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企业中,由于年龄而引发观念冲突的问题,我们称之为“代沟”。职场中人妥善处理好“代沟”这一微妙问题至关重要。能否优雅地逾越职场代沟,意味着你是否能够顺利地跨过自己人生中的一道坎。用真诚感应真诚多年前,当我“空降”到一家医药公司担任项目总监时才23岁,是该公司所有领导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因为我年龄小、权力大、待遇高,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其中,一个比我大五岁的人事助理,最喜欢抓我的“小辫子”。不过,我只顾工作,没功夫去理会这些事,平时对她依旧笑脸相迎。  相似文献   

2.
吕莉 《劳动者》2004,(8):16-17
前不久,记者在重庆一家医院心理门诊发现,现在职场上有不少“病态竞争”,且有不少人深受其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据专家解答,人的自私、嫉妒心理是产生病态竞争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3.
不管是“辞职潮”还是“用工荒”,一些职场人或许并无辞职的打算,原想着可以安安稳稳度过职场动荡期,但是却先遭遇来自领导的变相逼辞.面对种种逼辞手段,你怎么办? 工作地点“大挪移” 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设计工作的典先生,春节后就面临了上班地点变更的窘境.原来,因为公司的业务扩展,总公司相继在县里也设立了分公司,春节前就不断传出了要调部分员工前往分公司上班的消息.“一开始其实我并不担心,因为一直听人说暂时还不需要调任.”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三思而后行.”说的是谋而后动,谨慎处事.而在职场上需要的是“三思而后言”,要充分考虑说话的内容、时机和效果.职场上,往往会因为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而引起他人的不悦,“祸从口出”就是这样的道理.那怎样才能避免说错话呢?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一位公司的女老总发微博说,在咖啡店面试一名求职者时,因为对方没有端饮料和“埋单”,觉得求职者不注重细节,不懂“人情世故”而没有录用对方。年轻人作为职场新人,常常面临很多困惑,特别是对于“人情世故”的把握往往处于被动。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职场新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7%的受访者对职场上的“为人处世”存在困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步入职场舞台,越来越多的用人企业和职场管理层也开始关注90后们在职场和择业观上的变化。对于90后,外界常有“自我”“叛逆”“个性张扬”“脆弱”“频繁跳槽”等评价,让90后在职场中一度处于争议的漩涡中心。  相似文献   

7.
黎淑贞 《劳动世界》2016,(19):42-43
最近,一部《欢乐颂》火爆荧屏,剧中的“五美”不仅传播了时尚的穿衣搭配和甜蜜的恋爱心得,还演绎了职场的生存法则.尤其是以邱莹莹等为代表的90后职场“菜鸟”,一时间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 说话直接做事任性 眼下,90后新人纷纷进入职场.与70后、80后找工作求稳定、谋高薪不同,90后普遍认为工作不只是满足生计这么简单,能够满足兴趣、实现人生意义才更重要.不过,像《欢乐颂》中邱莹莹那样心直口快的90后职场新人不在少数,他们大多娇生惯养,步入职场一段时间后依然弄不清职场原则.  相似文献   

8.
华龙 《劳动世界》2016,(25):48-48
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很容易把学生时代的习惯带到职场中,从而因为某些细小的失礼行为而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扰,影响了自己的前途。资深就业老师表示:“不懂职场礼节很多时候会减缓自身职业道路发展,建议职场新人在不断掌握新的工作技能的同时,也提前了解一些职场礼节,为自己的职场道路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9.
“80后”、“90后”被称为职场最难管的一群人,有人说他们是“游牧族”,常常跳槽;有人说他们是“草莓族”,一碰即烂……作为80后的他们,不论是价值观或工作观,都出现明显的裂变. 就连每天与年轻人打交道的美国迪士尼公司都难以招架,2008年召回全球高级主管,在加州总部举行领导者训练,因为,这些年轻人的离职率太高了.台湾华特迪士尼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傅明明表示,这些人面试时问的问题很怪,例如,“你们公司有没有做绿色环保,有没有回馈社会”等.  相似文献   

