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导致正在九寨沟县施工的九力隧道工程公司发生了三死四伤的重大事故。县劳动保障局在收到九力隧道工程公司的工伤认定申请后,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由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冒着危险,深入到青龙水电站6号洞事故现场,按照“事实清楚、证据准确”的原则开展现场调查取证工作。根据规定,工伤认定案件应在60日内办结,但在抗震救灾这个特殊时期,为了尽快安抚工亡职工遗属和受伤职工,切实维护参保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县劳动保障局坚持“急事急办”,迅速处理,简化工作程序,以最快的速度依法作出了七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决定,  相似文献   

2.
争议焦点:职工覆行工作职责中遭受意外伤害,其受伤性质可否认定为工伤. 职工安某认为,自己上班过程中遭到工地广告牌砸伤,其受伤应当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认为,安某受伤非工作直接原因,其受伤不应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3.
[案例]:阮某本是某百货公司七层的主管,被领导临时指派到楼下组织百货公司国庆节在商场门口举行的大型促销活动。由于国庆期间客流量大,发生了拥堵踩踏事件。百货公司职工阮某因此受伤。阮某准备申请工伤认定,但是担心不是在本职工作中受伤,而是从事领导指派的临时工作而受伤的,可能不会被劳动部门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4.
职工下班后,先回单位附近的暂住房,再返回老家,不料途遭遇车祸事故受伤。受伤职工是否属于“在上下班途中”受伤?是否应认定为工伤?劳动部门认定是工伤,结果成了被告;一审法院认为不是工伤,撤销劳动部门的认定……  相似文献   

5.
工伤认定程序应进行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君清 《中国劳动》2006,(10):31-32
工伤认定程序就目前的体制及存在的问题而言,说到底是工伤认定权的分配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工伤认定的程序问题。本文认为,我国的工伤认定权应按职工是否参加工伤保险为标准,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已参加工伤保险职工的工伤认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法院负责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的工伤认定,并且这种工伤认定只在审理工伤待遇案件中附带进行审理,不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对待,其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率性将更强。认定职工的受伤是否是工伤,是一个法律评价问题,法院作为…  相似文献   

6.
下面的四起案件中,对工伤认定的“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上下班途中”等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对处理类似案件具有示范意义. 违法转包工伤用工单位担责 [案情]南通六建公司系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A7厂房工程的承包人,其以《油漆承揽合同》的形式分包给李某,约定李某所雇人员接受南通六建公司管理.李某又转包给王某,王某招用张成兵进行施工.李某和王某均无用工主体资格,也无承揽油漆工程相应资质.张成兵在施工中不慎受伤.上海市松江区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确定张成兵与南通六建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为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南通六建公司起诉请求撤销工伤认定.  相似文献   

7.
争议焦点:职工加班(单位安排或职工自发)工作中造成的伤害,其受伤性质能否认定为工伤. 某建筑公司认为,温某未经单位或领导安排擅自加班,施工中造成左手食指、中指骨折,不应认定为工伤.而温某则认为,自已承担的工程未完成,晚饭后趁天气凉快赶进度,在施工中不慎造成左手受伤,应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8.
有问有答     
本栏目部分问答来自各地作者的来稿.由于劳动保障立法各地的一些实施细则规定不尽相同.仅供参考.问:某化工厂职工钱某在骑助力车下班回家途中,因为路面有砂石引起滑倒导致受伤,钱某所持有的准驾证表明钱某所骑的助车力为非机动车辆。后该化工厂为钱某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请问:钱某的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 某公司职工尤某,2013年9月从工作车间到仓库领取材料,返回途中被本单位汽车撞伤.同年12月,尤某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要求其受伤性质认定为工伤. 争议焦点 职工在上班中被本单位汽车撞伤,是否按工作原因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部《工伤认定办法》施行以来,我省工伤认定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但在工伤认定的受案范围、文书格式等方面,各地做法不尽一致。为了促进全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切实做好职工工伤认定工作,努力维护受伤害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部《工伤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现就职工工伤认定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1.
争议焦点:职工上下班途中闯红灯被汽车撞伤,其受伤性质可否认定为工伤. 职工华某认为,自己为了上班不迟到而抢时间,被汽车撞伤造成严重伤害,其受伤性质应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认为,华某上班途中闯红灯被汽车撞伤,交警认定本人承担主要责任,其受伤性质不应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少劳动者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的根本不懂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不能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工伤认定的必要条件,往往也成为工伤认定的焦点问题。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为工作的原因而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况,应当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3.
争议焦点:职工履行工作职责中因情感因素遭受伤害,其受伤性质可否认定为工伤. 娄某认为,自己在单位上班过程中受到男友伤害,其受伤应当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认为,娄某因情感因素致伤,非工作直接原因,其受伤不应认定为工伤. 认定结论:娄某工作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以娄某伤害因情感因素所致为由,不予认定为工伤.娄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维持了该认定决定.  相似文献   

