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公元8至10世纪,渤海与日本的友好交往可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初期以政治交流为主;中期以经贸活动为主,出访人员多为文官;晚期的特点是从经贸往来为主发展到以文化交流为主,使者多为学者文人,双方互相唱和,赋诗酬对,留下许多动人篇章,是渤海与日本文化交流盛况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2.
关于“渤海与日本贸易的发展”问题,是当前史学界正在探讨的新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根据有关渤海与日本的历史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作进一步的试谈。 相似文献
3.
武玉环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62-64
渤海使臣出使日本期间,日本接待渤海使臣的外交礼仪体现在接待的准备工作、活动安排、参观宫廷的体娱乐活动、日皇接见、御宴、诗唱酬答、互赠国书、信物等外交活动中。从渤海使臣出使日本所见日本的外交礼仪具有如下特点:日本在公元八世纪已设置专门负责管理外交事务的使臣,同时设立负责翻译的专职人员。接待国外的使有不同的接待规格。渤海使臣使日期间,除有应酬唱答的化交流活动外,还进行商贸交易等活动,从而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了解,增进了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4.
两宋时期明州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尤其是与日本、高丽的贸易往来最为频繁,它是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在张津等所编撰的《乾道四明图经》卷一里记载了当时明州海外贸易的盛况是:“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本文试就两宋时期明州与高丽的贸易关系做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明州与高丽的贸易关系,在两宋时期来往频繁,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客观条件的. 相似文献
5.
刘国宾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1,(4):46-48
关于日本平安时代汉诗<渤海入朝>的作者、写作时间、写作缘起等,历来有不同的推论.本文确认,此诗作者大伴氏上乃日本嵯峨天皇至仁明天皇时之廷臣,与圣武天皇朝之犬养并非一人;其诗写作时间,乃在嵯峨天皇弘仁五年十月至十二月间,而非日本天平十二年十月;其诗并非赞扬唐与渤海之亲密关系,亦非与渤海聘日使之唱和,而是因闻渤海国使王孝廉到着而献给天皇的颂诗. 相似文献
6.
7.
8.
9.
中国和朝鲜足地理相连,唇齿相依的亲密的兄弟邻邦。几千年来,两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曾有过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这种友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更加密切起来,而且有了新的高度发展。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曾指出:“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 相似文献
10.
渤海王都上京龙泉府遗址是渤海国最重要的遗址,除了城内的大量遗迹以外,上京城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渤海遗址。本文介绍城外的苑址、桥址、墓葬等渤海遗址以及考古人员对它们的探索情况,显示它们在渤海史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葛艳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5):25-29
河西走廊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走廊。多样性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互动与整合建构了以多元统一为主要特色的河西走廊地域文化。目前,学术界对河西走廊文化的历史建构进程及宏观文化结构的分析构成了对河西区域文化双维平面的认知特点。以民族学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互动的模式加以归纳与分析,以微观研究视角呈现河西走廊多元一体文化结构生成的理论逻辑,以期以河西走廊为研究切片,为民族走廊的研究提供一条立体化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高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今日之东北亚日益为世界瞩目,尤其是图们江三角洲多国经济区的开发问题,已引导起了世界众多国家的关注。有的中国学者认为:“渤海国把图们江一带推向了第一次繁荣昌盛。”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多样性统一在东北亚区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体性的东北亚史何时形成?”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渤海国当为整体性的东北亚历史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宏观的东北亚史应当包括东北亚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东北亚社会的最重要领域。笔者曾在《“渤海学”刍议》一文中提出一关于渤海国时期东北亚国际政治的总格局等问题。本文从宏观外将渤海国与东北亚史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列一个纲要, 相似文献
13.
张高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9-51
渤海国时期,东北亚国际关系既简单又复杂,既稳定又变化,政治与经济、战争与和平交织在一起,东北亚政治地图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从宏观上研究渤海国与东北亚国际关系问题,特别是渤海国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民族关系等问题,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比较:渤海上京城与唐长安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698年,大祚荣建立震国,定都敖东城(今敦化市)。公元719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自此后,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到第二代武王大武艺,领土进一步扩大,国力增强。第三代文王大钦茂大兴二十六年(公元762年),唐王朝正式诏以渤海为国,晋封大钦茂为国王,加授校太尉。渤海国王之称自此始。到宣王 相似文献
17.
渤海国是唐及五代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是7—10世纪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一颗灿烂明珠。至今,古渤海国历史、文化仍吸引着许多热心的中外专家、学者;古渤海国文物、古迹成为中外旅游者追踪的目标;生长在渤海故土上的人们更是眷恋着这片流油的黑土地。尽管历尽沧桑东北亚的政治地图在近、现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历史上的渤海国疆土已一分为三,出现在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国的版图上;尽管渤海国的研究者们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在渤海国的一些主要问题上观点相左:尽管保存下来的有关渤海国的文献资料不多(迄今为止,渤海国15个国王陵 相似文献
18.
19.
20.
池世桦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渤海是公元696年高句丽的遗民大祚荣和唐统治下的人共同建立的王朝,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可惜的是关于渤海的具体资料大部分已亡佚,因而研究渤海的资料有限,韩国、中国、日本以及欧美等地仍在不断地进行考察研究。韩国关于渤海的研究,大半精力一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