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本市在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的同时,工业企业劳动用工领域反映出来一个尖锐的矛盾,即:历史上长期积存下来的企业富余人员在就业存量中加速排放出来,需要重新就业.下岗待工人员的增加,已经成为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富余人员的产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素质结构、经济体制、企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大盘子中综合考虑,纳入国家宏观调控总目标,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合理分流安置。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敏 《浙江统计》2004,(12):28-29
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各级政府的难点问题,而伴随着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宁波市江东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的数量大幅增长,导致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逐渐削弱.同时由于外来劳动力的大量涌入,更加速了江东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形成.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已非常紧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营企业承包改革以迅雷之势席卷全国,不到半年时间,已有80%以上的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签定了承包合同.承包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  相似文献   

5.
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虽然举步维艰,但毕竟已经不可逆转地迈开了走向市场的脚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利益驱动,优胜劣汰。无论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都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生存、发展。在强手如林、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国营大中型企业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并生存和发展下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增清国营大中型企业存在的问团国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债务负担重、人员贝担重、社会负担重.向企业乱摊…  相似文献   

6.
1984年,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表现在:1、实行投标承包的建筑企业逐渐增多,投标承包的工程不断增加.根据初步统计,到1984年底,全国实行投标承包的建筑企业有1,297个,占全部建筑企业的11.6%;其中国营企业488个,占全部国营建筑企的22.1%.  相似文献   

7.
谈工业“三产”的恋母情结文/南通玻璃一厂陈鹤云目前,工业“三产”已经遍地开花,这对实行多元发展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分流富余人员、深化企业改革等,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并进而为改善行业结构、方便群众生活、乃至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然而,...  相似文献   

8.
一、厂网分家的原因   (一)电力过剩提供了市场化的好机会   2007年的电力过剩将会给我国电力行业深入改革带来一个好机会.在供需相对平衡甚至是略有富余的情况下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好的,因为在电力供应相对富余条件下更有利于引入市场机制.首先引入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进一步促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让某些电力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求对劳动力进行优化组合,重新配置。这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客观存在着的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就明显地暴露出来,出现了大批职工下岗。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国家在实施再就业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困难,再就业工程是艰巨的。因此,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用改革的眼光看待职工下岗,用改革的方法解决职工再就业  相似文献   

10.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统计与决策》2006,(19):150-151
所有制及其组织结构并不是现代企业最本质的东西,最本质的是企业内部的控制文化和控制机制,中国国营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其内部控制。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和创造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中国企业界的迫切任务是运用先进的内控理论和方法,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  相似文献   

11.
企业改革是难度最大的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湖北经济与沿海省份的绝对差距越来越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慢,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突破慢,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推进慢,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慢,企业改革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湖北企业改革滞后的现实,已严重影响了湖北现代化发展的进程,需引进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前垦区的特困企业亏损严重,正常生产经营难以进行,处于停产或频临破产的状况。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债务问题,欠银行贷款,欠采购物资款和欠内部职工款。这些债务压得这些企业难以转身,尤其是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单位)索债难以解决。二是人员问题。主要是两部分人员,第一是富余人员安置难,第二是离退休人员经费安排难。第三是下一步新的生产经营问题,即技改投资来源、生产流动资金筹措、产品开发、销售市场的开发和销售回款。解决特困企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办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集体工业企业为呼铁局经济的发展和呼铁局富余人员的安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局领导对所属集体工业的改革和发展相当重视。对集体工业企业普遍给予更宽松的经营环境和更开放的竞争机制,使呼铁局集体工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以来,呼铁局集体工业企业在整体相对较差的社会环境和相对较紧的金融环境下,仍然取得了相当成绩。生产和销售情况都比去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截至1999年5月末,呼铁局限额以上集体工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06万元(90年不变价)比去年同期增长0.75%,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6.11%。其…  相似文献   

14.
杨帆  吕文静 《统计与决策》2012,(23):191-193
基于已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文章深入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测评的方法问题,提出了通过在层次分析法的总体结构之下赋予二元语义模糊评价的数学方法,有效的测度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依据二元语义层次分析方法所测算的结果能推进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地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风险管理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以内部控制制度为评价基础的内部审计中,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评估与审查自然成了其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中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其审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对抗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由此看出,审计人员充分掌握和利用好风险管理技术,是企业内部审计能否成功实施的必备条件之一.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三个环节.因此,风险管理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也具体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重大的历史过程中,一方面,企业要走向市场,实行优胜劣汰。企业如果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会停工停产,甚至破产,企业工人随之下岗或失业。另一方面,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过程中,实行减人增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就需要富余人员下岗。这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因此,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成为较普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理解企业改革与加强管理的关系 企业改革是制度的创新,是企业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是在企业内部客观存在的,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 1、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加强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企业管理一方面表现为与生产力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面又同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就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就是在“三个有利于”的前提下,科学地组织社会生产力,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从实质来讲,就是对国有企业的企业制…  相似文献   

18.
(一)派往学习的人员,学习时间在一年以上,工资仍由企业支付,人数和工资应如何统计?答:根据财政部1956年国营企业财务收支计划中若干费用划分问题的暂行规定,各经济部门所属企业及事业单位的职工脱产参加学校或训练班学习,时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目前的统计工作中就遇到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在岗人员变动之后的统计工作问题.必须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中出现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员分流(包括调往外单位或本企业其他部门、提前退休、下岗等),是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劳动经济现象.但是,由于人员结构的变化,给企业的统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为此,笔者就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统计工作作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要提高中小企业内部信用水平,就必须改革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模式.从加强客户信息管理、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和制度、加强货物销售额度控制、严格应收帐款日常跟踪监控管理、定期进行信息管理业务知识培训等方面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以增加有效销售,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