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黑龙江省16所高校的148名已婚女教师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黑龙江省高校已婚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现状的剖析,探讨引起黑龙江省高校已婚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原因,并针对黑龙江省高校已婚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这一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体验到职业倦怠的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对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都具有消极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60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测查,考察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结果发现,工作-家庭冲突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社会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是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建立分层次、合理化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薪酬系统,协助解决青年教师可能存在的工作-家庭冲突,并建立"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支持性网络体系,将有助于缓解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如何保障他们在科研、教学、家庭建设等多重任务中保持持续的科研创造力和工作热情,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着工作负荷过重、过早呈现职业倦怠趋势、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降低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人文关怀实效机制,强化团队学习机制,优化全面发展机制,建设健康生活文化环境等,以弱化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较高的社会地位与较低的经济收入,入职时的高门槛与入职后的低成就,较窄的交际面与较大的晋升压力,是导致青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诱因。高校工会作为代表和维护教职工权益的组织,在消减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过程中应充当教育、服务与关怀的角色,从提高高校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完善晋升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关心青年教师的家庭生活、提高青年教师个体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自身组织优势,消减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庆市石油企业133名一线男员工的调研,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工作-家庭冲突和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水平,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工作-家庭冲突中负向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而给出提高员工主观幸福感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青年教师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存在着女教师大龄未婚的现象。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之家,需要把这一群体的问题纳入工作重点。通过调查访问四川四所高校参加相亲活动的90名教师发现,大龄未婚女教师性格相对较内向且个性独立,不喜欢集体活动;在择偶条件方面,较为看重对方的个性和品质;在婚恋观上,认为两情相悦是最重要的标准而非注重功利性,重视与伴侣在精神层面的交流;相亲动机与行为脱节。高校工会应从给予大龄未婚女教师心理支持与开展讲座、开展文体活动、利用工会平台牵线搭桥三方面入手,帮助她们解决择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院校,详细分析了外语院校的女教师群体中的心理压力的来源问题,说明了科研和职称问题是外语院校女教师的主要压力源.然后,在年龄、婚姻状况和职称这三个维度中简析了女外语教师所感受到的主要压力源.最后,参考美国、日本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在解决教师心理压力问题时所采取的策略,针对中国的国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女教师的人数规模、学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提高,为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人们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性别文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性别角色期待,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状态下或隐或显地为高校女教师群体的职能发挥与职业发展带来了压力困扰。在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条件下,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主动学习以提升专业能力与综合知识水平,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利用网络扩大协作与支持范围等,都是高校女教师新时期缓解压力和促进职业发展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9.
解决高校高学历大龄女教师在婚恋方面的问题,对高校高学历单身青年女教师的全面发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以及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高校高学历大龄女职工婚恋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因素看,男强女弱的传统婚恋观念仍然大有市场,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价值观仍然根深蒂固。从高学历大龄女职工来看,自我评价良好、择偶标准偏高是其心理因素;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社会交往是其性格因素。高校工会对于研究解决高学历大龄女教师的婚恋问题负有重要职责:一要给与高学历大龄女教师工作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科学指导;二是利用工会平台,积极牵线搭桥做"红娘";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她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目前,职业倦怠对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已经凸显出来,护理职业作为服务行业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体.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从而导致整个医疗系统质量降低,这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保障.为了减少职业倦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我们要特别关注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提出预防和缓解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的相关建议,以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降低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程度,让她们身心健康的在护理行业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且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和残疾高校毕业生,一般被称作困难高校毕业生.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好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乎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幸福.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2.
李爽 《劳动世界》2016,(21):29-29
本文以“职业倦怠”为题,分析了酒店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以期酒店员工在本职岗位上踏实工作并提高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体主动参与或被动卷入到工作场所。因此,发生在工作和家庭两个场所的行为如何相互影响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点。近年的研究中,学者们探寻了工作家庭冲突与促进的基本内涵、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本文旨在整理归纳前人研究成果,梳理工作家庭关系研究思路,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4.
工作—家庭支持是企业为使员工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家庭成员角色的作用,缓解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所提供的各类正式、非正式管理措施的总称,包括工作—家庭文化、家庭友好型领导行为、家庭友好政策三种类型。实证研究成果表明,工作—家庭支持举措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正式、非正式的工作—家庭支持举措对员工工作影响的程度有一定差异。本文在对上述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周卓华 《劳动世界》2020,(11):20-21,23
全面二孩政策下,职业女性二孩生育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生育意愿受个体因素、家庭支持因素、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因素、工作与家庭冲突因素、二孩生育成本因素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职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职业福利国际研究总体态势的把握能够为中国职业福利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借鉴意义。基于WOS检索国际职业福利领域研究型文献4820篇,运用SciMAT软件,以关键词为分析单元,采用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绘制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研究发现:在1973年-2018年的5个时期中,养老金计划分化的两条演化路径(①养老金计划→养老金计划→退休→社会保障→社会保障;②养老金计划→政策→政治→养老金计划→改革)和市场演化路径(市场→合同→管理→风险→风险)是职业福利国际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工作-生活平衡路径(美国→工作-生活平衡→家庭和家庭冲突→工作-生活平衡)伴随着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研究主题逐步成长为研究热点,研究中心地位趋于稳固。四条职业福利研究主题演化路径为中国情境下研究和发展职业福利提供了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高职院校及普通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根据劳动保障部和教育部联合实施“2004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评价考核制度。本文依托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对目前高职院校院(系)团组织绩效考核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形成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杨阳 《劳动世界》2020,(5):75-76
本文基于边界弹性匹配观,论证移动互联网时代员工工作-家庭关系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探索性的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兼具个体特征与组织特征的边界弹性匹配对工作-家庭关系影响的基础与适用性,并据此设计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员工工作-家庭关系弹性匹配系统。  相似文献   

20.
黄正 《劳动世界》2013,(9):34-34
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无论在职业指导理念、模式和方法等各方面,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及家长对就业质量高要求。本文从对国外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分析入手,就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特点、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