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阶段分析了19世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女主人公理性面纱下的情感异动——寄人篱下时的情感异动,深陷恋情时的情感异动和受人恩情时的情感异动,探讨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一个下层平凡女性寓情感于理性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2.
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与中国现代作家庐隐的《象牙戒指》,皆为爱情与婚姻题材的女性小说。解析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及其在19世纪的英国和"五四"时期的中国这两种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的婚恋选择,进而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婚恋方式、婚恋目的、婚恋责任等方面探求作品中蕴含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3.
张秀娟 《现代交际》2012,(10):68+67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女作家,西方评论家一般认为她继承和发展了前辈,尤其是菲尔丁的写实主义传统,其作品充满着理性的光辉,是现实主义的杰作。然而她主题上的灰姑娘情结,对浪漫人物形象的刻画、浪漫情节的构思和自然风光的描述等,都充分展现了其女性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揭示了简.奥斯汀的理性的浪漫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是世界艺术发展的高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文学潮流不断涌现,产生了许多代表性的特征与风格的派别。其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较为鲜明的两个对立分支,浪漫主义侧重于描写个人的理想性想象,而现实主义则强调现实性描写和情感的现实性抒发和表达,缺少浪漫主义的理想性成分,较为偏重对于现实社会的具体现象的理性揭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出现共同促进了19世纪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文学作品如同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诸多的社会现象。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从这些作品的梳理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诸多流俗。因此,本文主要对文学作品中英国19世纪的社会习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19世纪是一个危机和改革的世纪,解决众多问题的开端在于1832年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变革的出现使得英国进一步走上了政治现代化的道路,也继承发展了英国渐进的历史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使得改革的出现,改革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在历史传统中便可找到答案。这种妥协、渐进的历史传统造就了英国的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7.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以当时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小镇为背景,描述保守和封闭的英国小镇和世态人情。在当时,女性地位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情感上都深受男性压制。简·奥斯汀借助她的小说来表达她对社会现实的质疑。她通过《傲慢与偏见》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强调了社会地位、经济、利益、文化修养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跨世纪的文学巨匠、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笔下作品中所描述的每位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与遭遇,透射出19世纪末期英国资产阶级法律、道德、社会以及压抑人们情感的宗教信仰和虚假的婚姻制度的无情讽刺与揭露,并剖析了导致主人公悲惨遭遇与命运的深刻原因及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成长与生活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赵悦 《现代交际》2010,(9):72-72
批判现实主义在19世纪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出现了。并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得以飞速的发展。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在他众多的作品中,《艰难时世》对当时的资产阶级体制和教育伦理以及功利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在这部作品中,将上层的阶级贪婪和虚伪与人民大众的朴实无华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一书写于19世纪30年代,正值存在主义和实证主义盛行的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对于欧洲所处的日常生活进行深刻的分析。胡塞尔本人对于"理性"的理解,即理性是一种普遍理性,其中应包含形而上学的维度,同时也应包含自然科学本身。书中提出日常生活给欧洲科学带来了危机,并提出理性的发展对于欧洲科学危机的意义,最终让科学回归到人的日常生活,回归理性消除科学危机。  相似文献   

11.
论洛克的养成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认为人的理性来源于经验,人的德行是后天养成的结果.人是有形体的理性动物,健康教育是全部教育之首,德行乃各种才赋之首,德行的教育中要注重说理、尊重孩子、启蒙理性、树立榜样、鼓励好奇心、寓教于乐.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加强练习和养成习惯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追求幸福.习惯在德行养成过程中有许多优势作用,习惯的养成要加强练习.  相似文献   

12.
于丹 《中外书摘》2008,(7):64-64
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英国、流传很广的真实故事。19世纪,英格兰的一位议员在大雨滂沱中赶到苏格兰去演讲,他的车子在穿越苏格兰乡村时陷到泥里出不来,所有人都非常着急,议员也下去推车。一个小伙子看见很着急,跑着帮忙弄车,把自己家的牲口牵出来,  相似文献   

13.
英国《金融时报》刊载了一篇署名戴维·加德纳的文章称,阿拉伯半岛的宗教改革运动基本上与19世纪的阿拉伯政治改革运动同时期。与现在一样,到19世纪60年代宪法改革已经扎下根的突尼斯和埃及当时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但阿拉伯人的首次觉醒或突尼斯复兴党(Nahda)建国和宪政的正常进程被打断,它的原初民主表述因英法帝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入侵而受到怀疑。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一生创作了20多部小说,其代表作《雾都孤儿》不仅展现了狄更斯卓越的写作手法,而且强烈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本文通过对其作品《雾都孤儿》中贼窝头目费金的出场、费金与塞克斯的对比和对犹太民族的态度,反映了狄更斯的反犹倾向,进而揭示出当时社会对犹太民族的不公。  相似文献   

15.
《简爱》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撰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读者尤其是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上海译文出版社在1980年第1次印刷该书为27万册,在1991年2月第12次印刷时印了58万册,平均一年重印一次,供不应求。《简爱》的版本多样,豪华本,简装本,英汉对照本均有。此书被频繁地改编,有电影故事片,电视连续剧,录音磁带(中外爱情  相似文献   

16.
狄更斯作为19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文学作品的创作深受童年经历以及人生轨迹的重要影响。作为一位温和的人道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以及法律冲突。狄更斯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极力宣扬"行善施爱"的观念,认为在人性的较量中,美好总会战胜丑陋,善良总会战胜邪恶,将"爱"的力量远远置于法律之上。虽然狄更斯认为爱更能够感怀人们的情感,但是他却是清醒、明智的。透过狄更斯的文学作品我们既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不满与批判,同时又否定了"恶"对于法律的藐视与肆意的践踏。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在善与恶冲突中罪与罚、情与法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单梳理了英国19世纪家庭女教师小说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通过分析该类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现国内对该类小说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出国内对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女教师小说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及其研究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国19世纪作家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乡村生活,通过少女苔丝短暂而悲剧的一生,揭示了英国社会道德和现实生活的冲突。反映传统道德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苔丝的悲剧,其实是传统道德,传统观念和底层生活造成的,使原本一个纯洁的女孩,最后变成一个堕落的女人和杀人凶手。  相似文献   

19.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最具代表的作品,这部小说通过以现实的日常生活为素材,描写了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夏绿蒂与柯斯林,丽迪雅与韦翰所代表的不同爱情婚姻价值观的四桩婚事,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再现出了英国中层资产阶级家庭的恋爱观,爱情观,婚姻观。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倡导理性、呼唤理性是很多文学作品表达的一个主题。本文主要从英国著名小说《蝇王》的主题出发,探讨作品中所蕴合的理性的呼唤与回归以及《蝇王》作品中理性的呼唤所具有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