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 某公司出于考勤管理之需,要求员工上下班必须打卡.三个月前,在车间工作的小尹关掉机器、换下工作服,前去公司指定区域打卡时,因为雨后地滑不慎摔伤,不仅花去七万余元的医疗费用,还落下十级伤残.而由于公司没有为小尹办理工伤保险,导致小尹无法向工伤保险机构索要工伤待遇,小尹只好多次要求公司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2.
1月4日上午,成都某公司董事长在微信群里发了个“红包”.当天下午,公司下发处罚通知,“抢红包”的三位员工每人罚款500元,理由是上班时间玩手机.该事件曝出后,有人表示赞成,认为“这只是管理上的一种手段,为了便于管理,什么方法都可以尝试一下”;也有人认为“这样太没人情味儿了,感觉有点‘钓鱼执法’,这种引蛇出洞的方式容易引起员工反感”.那么,针对“职工上班时间‘抢微信红包’是否妥当”、“公司对抢‘红包’的员工进行罚款是否合法”、“公司‘钓鱼执法’的管理方式是否妥当”,从法律和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该如何解读呢?  相似文献   

3.
单位的考勤管理是事业单位建设工作作风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办公秩序以及各项工作实施到位的重要保障.考勤反映了员工在事业单位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状态,为工资、奖金的发放以及考核奖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事业单位通过设置考勤管理可以加强员工的工作时间观念,相应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对于单位的整体形象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提升了事业单位得整体形象.考勤单位只是一个单位考核工作状态的一个参考依据,而不是工作的首要内容.如果一个单位把考勤标准放于工作的首要地位,那么这个单位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在当前事业单位考勤管理这方面要完善相应考勤制度,来提升员工的工作自主性及自律性,采取人性化的考勤方式,提升单位的整体工作形象,更加高效率的完成员工考勤.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单位考勤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单位考勤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4.
有问必答     
正1.我们是一家公司的外勤员工。公司为了解外勤员工的工作动向,掌握是否存在消极怠工、吃拿卡要等。一个月前,未经我们同意,即强行给每人进行了手机GPS定位。以至于我们无论何时何地的一举一动,甚至上厕所,公司都能一清二楚。此举虽给公司的管理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员工的自觉性,但也使我们的个人根本就无隐私  相似文献   

5.
李俏是一家大型婚恋网站公司的员工,可以说是公司的元老级员工了.由于市场定位准确再加上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公司发展得很快,公司的员工数也从刚开始的几个到现在的几百个了.  相似文献   

6.
【案例】:2008年6月,文某与某物流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后,到该公司工作,合同期限一年,约定月薪6500元。2009年6月,合同期满终止时,物流公司按法律规定支付了文某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但文某提出其工作期间存在加班情况,公司未支付加班费,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文某未提供其存在加班的任何证据,物流公司提供了文某的考勤打卡记录及工资支付表,但均未经文某签字确认。  相似文献   

7.
邱婕 《中国劳动》2005,(4):53-55
广东省东莞某制品厂为记录员工的上下班时间,要求员工在上下班时均需打卡,并制定了规章制度,规定“授意或代人打卡立即开除”。该制度张贴在打卡机和厂区宣传栏等公共场所。1998年5月,李某进入某制品厂工作,但未签订劳动合同。2003年2月,李某授意同事詹某代为打卡被发现。某制品厂认为李某的行为违反了本厂规章,遂将李某开除。李某认为自己的行为达不到被开除的条件,遂向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诉。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经开庭审理后,裁决解除双方当事人的事实劳动关系,并由某制品厂支付李某生活补助费人民币17440元。某制品厂不服,遂诉…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某市一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市中心.由于公司很多员工住在郊区,员工下班时往往正值晚高峰期.为照顾家远的员工,公司规定可以为家远的员工免费提供客饭一份,以便错峰回家.时间久了,公司经常出现下班时间到了,但是工作还没有结束,大家都开始享受公司免费客饭的现象.王某于2013年2月进入公司后不久,也开始和其他晚回家的同事一起享受着公司“福利”.久而久之,他认为,是由于自己加班了才获免费客饭.  相似文献   

9.
刘磊 《中国劳动》2004,(1):39-40
采访李海燕时,她和部门的同事刚给公司的一个事业部做完了员工访谈。在方正电子,人力资源部每两个月都要做一次这样的员工访谈,然后出一份员工士气报告,其中有关于员工离职分析、结构合理化建议、考勤统计分析、员工访谈等各方面的内容。其实,这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有些事业  相似文献   

10.
成都某家技术公司的员工苏某和公司签订有雇员保密协议.约定如若泄露商业秘密.需支付违约金.苏某离职后.成立了一家与原公司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并将原公司一个大客户“抢走”。原公司起诉到法院向其索赔。最近.这起因员工侵犯原单位商业秘密而引发的侵犯商业秘密竞业限制案终于有了结果.经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调解.当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侵权方苏某所在的某科技公司现场向受害方某技术公司一次性支付补偿款6万元。  相似文献   

