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道德具有精神生活、实践生活、"可能的生活"的特性,因而公民道德教育既要直面现实的"生活世界",又要追求"可能生活"的道德理想。公民只有在道德的灵光、教育的指引以及制度化规则的多重规约下,才能创造完美的人生,走向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正> 唐凯麟撰写的伦理学专著《从旧道德到新道德》,是一本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现实价值的好书。此书依据道德发展的历史事实和客观规律,依据当代社会生活的内在过程和实际生活经验,揭示了人类道德生活前进的必然趋势,阐明了这一趋势对当代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及对当代变革的作用。与目前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比较,此书有三个不同的特点。第一,关于伦理学逻辑起点问题,目前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张梅  张立成 《理论界》2011,(11):96-98
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符号功能、符号活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符号角度揭示人与文化的本质特征,为我们的人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论断极富时代感,正反映了当今人类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随着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人的世界会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符号化的倾向。人越来越多地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符号世界中,生活在"主观现实"中。  相似文献   

4.
金国兴  赵玮 《学术探索》2001,3(1):68-70
如何认识现实社会中的共产主义道德,这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认为现实社会中的共产主义道德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是浸透了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的道德,是以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现实社会中的先进典范人物为最高表现形式的道德,也是包含着一定的道德理想成分并处于不断完善中的道德.  相似文献   

5.
人类所能够创造的价值是支撑和促进个体和社会生存的目标、活动、特性、过程和品质。为了恰当地运用这种神奇的能力,我们必须学会如何认识价值并付诸实践。"价值教育"在这一复杂过程中起基础作用。但迄今为止,有几种错误的学说在混淆视听,严重地影响着人类对良好的道德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探寻。因此,本文批判地辨析了鼓吹道德相对主义的八种论调,并把道德价值描述为可以被发现、了解、研究的事实,与该领域许多专家的主张大相径庭。人类的生活基于这些价值,它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给我们提供清晰而有益的指引。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是指人们精神境界的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改造世界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它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也是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它既包括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又包括理想、道德、传统、风尚等社会意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只有培养出一代代社会主义新人,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而精神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这个前提出发去考察人类历史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历程,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特征.现实的个人是从事现实的劳动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进程的个体,同时个人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个人在社会历史中和现实条件下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着促进自身发展的条件.因此,分析和考察现实的个人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历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立足于现在的社会现实去展望和思考理想社会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敬畏     
道德敬畏真实而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生活之中,道德和敬畏具有本初的统一性。关于道德敬畏,其主要有神圣性、崇高性、渗透性、超越性等特征。在整个人类道德的发展史上,道德敬畏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前资本主义阶段之畏惧中的服从,资本主义阶段之异化中的崇拜,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自由中的敬畏。道德敬畏的基本功能不仅在于道德自身的超越完善,而且通过个体道德敬畏的确立还起到在现实层面上对个体道德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的强烈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走出社会理想构建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理想社会的探索与建构,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其重要的价值向导。然而历史表明,人类建构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理想据以解释社会生活和引导自己的活动,却往往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行程。本文依据人类历史的辩证法,着力分析了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终点论”思想得以存在的认识根源和实践危害,并就如何走出社会理想设计的误区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即人的理想、道德、意志、性格、情绪等;二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活力,即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的精神,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国家、民族、企业都是人类聚集生活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人类群体,受其各自客观条件的制约,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实践论》的学习仅就大庆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大庆精神的能动作用,以及坚持大庆精神的普遍意义,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大庆的社会实践形成大庆精神社会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凝聚升华而形成精神。大庆精神,就是大庆人在特定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条件下,在大庆勘探、开发、建设的广泛  相似文献   

