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崎润一郎作为日本唯美派文学作家,终其五十年文学生涯,始终坚守唯美主义文学理念,推崇艺术高于生活,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尤其是将女性作为依托,来讴歌肉体所带来的官能感受。《刺青》作为其早期代表作品,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谷崎对艺术追求的热忱,体现了其独特的美学意识。本文主要通过对其中唯美与嗜虐之间的光影虚幻所呈现出的艺术合谋做出分析,在经过数十年时光转移之后的今天,再来重新审视谷崎文学的审美构想。  相似文献   

2.
耽美消费是青年女性自主书写、消费认同的,形容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情感关系与性关系的一种话语和文化的消费方式。早期关于青年女性的耽美研究主要围绕着耽美消费的大众化、低俗化、低龄化等伦理问题展开文化批评,凸显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女性自我意识的压抑与控制。为了对抗公共生活的文化霸权和论证耽美消费的合法性,当前学者主要从耽美消费的身体性、话语性和时空性三个重要视角分析其抵抗的合理性以及可能性手段。同时,要进一步实现性别自觉与理论自觉,还更加需要反思和面对当前耽美研究所存在的本体论混淆、认识论不清、价值论偏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弹词《姑苏水巷》两译本在意、音、形上都有所兼顾,但各有特色。"三美论"中涉及的意美、音美、形美契合了弹词的审美要求,适合弹词的翻译研究。从"三美论"的视角诠释弹词《姑苏水巷》两译本意美、音美、形美的表现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论语·八佾》日:“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美善相间、尽善尽美是中国古人关于审美的特质之一.本文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羊大为美”,分析了古人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并结合了西方现实主义美学,探讨了中西方关于审美价值的区别以及联系.  相似文献   

5.
神韵之美是中国古典舞的核心所在,也是欣赏古典舞的关键。本文主要以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灵魂作为出发点,从形神合一、圆之神韵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舞的神韵之美。并从《书韵》和《春闺梦》两部作品中分析了古典舞神韵之美的具体表现,以期为进一步挖掘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总觉得你属于夏天.修长的四肢感染了热带植物生机勃勃的颓废。从澳门到香港,从《伊莎贝拉》到《刺青》,你与青绿的夏季融为一体,在有虫鸣的夜晚裸露你的沮丧、悲哀、叛逆与不安。  相似文献   

7.
从本居宣长的"物哀"论诞生以来,"物哀"被认为是《源氏物语》的主题。读《源氏物语》,不了解这种发自内心的"哀",就不能理解书中丰富细腻的情感,更体会不到美。本文试图从"恋情之哀美"和"自然之哀美"两个角度,体味书中"随心而动,物我合一"的哀美。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漫步在世界文学的大花园里,领略着人类丰富的知识、智慧和感情时,便会发现古代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与今天的世界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  相似文献   

9.
在诗词翻译的新范式标准"三美原则"的指导下,对林语堂与许渊冲《声声慢》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展示在"三美原则"指导下,译者找到开古诗词英译的新视角。在更好地把握诗词英译准确性的同时,体现其更高的美学意义,进一步推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总计305首,诗歌中经常使用的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后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诗经》中有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女性的美丽,着重描写女性的容貌、品德与行动姿态之美。本文将简单介绍《诗经》的内涵,并举例分析《诗经》中的女性美学。  相似文献   

11.
狄德罗在《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中阐述了美的定义只能用"关系"来涵盖的说法,这种独到的关于美的分析深化了美学研究的内涵。这一"关系"说也运用到了他在戏剧和绘画等方面的理论,理解狄德罗"美在关系"对于文艺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崇高美是理解哥特小说及吸血鬼文学的重要概念,模糊性是实现崇高美的主要因素,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行为则是崇高美的哲学理论基础。德古拉,作为文学作品中所有吸血鬼的鼻祖,用模糊性及悲剧行为让读者感到恐惧,体验到强烈的崇高美及悲剧美。  相似文献   

13.
物哀是日本民族传统审美追求,也是艺术活动和生活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物哀之美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悠久,对其进行解读可审视其背后承载的深厚人文背景和特殊民族环境、文化等。文中尝试分析日本文学中"物哀之美"与传统理念的关联性,借此来探索物哀审美意识的形成原因等。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他辛勤创作数十年,为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为日本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川端康成于战前及战争期间创作的《伊豆舞女》,《雪国》等,奠定了他的作家基础;而战后的《山之音》,《古都》,《千只鹤》,《睡美人》等则更体现了作家创作的多样性。在作品中,川端康成借用能乐,并使之与西方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日本传统美与民族个性的文学来,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男人和女人(二)文/吴若增图/李忠在爱情问题上,男人和女人的最大误区是:人们(不只是女人)惯常认为男人不专一不执着不热烈,而女人才专一才执着并热烈。《诗经》里边的《氓》有几句话,就是这种观点最早的说法:"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  相似文献   

16.
秦爽 《现代妇女》2014,(4):338-339
《蒙娜丽莎》是西方古典美的典范,《泉》被评为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里程碑,两者虽不能等量齐观,但都是载入西方艺术史册中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两个作品所处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貌的追溯,梳理西方艺术创作和理论观念的发展脉络,试图阐释不同语境下艺术与美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田建国 《现代妇女》2014,(4):294-295
关于美丑话题的探讨是人们恒古谈论的主题,对此《玛斯纳维》从以爱与信仰为核心的精神层面对美丑给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认为一切的美事物及其所体现的美都是源于神圣的惟一真正存在的真主的赏赐,而且在美与美的事物中蕴藏着人们对永恒过去之境的回忆,为此人们在心灵和行为上应注重避俗趋雅向万美之源的终极之美回归。  相似文献   

18.
《清明》为唐代诗人杜牧的经典之作,此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广为流传。在《清明》的翻译中,涉及到一些文化方面的问题亟待处理,而以往的研究没有很好的处理到这些,因此本文将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即许渊冲先生三美原则中的意美来分析其中文化方面的问题,并以此对比赏析其两种英译本。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是在亚洲继泰戈尔后第二个荣获诺贝尔奖的东方作家。评选委员会曾称赞其作品里有东方独特纤细的韵味。纵观其作品,往往都会让读者在感叹其意境美得同时又感受到淡淡的忧伤。本文便是想通过《伊豆的舞女》之主人公薰子来探讨其作品中的悲与美。开头部分先是介绍川端康成儿时的不幸经历,从而探讨其作品中悲伤基调的来源。再通过《伊豆的舞女》中的各种描写具体分析薰子外貌的美,少女独有的美及其在爱情面前表现出的各种美从而分析川端作品中美的部分。但因为薰子是舞女出身,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场爱情的惨淡收尾,这便是作品中悲的部分。从川端康成的其它作品中也或多或少可以看出相同的亦悲亦喜的主人公命运,这种悲与喜便可以说是川端作品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文学思潮是一种从本质内涵、审美特征到表现形式皆判然有别于封建文化观念和形态的文学新思潮。但五四时期的文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审美规范,它所流露出的追求自我和自由的审美理想已然在无形之中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框架,形成具有五四时代特征的审美追求。而五四作家各异的审美风格就是五四审美追求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庐隐审美追求的悲剧美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