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日本大量地吸收了中国的汉字,对日语语言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到了近代,大量的日源外来词回流至中国,日语对汉语的影响日趋显著。文章从日源外来词进入我国的时间、我国吸收日源外业词的形式、日源外来词与日语原词相比发生变化,以及它对中国产生影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汉语是大陆与台湾长期共同使用的社会通用语。但由于两岸在历史上的分隔,使得两地汉语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文章以大陆和台湾的两本辞书《现代汉语词典》和《新编国语日报辞典》所收录的词汇为基础,同时参考《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从外来词分类、两地外来词收录情况、异同情况、异同产生原因等方面对两岸外来词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海峡两岸外来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俄语外来词借用问题曾一直是词汇学中最矛盾的问题之一。本文着重研究外来词借用的原因、外来词构成特征和同化特征,以及根据同化程度把外来词划分为没有完全本族化的外来词,表示异国风情的外来词和借用外来词。  相似文献   

4.
英语源汉语外来词内部形式的不同实际上也就是外来词吸收方式的不同.本文从外来词语言二重性角度去探究外来词内部形式的不同类型.以外来词内部形式的有无为标准,划分出外来词零内部形式与外来词内部形式获得两个大类.根据内部形式获得方式的不同,又将外来词内部形式的获得进一步从附会型获得、羡余型获得与保留型获得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文章认为,外来词内部形式的创造实质上就是外来词吸收方式的选择.每种方式在服务于外来词吸收的同时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对英语源汉语外来词吸收的数量起到了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概况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吸收外来词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外来词借用到汉语的方式,认为应该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外来词;外来词的汉化,表现为语音形式、结构形式和词义的汉化;外来词的规范,表现在读音、构词方式和书写形式方面的规范。  相似文献   

6.
英语外来词在英语词汇中占据重要位置,对英语词汇有重大影响,研究分析英语外来词的各方面特征对更加深刻认识英语具有重要意义。从英语外来词的地位问题,英语外来词进入英语的时间、原因及方式,英语外来词在音、形、义方面的分析英语外来词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的外来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兴起和深入而不断涌现,对汉语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外来词的规范使用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文章试从汉语中来自英语的外来词的可接受性入手,分析影响外来词可接受性的因素以及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并提出如何规范使用外来词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源自英语外来词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而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因素的词汇 ,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 ,来自英语的外来词 (借词 )日益增多 ,特别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词语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文章通过对中文中英语外来词所涉及的内容、借用方式的详细归纳 ,探讨了这些外来词对我们民族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汉语外来词的名与实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汉语外来词的各种指称进行了综合考察,并对汉语外来词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以往汉语 外来词观存在的一些不足,对汉语外来词的性质、范围及确定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外来词属于词汇学的范畴。外来词通过潜词显化、显意符号化、显词重叠化三种途径产生,其中的显词重叠化造成了外来词与汉语词的同义关系,而外来词独特的修辞效果也使人们在同义手段选择活动中更青睐于外来词。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类词缀及构成的新词已经大量进入了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如何来讲解相关的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目前这一领域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文章考察分析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类词缀,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教学中较新的实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二外词类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英语、汉语相近词类对其的迁移;通过对一些错误例句的分析,从而引出对日语助词、形容词、代词与英、汉相近的词类的对比分析,旨在让学习者在学习词类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英语、汉语对日语这些词类的正迁移,警觉对其的负迁移,从而有效避免词类语法学习中的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新学诗"和"新派诗"都是中国诗歌呼应时代的变化,受外来文化影响在近代进行变革所产生的结果.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态度观念上对外来文化接受还是不接受,而在于接受之时能否将外在的材料化为诗歌内在的血肉.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梳理和比较,读者可以发现,中国诗歌的现代性转化在"激变"的外表下其实内含了某种更为本质的"渐变"轨迹.由"渐变"而"激变",量的积累而终至质的变化,这是既有的事实,同时也是汉语诗歌在近现代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考察残雪审美之思与西人的上帝情结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联系,不难从残雪与外国文学关系这一角度揭开残雪文本费解之谜由于一面承受外国现代主义思潮的撞击,一面浸润中国现实土壤的滋养,所以如果硬要给残雪及其文本一个界定的话,那么可以说她既是一位世界性的现代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个骨子里渗透了中国现实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并且因为一切真正的艺术品都表现人的存在形态,故而残雪奇异的审美之思与外国文学(现代主义)相交的结果反而证明了残雪文本青睐心灵的真实魔幻,既是现代主义的,也是现实主义的;既已步入世界文学进程,又是中华民族的、湖湘本土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动形”组合的新语词,它们意义丰富,使用广泛。这类词具有独特的语义关系、句法功能、意义特点。其中,动宾式与动补式的界定依据主要是“动”、“形”之间的语义关系。“动形”式动词不常作补语。同时,这类词在表义上具有形象性、丰富性和新颖性。此外,“动形”式新语词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语言自身规律、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人的关系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外来词汉化轨迹及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词也称借词 ,是语言接触文化交流的产物 ,体现不同语言之间抗衡与妥协、异质和同化的过程。外来词的汉化 ,是指外来词从源语到汉语语言上的变化 ,其主要表现为语音、语义、语词结构与字形等的变化。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时也存在着一些规律 ,对这些规律的揭示 ,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自身的发展规律 ,以及推进外来词的合理吸收和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晋方言所见近代汉语词汇选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近代汉语文献,选释了10条在今山西方言中仍不同程度保留的词语,分析它们在普通话和方言区的使用情况,并探寻其历史发展线索。同时,也为晋方言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素材,以进一步丰富汉语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范围副词“光”“净”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中,"光"和"净"是两个比较常用且意义、用法都很相近的词,同时这两个词的区别也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较容易遇到的问题,需要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方言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并吸收了其他方言中表现力强的词汇,这对于丰富词汇系统和语言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于方言词汇的研究没有足够的重视,观点不一,意见分歧。为此,应推动方言词汇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20.
新词语给留学生阅读汉语报刊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加强新词语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新词语,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新词语的特点、构成方式和文化内涵,并不断补充最新的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