11.
张琪 《劳动者》2006,(2):46-47
二零零二年某月,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委托当地一家货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托运货物到外地。乙公司提供上门服务,在甲公司处,甲公司员工填写了乙公司提供的格式发货工作单,货物品名为仪器,声明价值一万元,保价费30元,并注明原包装为纸箱,要求打木箱。填写好工作单后,双方员工共同将货物搬上四轮车,乙方员工将车推往电梯,刚走出3、4米时货物从四轮车上倒了下来,打开纸箱发现面板损坏。以上事故发生经过由现场的双方员工书面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2.
为了约束员工行为促进员工更好地工作,也为了加强对公司的管理,现在很多单位都会采取“末位淘汰制”作为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考核.采取末尾淘汰制,伴随而来的就会出现竞争以及失业,也因此引起很多员工的不满.那么末位淘汰制度到底合不合理?员工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3.
企业招聘现有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信息的发达、科技手段的运用、人才市场的活跃给招聘工作提供了方便,也增加了难度,因为,企业员工的流动更加频繁,优秀的应聘者有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招聘,不再是填一张表那么简单,招聘质量是招聘工作的主题.怎样及时招到合适人才,提高用人部门的满意度和减少新进员工的离职率,任何大公司在招聘中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不管是“辞职潮”还是“用工荒”,一些职场人或许并无辞职的打算,原想着可以安安稳稳度过职场动荡期,但是却先遭遇来自领导的变相逼辞.面对种种逼辞手段,你怎么办? 工作地点“大挪移” 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设计工作的典先生,春节后就面临了上班地点变更的窘境.原来,因为公司的业务扩展,总公司相继在县里也设立了分公司,春节前就不断传出了要调部分员工前往分公司上班的消息.“一开始其实我并不担心,因为一直听人说暂时还不需要调任.”  相似文献   

15.
考勤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计发员工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的重要依据之一,是维护员工休息休假权利的具体体现,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国有企业因其机制体制的特点,考勤管理工作难度大、投入多,效果却不甚理想,本文主要以烟草企业为例分析国有企业考勤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徐某在某混凝土公司工作,双方劳动合同载明徐某岗位为司机。入职后,徐某担任公司党政务部司机,负责每天接送员工上下班。2021年1月20日,混凝土公司向徐某出具调岗通知书,载明因生产销售部急需司机,将徐某调整至生产销售部司机岗位,主要负责将已配好的混凝土从公司运至工地,调整后薪资待遇与工作时长保持不变,要求徐某于2021年1月21日前到生产销售部司机岗位上班。通知书送达后,徐某明确表示不同意调岗,并于1月21日开始,仍每日前往单位打卡,报到部门仍为党政务部,但未在原岗位劳动,也未到生产销售部报到。  相似文献   

17.
“该员工带着自身的‘小九九’入职公司,目的一达到便拂袖而去。公司该怎么办?”一公司老总提出了疑问,甚至言语中充满着无奈,因为其并不知道公司有权要求这样的员工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达到目的就“拜拜”:员工应当支付违约金【案例】钟先生一直期望着参加某种专项技术培训而又不必承担巨额的培训费用。2019年1月,钟先生得知一家公司需要招聘人员并将送往参加该专项技术培训后,立刻想方设法应聘成功。培训完毕,即不顾已经与公司约定了五年的服务期,立马向公司递交了辞呈,甚至拒绝向公司支付5万元违约金。  相似文献   

18.
案情简介任某自2006年9月到甲公司从事拔鸭毛的工作,每完成一只提成0.24元,每天结算应得提成数额,每月累计后公司于次月通过银行向任某发放。任某在从事该工作期间,不参加公司考勤,按计件提成,但不到甲公司拔鸭毛就无报酬。公司对任某的工作时间未作统一要求,二者之间无劳动合同。2008年1月24日,任某在甲公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北欧五国之一的芬兰,人口只有500万,却因为曾经的手机帝国诺基亚闻名遐迩.在诺基亚帝国轰然倒塌之后,芬兰并没有从世界产业经济版图上消失.作为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芬兰还诞生了其他诸多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企业和品牌,如通力电梯以及《愤怒的小鸟》和《部落冲突》等风靡全球的游戏.  相似文献   

20.
新闻背景 2月15日,苹果公司公布了2010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度公开承认它的中国供应商员工中有,37名工人因污染致健康遭受不利影响. 据媒体报道,2008年9月起,苹果公司的供应商苏州联建公司要求工人使用正己烷代替酒精,擦拭苹果手机显示屏,后来工人在生产车间出现四肢麻木、刺痛、晕倒等正己烷中毒现象.到2009年下半年,该公司有数十名工人因接触正己烷中毒入院.相继被当地职业病防治部门评为九级或十级伤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