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斯毅:加快构建以培训促就业新机制 一、推进就业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市场就业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相互竞争,双向选择,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和功能,其实质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及其运动关系的总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存在着众多的机制或子系统.其中,劳动力供求机制是最基本的机制.当前推进就业机制创新,必须着力推进劳动力供求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既是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力市场公正秩序的需要。自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加强反就业歧视立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近些年来,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新的立法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反就业歧视的精神,一些既有的立法通过修订充实了反就业歧视的内容。但是,对应于就业歧视现象仍频发生的现实和不断高涨的社会诉求,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依然任重道远。内容亟待完善,实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人口众多和劳动力资源过剩的客观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的适龄劳动人口不低于1000万,而与此同时,现有的10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在今后的两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不少于2400万,而年度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有1000万左右.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关闭破产企业、资源枯竭城市及困难群体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这种态势构成了我国长期的、巨大的就业压力.扩大就业,减少失业,不仅是当前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社会各界在关注就业问题的同时,更纷纷呼吁加快促进就业立法,对促进就业的各方面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以解决当前就业领域突出存在的立法缺位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无法可依以及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种种就业歧视现象,以立法促进就业增长,保障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每年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市场,劳动力市场出现饱和甚至是过剩,而正规部门的就业容量有限,本文通过借鉴中国三元劳动力市场格局,分析大学生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障碍和对策,提出大学生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促进机制,为转变大学生就业意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并要求,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围绕做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山东省淄博市提出要逐步建立三个体系,建立健全三个网络,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环境,统筹城乡就业.  相似文献   

6.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是城乡最艰难的一个要素市场的历史性突破,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既体现了2 0多年来城乡就业制度的改革成果,也为形成更加和谐、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就业篇     
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就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就业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城镇劳动就业的渠道明显拓宽,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显现.特别是近年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制定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加快劳动就业立法步伐,改善和加强职业培训与就业服务,推动我国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如何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为农民进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的问题。现就山东省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就业促进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健 《中国劳动》2004,(7):15-17
一、俄罗斯的基本就业政策1.就业促进政策《俄罗斯联邦居民就业法》(1996年4月20日通过,2003年1月10日第8次修改)明确规定,国家实施旨在促进居民实现充分、生产性和自由选择的就业权利的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1)开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2)保障  相似文献   

10.
瑞典长期致力于促进包括就业平等在内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等,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建立起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反对就业歧视法律和制度。在加强立法活动的基础上,瑞典还注重执法机构的创建和处理机制的完善,工会组织发挥着巨大的力量。为监督这些反就业歧视法律的贯彻执行,瑞典专门设立了公平专员公署。在瑞典,民众参与反就业歧视的广泛性居世界前列,平等理念深入人心,这都为瑞典成功实施平等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建设区域就业服务体系的总体构想和最终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协作联动为手段,通过建设统一、协调、规范、高效的区域就业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不断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公平就业。[编按]  相似文献   

12.
为维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反对就业歧视,《就业促进法》对公平就业作出了规定,包括八个方面: 一是明确政府维护公平就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巴中市巴州区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严峻的困难面前,巴州区就业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置,坚持人本服务理念,以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执行力为先导,以扩大就业再就业、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为保障。大力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培训机制,实行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去年,区政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区就业局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市场化,劳动就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一方面,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前主要靠政策性安置的就业制度,逐步实现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手段,加上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招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存在。还有不少企业中隐性失业显性化和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挤占了不少就业岗位,劳动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失业青年是就业的主体,那么失业青年应如何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必须树立市场就业观念。(一)信息观念。这是市场就业对求职者实现就业的前提条件。现  相似文献   

15.
不断完善我国就业服务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就业服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具有经济理性的一种劳动力市场制度,发挥着促进劳动力供求均衡、减少劳动力市场摩擦、降低劳动力交易成本的功能,其中的公共就业服务更能起到提高劳动力市场透明度,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避免陷入不利地位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灵活就业这一新的就业方式,即将走出不被政策惠顾的“边缘地带”,与其他就业形式一样活跃于劳动力市场,将会引导更多的求职把灵活就业方式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实行就业实名制管理是摸清劳动力底数,真实反应劳动力就业、失业和培训变化情况,查找就业工作问题,完善就业服务机制,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基础。今年年初,成都市温江区在创建基本充分就业区过程中,经摸底调查,建立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实行劳动力动态管理,初步建立了就业实名制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职业教育与技能需求的匹配不当表现为较高程度的水平匹配不当和一定程度的垂直匹配不当.根据灵活安全模型及其在我国推行的不利因素,我们认为应当以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整合博弈为目标,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我国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制度:进一步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强非正规就业管理,提升就业安全;提高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逐步建立集体工资协商制度,提高供给方的市场力量;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灵活性和数量灵活性;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强就业安全性和收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1996年5月至6月,应瑞典国际发展署(SIDA)的邀请和劳动部的委派,我前往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UNI.)参加了"职业教育和培训管理教程"培训。培训课程对瑞典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劳动力市场政策、公共就业服务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较为全面的研讨。现将这次培训和考察中有关瑞典的公共就业服务、劳动力市场政策及劳动力市场培训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瑞典的公共就业服务与劳动力市场政策1.瑞典的公共就业服务投入发展经济和缓解失业,是厉届瑞典政府首脑考虑的首要工作目  相似文献   

20.
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 一是建设城乡统筹的就业组织网络.健全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机构,与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以及已认定的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等组成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工作网络.积极发展各类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扩大和延伸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和功能,逐步覆盖农村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