10.
驿站     
《别说你懂职场礼仪》作者:陈乾文出版社:龙门书局荐言: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在“局”。可你知道哪些宴席值得去吗?去了之后怎么应酬才算得体?到时怎样让气氛活跃起来,又不失礼貌?针对职场“菜鸟”最常犯的礼仪错误和最头疼的交往难题,本书进行了详尽解说,内容广泛,涉及礼仪规范、举止气质、服饰仪表、社交礼仪、用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说话艺术、涉外及旅行礼仪等实用规范。更有生动、直观的真人图解,向你展示礼仪魅力,是一本助你走向成功的“礼仪圣经”。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个职场人工作时间长了总会有厌烦的情绪,我不知道那些工作狂或热爱工作的人有没有?反正我是有的,这好比就像吃蜂蜜一样,吃多了也会有腻的时候。人一有了情绪就容易产生一些异常,比如产生抵触心理。职场上,人们把抵触心理当做一剂毒药,因为你一旦有了对上司或同事有了抵触心理,你将会通过你的言行表现出来,而这种情感的外露会让别人感受到的。一旦被人感受了,大家都会远离你,让你陷入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职场瞬息万变,今天还是部门主管,明天就有可能因为公司的变革而成为"牺牲品";今天还是拿高薪的"职场贵族",明天也许就沦落为失业族。人在职场,往往身不由己,不是被知识淘汰,就是被职场淘汰,失业的危险信号总会频频闪烁。为了使自己始终稳如泰山,四类人应做好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13.
在职场工作一段时间后,难免有的职场人士会身心疲惫,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工作的激情也一并消磨殆尽。怎么让职场保鲜,让自己精力充沛的去面对每一天重复的工作呢?想必很多职场人士都在找答案。要想重获工作激情,自我激励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给大家介绍职场保鲜的自我激励的15个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职场,风风火火、有着较强执行力的上司和员工无疑是有魅力的,这与一些行动力较强、办事迅速的“急性子”有着相似之处。因而有人认为,“急性子”或许比“慢性子”更容易成功。事实果真如此吗?性格是否在决定着你我的职场命运?“急性子”和“慢性子”该如何走好自己的职场之路?  相似文献   

15.
吴光平 《劳动者》2004,(9):30-31
相传,民国年间,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有一天看到院内有便溺痕迹,就顺手拿来一张宣纸,写下“不可随处小便”几个字,让人张贴出去。张贴者是个有心人,他为了得到于右任的手迹,就另写了一张贴上,而将于右任的手迹一字字裁开,巧妙地排成了“小处不可随便”的条幅,悬之于房内,藉以律己。前些年看到这则小故事时,不以为然。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几年后,再看这句妙手偶得的格言时,不禁感叹:这句话正是职场人士的警世良言啊!  相似文献   

16.
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很多职场人似乎还是一知半解,甚至还存在很多理解偏差。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一不小心就成了发展成“绊脚石”,比如,“找一份销售的工作改变自己的性格”、“自己学这个专业,找对口的工作一定有优势”、“三四十岁,已经来不及做职业规划了”……在各种职业规划咨询中总结发现,职业规划中有十个普遍的误区,在无形中阻碍了职场人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谭云 《劳动世界》2016,(16):50-50
之前热播的电视剧《伪装者》和《琅琊榜》让不少观众直呼:看主角们斗智斗勇很过瘾,但在同样纷繁复杂的职场中,职场人也总感慨很多时候并不是被繁重的工作所累,而是为一些人为“心理战”闹心。尤其是遭遇被边缘化、受排挤、坐冷板凳、被视为“透明人”等所带来的“冷暴力”伤害,这种将人孤立起来而无法言说的压力,更让人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上曾出现过几个有关职场脾气是“压回去”还是“发出来”的段子。其中有个段子说,“把脾气发出来叫本能,压回去叫本事”;当职场中人在面对老板冷若冰霜盛气凌人的脾气时,这就牵扯到是“压回去”还是“顶回去”的问题。有心理专家分析后指出,对职场中的脾气“压回去”容易给人造成内伤,但如果不愿忍受“顶回去”,则对自己的工作造成不利。因此,很多职场人士在两难中认为难以抉择,无奈中只能选择内伤型的“压回去”。  相似文献   

19.
周一海 《劳动世界》2016,(31):58-59
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职场新人而言,找一份能施展才华、锻炼自己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比起这些,制订一份周密的职业生涯规划更不可或缺.与此同时,心态的调整与人脉的积累亦要提上议事日程,因为步入职场意味着人生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若想顺利在职场上崭露头角,需要的不只是专业与才能.下面几位90后,他们的求职经历,也许会给年轻人们一份借鉴、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因为竞争激烈,职场人心态不稳、心情浮躁,职业规划盲目、徘徊成了普遍现象。其实,要想在职业发展上有所成功、有升职加薪的机会,耐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在职场上拼搏需要有很强的忍耐力,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登上更高的平台。如果心态浮躁,没有忍耐力,则使自己离成功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