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105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本季度市场供求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 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第四季度市场供求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1.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同比和环比均有所减少。从供求对比看,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433.5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384.5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13,比去年同期和上季度均上升0.03,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从供求总量看,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17.2万人和27.5万人,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第二季度市场供求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1.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同比保持增长、环比有所减少。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3.1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72.9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11,比去年同期上升0.05,比上季度下降0.02,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与去年同期相比,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25.6万人和1.0万人,各增长了5.5%和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第二季度,全国101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下降;但与上季度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增长。从供求对比看,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60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有528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6,比去年同期和上季度分别下降了0.05和0.06。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14.9万人和37.4万人,分别增长了2.9%和8.3%。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结构性失业的定义来理解什么是结构性缺员,“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就称之为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由此来定义结构性缺员,也就是尽管企业人员冗员,但是由于没有所需的技能,所以还是造成一些岗位缺少人员.“因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开发使用、价值导向不当而导致的长期的硬性或软性缺员.所谓硬性,指实有人数少于编制,所谓软性,指实有人员大于编制,但实际能干人数缺.”大多数企业存在生产一线人员不足,而管理人员冗员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2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8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近46.7%;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366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4.8%。本季度市场供求信息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一、市场中劳动力供求总体平衡,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呈增长态势。从供求对比看,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7.
陈斯毅:加快构建以培训促就业新机制 一、推进就业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市场就业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相互竞争,双向选择,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和功能,其实质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及其运动关系的总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存在着众多的机制或子系统.其中,劳动力供求机制是最基本的机制.当前推进就业机制创新,必须着力推进劳动力供求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的现状,首先分析劳动力供求结构性失衡对人力资本回报的影响,并分析在此影响下如何更好地通过企业薪酬政策的优化来应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发现: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会增加企业招聘成本、培训成本及隐性成本,从而降低人力资本回报率。因此,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通过构建包容与弹性的薪酬机制,加强薪酬预算与政策评价,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利用率与价值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9.
据全省15市(州)和省本级提供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今年一季度共有求职人员35万人.需求32.7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3.1万人和0.8万人.增长10.5和2.3%; 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0.93,比去年同期高0.07。就业形势较好.同时求职者素质也有提高,供求结构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动的特征是:波动方向具有高度的趋同性,变动周期相对经济波动要短,并且不与经济波动相同步。相比于GDP波动幅度,人力资源供求变动更为剧烈。根据这一特征,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就应注意,在经济繁荣时期,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天然地与经济波动同步,政府不应给予过多的干预措施。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的就业政策重点应在于增加稳定性的就业,而且各种就业政策应该在经济进入下行通道的初期就开始实施,以缩短和减缓人力资源市场的波动周期和幅度,保证人力资源市场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揭示出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春季以来,不但福建、“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甚至在江西、湖南等一些内陆地区也出现了招不到农民工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反映的是我国农村适龄外出务工人员供不应求的问题。“民工荒”现象除了因大量需求适龄农村劳动力行业的快速增长原因外,存在着诸如政府提高粮价、取消农业税等支农政策导致的“推力”不足,以及由于流入地对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政策导致的“拉力”不足问题,但根本性因素还是结构性的有效供给总量不足,即真正能够满足流入地企业需求、又能外出就业的人数有限。出现“民工荒”的局部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已经被打破。“民工荒”警示我们,我国经济发展正趋于面临劳动力资源瓶颈,现在就要高度重视并着手考虑有效劳动力供给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战略,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简单劳动力数量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力投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应对“民工荒”,根本出路:一是要提高资源供给能力,二是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依靠资源数量投入向依靠资源使用质量转变。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0~2012年中国就业网公布的四平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整合各采样季度的基础数据,计算各采样年份的供求状况,对关键指标进行比较、排序,并对其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2年第二季度全国81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不但反映出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和劳动力供求的结构特征,还反映出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现实.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技术工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14.
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从供给方面看具有年龄、文化、性别、技术等方面的特征,从需求方面看具有职业、企业、行业和产业等方面的特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主要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崛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发展、农民工居民化、城市化进程和人力资源流动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建议实施人口政策,适当放宽计划生育对人口的控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0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辖区人口1.8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人口的46%;拥有市辖区从业人员(含城镇私营和个体劳动者)7488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从业人员的48%。本季度市场供求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市场用人需求环比下降、同比略有增长,市场求职人  相似文献   

16.
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明确和研究。一、劳动力市场的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一种机制。这一机制的实现要通过一些中介组织,如有形的场地、场所。但劳动力市场不是仅仅有了场地、场听就算建立了。过去的理解是有了保姆市场、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就认为是建立了劳动力市场,这只是形式,而不是实质。因为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形不成,再多的具体市场,再多的数量、再大的规模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劳动力市场。搞不好,往往是计划、行政手段配置劳动力的变种。不明确这一点,会使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走向形式化。二、劳动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客观要求,是指通过竞争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来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竞争机制是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供求主体双方的互相选择来实现的。在双向选择中形成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全国有79个地级城市连续四个季度收集并发布了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从总体上看,2002年度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日趋好转.一方面,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体现了求职人数同招聘人数的平衡状况)逐季提高,同时,全年平均求人倍率也比2001年提高了0.08个百分点(见图1、表1).  相似文献   

18.
黄凌 《劳动世界》2016,(12):17-18
目前中国面临着“三期叠加”、外部经济环境动荡的状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使得闲置劳动力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庞大的中国内需市场又要求增加劳动力供给。鉴于这种矛盾的现状,我试图从中国劳动力大省——安徽省的省会合肥市的几个具有典型性代表的个人的采访出发,了解不同的闲置劳动力群体,并且通过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安徽省闲置劳动力的现状并找出其成因。最后运用“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并且通过中外对比,提出促进安徽省闲置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结果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概况,分析了造成中国劳动力市场目前这种状况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集体协商制度以及体制内外的用工和工资形成制度等。论文最后就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的制度缺陷提出了改革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0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78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6%;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325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4%。一是市场中劳动力供求总体平衡;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减少。从供求对比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