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艺术欣赏与审美活动艺术欣赏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感受的一般特征。从认识论看,它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在生动的直观形式中深化到理性内容。从伦理实践看,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和社会功利价值,总要对社会实践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艺术欣赏中,这种合目的性是通过无目的的形式实现出来的。欣赏者并不把它的艺术对象当作现实,也不以实用功利态度和直接的意志实践态度对待艺术中的  相似文献   

2.
论审美直觉     
学术界对审美直觉历来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对它作出具体描述和全面概说,以求从整体上把握它的内涵及效应。美学史上康德最先奠定了直觉说理论基础。他认为,为了判别某一对象是美或不美,我们不是把它的表象凭借悟性连系于客体以求得知识,而是凭借想象力连系于主体和它的快感和不快感。主体因表象刺激引起的结果,就是主体对表象在人的心灵中的重建所产生的意象和情感的直觉,及其伴随趣味判  相似文献   

3.
审美直觉被认为是美学中最具特色的概念,美学家们期望运用它把审美和理论区别开来,以争取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然而,审美直觉也是最含混的概念。含混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审美直觉并不是美学独有的概念,而是从哲学那里借来的。这样,美学家们在运用这个概念时,往往把它在哲学方式中的涵义和功能不加辨析地用于解释审美现象,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这个最具有美学意味的概念并没有确立美学的独立性,这种美学仍是理论的附庸。另一方面,概念要有意义,就必须有明确的对应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直觉相对于理性,无疑有着具体的涵义。而不同的人在运用审美直觉这个概念时,所表示的涵义显然是不同的。审美直觉对于美学家来说,是一种认识形式;对于艺术家来说,是艺术创作的一种状态;对  相似文献   

4.
崔向荣  崔向敏 《理论界》2008,(10):130-132
审美感性直觉是文艺审美活动中有别于一般认识论的特殊认识形式。本文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本出发点,从触发审美感性直觉的主客体关系中探讨审美感性直觉的实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中,一种传统的思维形式似乎取得它绝对性的地位,这就是通过演绎、归纳、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的进程,从感性、悟性直至理性的逻辑思维.不能否认,对于已经进化为理性的、社会性的存在物的人来说,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但到了近代,人们仿佛也觉察到它的种种不足,如概念对于具体的干瘪抽象,单向的静态观察与对象本体内质的距离等等,于是人们开始注意到另外一些思维形式,甚至对于湮没已久的原始思维也给予含情脉脉的顾盼。审美直觉的认知形式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引起人的注目,其价值体现于它在认知对象时独具的个性特征:在美的哲学认识论上能直接锲入对象的本体内质,在美学的形象思维上能保持对象的具体、感性、全貌的存  相似文献   

6.
艺术欣赏的审美性质一件艺术品摆在欣赏者面前,最初,二者是矛盾的,而欣赏的过程正是这矛盾的解决过程,是由矛盾而达于统一的过程。艺术品与欣赏者之所以是矛盾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艺术品是由欣赏者之外的艺术家创造的,对欣赏者而言,它具有外在性;第二,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并不是一接触对象就立即全部接受作品,要有一个感觉和思维的  相似文献   

