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广勤 《现代妇女》2010,(10):31-32
“妇女主义”一词是艾丽丝·沃克为了与西方传统女性主义有所区别而创造的,妇女主义强调的不是种族或性别的压迫与抗争,而是基于人文主义的对整个人类的关怀。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哥特小说是英语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传统,加拿大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小说被称作是南部安大略女性哥特式写作。论文从女性哥特的视角,通过文本细读解析艾丽丝·门罗小说的哥特风格:南安大略小镇女性的禁锢与等待生存状态、惶惑和恐惧心理、反抗和逃离行为。  相似文献   

3.
《紫色》是一部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力作,通过展示女主人公西丽成长的心路历程,解读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4.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爱的进程》是一个围绕创伤展开的故事。它具有显著的创伤叙事特性,受创主体的言行表现了创伤的幽灵性,不同人物对创伤事件的矛盾证词表现了创伤的不可接触性。在面对创伤时,人物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创伤展演令受创主体反复重现创伤,变得更加分裂,伤害了他人。而创伤安度则令怨恨和伤痛得以平息。通过小说,门罗试图告诉读者,创伤的终点不应是仇恨,而是爱的包容和温暖。  相似文献   

5.
艾丽丝·门罗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其文章有着鲜明的特征。本文以门罗的短篇小说《忘情》为切入点,结合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叙事结构、立意思想等几个方面对门罗的写作特点进行的简短的解析。  相似文献   

6.
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是美国最有影响里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同时也是黑人社会中女权的申辩者。我国学术界最早开始研究她的文学著作始于1980年,主要关注她的著作中的妇女主义问题。其中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结合,将生态恶化与女性附属地位联系在一起,认为二者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发生恶性循环。本文通过剖析艾丽斯·沃克小说《紫色》中的女性生态主义,来了解生态女性主义其中期望构建一种平等、互助、友爱的社会制度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7.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在文本的写作技巧上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胆和创新。本文试从叙事结构到叙述声音对该小说体现的写作艺术上的颠覆性进行分析,探讨艾丽丝·沃克如何借助各种叙事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以期揭示该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也是哲学家和小说理论家。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元小说特点在其小说《黑王子》中表现十分突出。为了进一步剖析该小说,本文试图解读元小说在《黑王子》中的应用,其主要体现在真实性与虚构性杂糅、戏仿和非线性叙述手法这三个方面。本文旨在揭示默多克作为后现代小说家试图挣脱传统小说创作的束缚,以一种新的叙述方式来表现对艺术的思考,引导读者去思考生活的本质以及艺术反映生活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史记·刺客列传》中描绘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五个不同的刺客形象,他们秉持着"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以生命为代价行使刺杀任务。推动他们"为知己者死"的,一是报"恩",二是行"义"。而当"恩"和"义"发生冲突时,他们选择以"义"为先,"恩"在其后。但随着"报恩"成为"行义"的一部分,"恩"与"义"最终还是能够回到统一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10.
爱,美好的代名词。它既包括家庭给予的亲情,也包括朋友之间的友情,还有令人憧憬向往的美好爱情。在爱的呵护下,人们将收获成长,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11.
米晓媛 《现代交际》2013,(11):81-81
《白鲸》是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所发表的一篇有关捕鲸的海洋题材的小说。小说描述了亚哈船长在海上追杀白鲸,最后与白鲸同归于尽的经历。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作为著名浪漫主义小说的《白鲸》中营造了置身于海洋航行,随时遭遇各类危险的死亡氛围。本文通过对《白鲸》中死亡氛围进行分析,探析、解读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关于人类"征服与占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德里克的“自为东方主义”等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为框架,以旅美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为文本切入点,通过剖析作品中出现的体现西方中心主义和权力话语的细节及人物形象,揭示在后殖民主义时期,“东方主义”对东方人的影响和“侵蚀”.  相似文献   

13.
欧·亨利的经典作品之一《麦琪的礼物》有数个中文译本,其中就有王永年先生的经典译本。王永年先生的译本历来以信的风格备受业内和读者称赞与喜爱。本文尝试从字义、修辞手段、声音节奏等方面分析王永年先生在《麦琪的礼物》中所呈现的翻译风格,总结我们在文学翻译实践中所受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科马克·麦卡锡的《骏马》是一部以美国西部牛仔生活为题材的田园巨作,展示了人类回望家园这一重要主题。揭示了处于茫然失其所在的战后牛仔对于诗意生存的理想之途的探求和向往。小说以独特的回望视角探寻了家园的本源性和独特性,从而呈现了美国西部家园的生态存在之美和牛仔的生态崇高意识的悲壮慷慨。  相似文献   

15.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以盲人推拿师为题材,深入盲人的生活和心灵,为读者展现出了一个日常、明朗、鲜活、有温度、有尊严的盲人世界。同时,也通过描绘社会中普遍存在却总是被忽略的一系列误解和人际关系的错位现象,呼吁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健全人对残疾人建立在心灵上的沟通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黑色幽默”所谓“黑色幽默”,原是20世纪60 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得名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成的一本美国作家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和美国作家尼克贝对该小说集的评论文章《致命一蜇的幽默》。“黑色”是指客观现实的可怕和荒诞,  相似文献   

17.
陈莹  杨萍 《现代交际》2012,(6):77+76
天花藏主人著的《玉娇梨》以其一见钟情小人拨乱及第团圆的结构模式,给明末写实风格盛行的婚恋题材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尤其是红玉与卢梦梨两位佳人,展现了封建社会桎梏下适婚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进而对婚姻自主的追求和自主的掌控力。  相似文献   

18.
韩霞 《现代交际》2013,(11):71-72
《聊斋志异》堪称中国古典文言文小说巅峰之作,因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高的特点吸引了众多文坛骚客的点评,以王士禛、何守奇、但明伦、冯镇峦四家点评对后世影响最大。其中冯镇峦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语言、情节的描述与中国古代文学巨作中人物、语言、情节描述相对照,第一次指出了浪漫主义小说所具有的真实性是情理的事实,还第一次阐明了文言小说集兼收笔记与传奇的合理性及其审美价值。冯镇峦在点评中将"追忆"现象运用在点评中,故而与其他点评家相比,其点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把《为奴隶的母亲》放在中国封建社会无我文化的大背景上加以考察,指出社会学、政治学视角对文本的误读,并进一步认为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揭示了封建宗法文化对人性的戕害。  相似文献   

20.
仅承认女性气质有多样性是不够的著名的文化相对主义学者玛格丽特·米德在她的人类学著作(《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中为我们描述了具有不同的两性气质并且与现代文明民族迥然不同的三个原始部落:阿拉佩什人的性格都像西方文化对女性期待的那样是温柔母性的,在性生活上都是被动的;蒙杜古马人的丈夫和妻子都性情暴烈,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