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德强 《新劳动》2002,(24):13-13,19
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人们对末位淘汰制的看法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它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力避免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状态;有人则认为末位淘汰制不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容易造成员工心理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2.
刘磊  林田  周春华  熊明 《中国劳动》2004,(12):34-36
主持人:贵公司是否实行过末位淘汰制,或类似的制度?是如何操作的?林田:南车集团公司管辖的个别企业曾在某一时期实行过末位淘汰制。主要做法是通过考试和考核,按一定的比例如3%~5%,进行末位淘汰。淘汰下来的员工先下岗,然后组织进行技能和文化培训。经过培训后再组织竞争上岗。  相似文献   

3.
问题员工与企业自身问题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 《中国劳动》2003,(11):32-34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成为企业裁汰冗员的主要目的之一.末位淘汰制以及如何管理C类员工(即绩效末位的员工)成为当今企业的热门话题.一些国内知名度很高的公司更是纷纷将之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4.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副司长董平表示,很多单位和企业采用的末位淘汰制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劳动合同法》中企业解除合同的情形中没有包括末位淘汰  相似文献   

5.
末位淘汰制这一绩效管理方式,在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潜力,达到个人绩效的最大化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广为一些企事业单位采用。南阳一家银行末位淘汰了三名职工,三名职工认为"末位"和劳动能力并不是一个概念,单位"末位淘汰"他们不合法,遂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要求银行给三人安排或调整工作岗位。银行不服,将三名职工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6.
有问有答     
本栏目部分问答来自各地作者的来稿。由于劳动保障立法各地的一些实施细则规定不尽相同,仅供参考。问:赵某2008年5月到某加工厂工作。2009年5月,该厂实行末位淘汰制,因赵某被排在最后一名,加工厂决定解除与他的劳动关系。赵某主张加工厂因非法解除应支付其经济补偿金二倍的赔偿金,该厂厂长却说:是因你个人原因所致末位被淘汰,没有什么经济补偿。请问:某加工厂是否应给付赵某违法解除的赔偿金?  相似文献   

7.
王景龙 《劳动世界》2017,(10):30-31
岁尾年初,一些发展过快的企业,为适应新形势,开始调整节奏,"优化员工".人员调整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可为了减少经济补偿支出,为了排除异议安排亲友,却采取了"末位淘汰",1"排"2"累"、3"调"、4"苛"、5"曝"、6"闲"、7"劝"等不法的"逼退"手段.  相似文献   

8.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类员工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是确认员工业绩、改进员工工作方式,以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的管理行为,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可以这样说,没有绩效考核就没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9.
现今有很多企业都抱怨员工职业素养差,不够忠诚,而员工同时也在抱怨企业以及管理人员没有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很难有激情去全身心地为企业创造效益。这些看似简单细微的问题却表明了员工忠诚度在现今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体系创建上的重要性。企业怎样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力,最终达到提升员工忠诚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动力使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企业内部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励员工,其中最常用的手段是绩效考核.企业绩效考核不仅能够让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充满热情,还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六步辅导问题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你发现下属的工作绩效越来越差,提醒多次毫无起色;或者上班心不在焉,频打私人电话,迟到早退时有发生;或者粗心大意,频频失误,你一定要警惕了,他们在有意无意地破坏着团队的和谐与发展.作为团队的管理者,是把这些员工解雇,还是进行改造?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呢?即使是绩效考核优秀的员工,也可能成为问题员工.雇用一个新人未必比花时间和精力来培训老员工更有效率,况且花费在新人培训上的时间以及辞退一名员工所带来的士气上的伤害,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无形的损失.而当管理者通过沟通解决了员工存在的问题时,不仅可以收获员工的业绩,还增强了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度等.别忘了,没人能保证你新雇来的人就会做出好成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辞退一名问题员工意味着你失去了一次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机会.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识别员工问题,诊断问题的成因,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问题员工的问题,既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任务,又是一项必备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员工对工作待遇的要求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尽管传统的报酬对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为了更有效地激励并改善员工的周边绩效,企业的报酬形式也逐渐向多样化发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对非经济性报酬的期望程度以及周边绩效的现状,并利用实证研究法来分析非经济性报酬和周边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非经济性报酬对周边绩效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业务量日益增多,员工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各种信息的传播也令员工对薪酬、福利待遇等各方面表现出不满.于是企业与员工间便会出现种种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会变得愈演愈烈,难以调节.面对企业内部矛盾的出现,企业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弥补漏洞,真正优化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缩小二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心理罢工,想必大家对此或多或少的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对于上班一族来说,心理罢工是指员工对个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意放弃,会严重危害员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让企业付出很高的代价.那么,上班族到底如何对抗"心理罢工"呢?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不少上班族都会面临加班的工作常态,炎炎夏日更有不少员工为了蹭空调"自愿"加班、值班.这样的自愿加班能否领到加班费?单位应该给值班人员付加班费吗? 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除了单位安排的加班,不少员工还会自愿加班甚至还有集体加班的传统.据了解,一些单位为了避免支付加班费,往往声称加班是值班.虽然两者都是为用人单位提供了额外劳动,但是性质不同.在原岗位上,具有生产经营任务的是加班,反之则是值班.因此,根据单位的安排进行值班的,劳动者不能主张加班费.  相似文献   

16.
马丽 《中国劳动》2004,(4):35-37
在常规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通常企业都非常重视人员的招聘和录用工作,在员工入职时下很大的力气进行员工考查、筛选、融入工作,而在员工离职时则采取较为漠然的态度。一旦员工提出辞职的申请得到公司批准或公司做出辞退决定,员工与公司之间即产生了对立关系。为了保平安,人力资源部门的任务就是尽快  相似文献   

17.
席卷全球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中国企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裁员成为很多企业迫于无奈的选择。裁员对组织承诺、工作流程和员工心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裁员顺利结束并不意味着裁员成功,留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决定裁员的成败。因此,研究裁员后  相似文献   

18.
在绩效反馈面谈过程中,作为管理者,对于员工的工作表现,好的就应该表扬、奖励;不好的就应该批评、指正.但现实工作中,表扬员工时,管理者觉得比较容易,和员工沟通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当需要批评员工时,很多管理者都有些头疼.一来感到批评的话难以启齿,二来担心员工不接受批评,与之发生争执.于是管理者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稍微严厉的话就不敢说出口.其实,过度顾虑员工的情绪是完全不必要的,如果管理者顾虑太多,没有把该说的话说出来,员工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失去了一次改进提高的机会,对员工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所以,面谈中,管理者要挺直腰杆,勇于指出员工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必须要让员工感觉到这么做并没有恶意.因此,在批评员工时一定要讲究技巧.  相似文献   

19.
董保华  李干 《中国劳动》2012,(10):25-27
"末位淘汰"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形式,其本身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机制,如果员工与管理者都抵制这种制度,市场自然会将其淘汰。法律只是一种底线性的规定,应当给其留下空间。司法应启用其本身的纠偏机制,去对待"末位淘汰"运行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保证这项制度的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20.
是不是感觉最近工作量愈来愈少,工作的内容也被上司刻意刁难,从而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暗示要自动离职了,还是公司对你有其他的安排,而产生一系列的烦恼? 基本上,没有一个公司会希望主管用暗示下属自己离职,或不符合人性的方式来处理不适任员工.有制度的企业会运用明确的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流程,评估、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公正处理员工去留问题,而非任由主管私自处理.因此,当你真的遇到工作量突然减少,或主管不合理的刁难时,是否真的就是被暗示要自动离职的征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