11.
道德的价值本性和应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善恶观念为基础的"价值"是伦理生活和道德思维的根本存在特质;道德价值以"应当"为基本的表达形式.道德价值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主观性、动态性相统一的特征,既体现人们对道德生活的自觉和规范,又体现人们的道德理想和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12.
1.道德的主观性即道德的主观意识特征,是指道德始终同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念及道德理想密切相关,表现着主体一定的情绪、感受和体验.仅指出这一点,并不能说明道德的主观性是道德的本质特征,问题还在于对道德及其主观性的分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道德归为人类“实践-精神”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类.但如何理解“实践-精神”这一概念,学术界众说纷坛.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对美感的分析得到启示.马克思在《手稿》中把美感归结为一种实践感觉,他说:“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真、善、美?这是哲学史上已经讨论了几千年的老问题。不过老问题可以有新意义。今天,我国各族人民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现实生活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包括关于真、善、美的理想这个老问题,要求哲学工作者给以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各个时代的精神文明体现了各个时代的人们的理想。可以说,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就是人们从现实生活和历史传统中提取理想,并创设条件来促使理想得到实现的过程.精神活动有多种方式,就活动的成果说,有科学、艺术、道德、宗教等等。我们暂且把宗教信仰这种对世界的虚幻的反映方式撇开,只讨论理论思维、道德实践和审美活动这三种主要方式:它们各自以提取和实现真、善、美的理想为其特征,分别地具有真、善、美的价值;而又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系着,因为它们无非是统一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不同侧面。人类建设精神文明的远大目标,就在达到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和造就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这就是本文要阐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夏洛的网》用温情和善良向我们诠释了温柔的力量和坚韧的精神,阐释了人性的伟大与崇高。在这篇美丽的童话故事里,作者为我们珍藏着一份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成长的赞美与眷恋。这是对人类诗意生活的回眸一瞥,也让我们在时空之外发出对人的生存价值的拷问。夏洛的善良和美德,正是这种救世精神和民族大爱的体现。作者以夏洛这一美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温情的道德感化和人道主义的关怀,这是对人类现实社会的一种道德救赎,更是理想社会的道德想象。  相似文献   

15.
一道德进步,作为人类日益逼近至善的道德理想、日渐提高道德的理性批判能力、以及道德在实际生活中抉择的合理化的社会过程,是各种社会结构要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互动的结果。就道德进步的现实推动力而言,则经济的因素又无疑是首要的。探询道德进步的经济动因,既可以为道德进步确立起现实支点,从而为时代道德精神的实际生长奠定基础;同时,又可以为现实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提供道德支持,解除人们在实践理性上无所依凭的窘困。  相似文献   

16.
寇立河 《江淮论坛》2000,2(1):85-86
道德活动同其他任何活动一样 ,有着自己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表面上看 ,道德活动都是具体的、个别的 ,有着各自的动机和目的、过程和方向 ,似乎很难把握住其发展的规律。其实 ,道德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一个方面 ,具有不可否认的规律性。道德活动的历史发展是从个人的朴素情感、直观认识和简单行为开始的 ,循着越来越丰富、理智、内在、复杂和能动的过程不断变化 ,最终成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方式。从逻辑上看 ,人们对道德活动的认识开始于具体的感性表象 ,经过抽象再到现实的具体 ,这是由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决定的。“历史从哪里开始 ,思想…  相似文献   

17.
对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思考·吴来苏·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①...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精神的自律"与"正确理解的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从"阶级的道德"向"真正人的道德"的转换是道德演进的一般趋势;"创造建立在纯人类道德生活关系基础上的新世界"是道德的归宿.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集中展示生活中的美和人类心灵中的美,展示艺术家对美的理想模式的追求.艺术掌握具有创造特性,艺术体现着人类对美的永不知足的追求.这样,一方面,艺术品中包含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美的品评、回味;另一方面,艺术家有一个高于生活的立足支点,他自觉地对现实作理想化修补,从事美的理想模式的主观设计.我认为,无论是真实展示生活,还是表现理想范本,都需要通过感性形象的  相似文献   

20.
从网络主体实践发展看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防 《理论界》2003,(6):57-58
网络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实践基础,扩大了人类实践的范围,倍增了人类实践的能力,改变了人类交往实践方式。网络实践活动发生在赛博空间中,因而其具有虚拟性、高度自由性、高度风险性特征;网络实践活动创造了人们对网络道德的需要,也即自由的网络实践活动必须受到网络道德的制约和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