14.
咨询台     
乡镇企业职工工伤 按何政策处理 成都市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某乡镇企业一职工2003年3月在生产事故中受伤,6月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伤害性质认定为因工负伤,7月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伤残六级。请问可否按川劳社办[2003]35号文件规定处理该职工的有关工伤待遇?  相似文献   

15.
王毅 《劳动世界》2010,(12):82-84
文章用百姓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餐饮业员工受伤为例,剖析了员工发生人身损害过程中的事实与法律问题,指出餐馆在组织形式上虽然仅仅是个体工商户,但是此种餐馆所雇用的洗碗工也是属于《工伤保险条例》中所界定的职工范围。该种个体工商户的员工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时间内、在工作地点所发生的第三人导致的人身损害亦构成工伤。但是,职工之间争夺劳动用具导致的人身损害并不能归结为"因工作原因、履行工作职责",不宜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6.
工伤认定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前置程序,决定着受伤或患病职工是否具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从工业社会发展的脉络来看,工伤认定制度的发展经历了雇主过错责任时期、雇员无过错责任时期以及过错责任共担期,其间体现着各国政府对效益与公平的考量。我国工伤认定制度以无过错责任、劳权保护及认定法定为原则,但在制度建设和实践中存在着劳动关系确认"扩大化"、工伤认定标准"差异化"、工伤认定程序"失调化"等问题。因此,拓宽保障"范围"、统一认定"尺度"、优化认定"程序"是破解工伤认定制度与实践困境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7.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 7 5 号,以下简称《条例》)制定的立足点是面向参加工伤保险的各类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对未依法参保的对象,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实际执行中遇到了许多问题,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工伤认定问题:对未参保企业来说,工伤认定难点在于确认劳动关系 《条例》中没有明确规定未参保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由谁确认。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时,首先必须审核确定受伤职工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双方没有形成劳动关系,则不能认定。对参保企业来说,职…  相似文献   

18.
正面对复杂的个人申报工伤认定案件,长春市双阳区人社局从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服务水平入手,分步骤解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10月末,累计认定个人申请工伤10人。一是接待解释。面对受伤职工首先要详尽地向其了解事故伤害的全过程,依据受伤职工的描述作出初步的判断,即是否符合工伤认定范围。对于符合工伤认定范围的,向其细致讲解工伤认定申报时限、  相似文献   

19.
争议焦点:职工酒后施工中遭受意外伤害,其受伤性质能否认定为工伤. 用人单位认为,李某违犯公司施工前不准饮酒的规定,因醉酒在工作中造成右脚伤害,不应认定为工伤.李某则认为,自己虽在午餐中同工友饮了一点酒,但是在施工中不慎造成右脚受伤,应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20.
案情简介 聊城某机械公司职工耿某2002年于12月21日在工作中受伤,因医治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于去年5月15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仲裁委受理后认为,耿某应先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然后再根据伤残鉴定结论裁定医疗费用和相关待遇.9月18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耿某和某机械公司的申请,依法进行了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结论为伤残二级、大部分护理依赖.12月17日仲裁委和耿某同时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保障部门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审查后,以工伤认定申请超过1年的申请时效为由,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