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维索尔伦提出的语用综观论和适应性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实现交际目的而连续做出选择的过程,并以此为视角对语用学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以该理论观点审视语言中的翻译现象及其本质,可以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类似但更加复杂的不断选择过程,从材料的选择到翻译策略手段的确定,无不渗透着社会、文化、认知、语言等因素的互动选择机制.语用适应论不仅可将翻译理论纳入一个连贯统一的框架,而且其在动态适应、意识程度等方面的探讨,也为拓宽翻译研究的发展空间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顺应理论和文学翻译的特点,探讨了顺应理论对小说翻译的解释力。笔者认为,语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以交际者为中心,以语言使用者为指向,语境决定了语言的运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语言表达手段,须顺应原文的各种语用因素,最终体现语用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翻译是以追求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为目标的等效翻译.本文从Jef Versueren的顺应理论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中的顺应模式,认为译者会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两个层面做出动态顺应,以达到语用语言等效之目的;并且译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顺应其翻译动机和自身现实条件以实现社交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