7.
一艺术直觉是文艺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学家和文论家们不时地提到它。但什么是艺术直觉,学术界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悲剧艺术的伦理传统总的看呈弱化趋势而现代悲剧艺术由于受相对主义多元文化的影响,对善恶伦理的“超越”几乎到了取消善恶判断的地步,如此一来必然导致悲剧艺术的式微为了挽救悲剧这一传统艺术,应确立“审美价值直觉”这一美学概念,以实现美与善在悲剧审美的更高层次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一、诗歌的抒情美 诗的本质是抒情,诗歌是抒情的艺术。 最早的诗歌的孕育和产生就来自人类表达和抒发感情的需要。鲁迅指出,诗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这远古时代人们在劳动中一声声“杭育杭育”的呼喊,就是最早的诗,鲁迅称之为“杭育杭育派”诗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和“杭育杭育”的呼叫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0.
人对商品的审美关系,在人的现实审美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现实审美关系包括艺术审美活动、自然审美活动、社会审美和日常生活审美活动。商品的审美是渗透在日常生活审美中一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意境、形象,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文学作品的文字结构本身,能不能带来一定的审美价值呢了回答是肯定的。事实上,所有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从“声”的角度体现了这种文字结构的美感因素。这里首先涉及到的便是语感问题。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而又很有探讨的必要的问题。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形式的感知能力。这种感知作为一种心理结构,是诸因素结合的有机体。有些人把语感看作人们对语言的简单的直觉,这就不免停滞在它的表层结构上而难以深究它的内涵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戏曲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三大戏剧文化.戏曲艺术从孕育、萌生到生长、成熟、发展,其生命之根始终深植于民族生活的沃土,不断地从民族精神生活和民族心理性格中吸取无比丰富的滋养,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普列汉诺夫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制约的"①.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体系,它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美学思想、戏剧观念、历史规律、艺术法则和审美特点.究其根则在于民族性.它是民族美学思想、民族心理素质、民族性格结构以及民族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因此,本文拟从民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审美客体的学术论文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编审、阅读学术论文都是一个审美过程。作为审美对象的学术论文,是作者理性思维 的一种美的结晶,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科学美、形式美和语言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形而上的艺术理论,氤氲着道家、禅宗的玄远灵动的精神,脉脉相通,息息相应。道家哲学认为“目击而道存”,空静明澈的纯粹主体只有以心灵的直觉才能与大化的生命流动相应合,所谓“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在中国本土生长发育起来的禅宗,大量融会了道家(包括儒家)虚静以致明等思想,主张由定生慧,以心印心,泯灭自我与存在的界限,重视整体把握、直觉悟入,反对支解分析、概念思辩。道与禅,是沧浪诗论两大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程金海 《江淮论坛》2003,2(3):108-112
审美直觉是美学中的重要问题,审美直觉的本质特征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但中国美学中的审美直觉是感性统一于实践理性,西方美学中的审美直觉是感性统一于认知理性,从而在审美直觉的发生机制问题上,中国讲"工夫",西方更重"天才".  相似文献   

16.
唐代开元前期 ,政界、文坛的双重领袖张说 ,走在时代前列 ,引领文学潮流。重气尚奇是其最具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 ,意高、气盛、文奇是其散文鲜明的审美特征。他筚路蓝缕 ,革六朝之积弊 ,开一代之新风 ,在唐代散文史上占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试论水彩画的审美特征杨永葳水是一种物质形态,它具有无色、透明、渗透、流动等等多种特征。用它作为调合剂来调合颜色的绘画称为水彩画。水彩画属于西画范畴,长期以来,西画一直是以油画为正宗,在油画的阴影之下,水彩画的影响力远不及油画。这种状况在水彩画的初始阶...  相似文献   

18.
自古迄今,许多诗人都通过吟咏日月星辰、山水泉石、禽兽草木等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怀,象征自己的人格、志节,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当代的诗人们又多有咏犁、锄、锤、斧、钢钎、刺刀、路标等,以抒发革命的理想和抱负。优秀的咏物诗不仅寄情于物,情采并茂,隽永有味,而且灌注了诗人深沉的审美理想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是诗歌园地一枝色彩绚丽、永开不谢的鲜花。本文想就咏物诗的审美特征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意识的张扬和升华,一经和读者的情感、心灵交流、碰撞,就会产生巨大的生命能量。艺术欣赏既是作品描绘的艺术世界在读者心灵中的展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在读者灵魂中的灌注,又是读者的生命情结、审美经验对艺术生命的体认、升华。要之,艺术欣赏是艺术生命的展开。 一、艺术欣赏是读者审美经验的激活与系统化 艺术欣赏是读者心灵与艺术生命回流与呼应的双向运动。欣赏的发生就是读者的审美情感被作品对象所触发、激活,而引发出一系列奇妙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过程。艺术欣赏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感受,要真正达到对美的领悟,都必须首先依赖艺术作品激活欣  相似文献   

20.
骨器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器具类型之一。河姆渡骨器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其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器具的形制和纹饰上,这两方面正是骨器的形式范畴。形制是造型艺术的内容,纹饰则更具美学内蕴,它们已经是真正的艺术形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