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非决定论是指否认历史发展存在因果决定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理论。历史非决定论的误区主要有:其一,意识形态的偏见;其二,对规律的诠释狭隘化;其三,将社会与自然的区别绝对化;其四,混淆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哲学中 ,卡尔·波普尔针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波普尔认为 ,社会历史不存在客观发展规律。波普尔试图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差异性 ,社会现象非重复性、人为性特点入手来否定社会历史规律的存在 ,这是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规律性。波普尔把科学知识视为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 ,颠倒了社会实践与科学知识的关系。波普尔的历史规律虚无论和科技决定论的错误根源在于它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3.
从预成论到辩证决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历史、把握历史进程进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上,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这其中经历了预成论、非决定论、辩证决定论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预成论肯定历史过程是被决定的,是必然的,有其合理性;但离开人、人的主体性,将历史看成是纯粹预成的“自在之物”,从而陷入了谬误之中。非决定论提出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虽然有某些积极意义,但从理论上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否定历史规律的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超越之前的一切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元决定论,即彻底的辩证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4.
技术决定论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决定论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关于技术发展的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它建立在这样两个原则基础上:技术是自主的;技术变迁导致社会变迁。其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强技术决定论和弱技术决定论,前者认为技术是决定社会发展惟一重要的因素,而后者则主张技术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作用的。70年代后期,由于社会建构论的兴起,技术决定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转而式微。  相似文献   

5.
微观世界是决定论的吗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大约分为两类 ,一类是极端的观点 ,即认为微观世界是决定论的 ,或微观世界是非决定论的 ;一类是辩证综合的观点 ,即认为微观世界是决定论规律和统计性规律的辩证统一。作者认为 ,微观世界的因果性与决定论问题既属于认识论范畴 ,又属于本体论范畴。因此 ,关于因果性和决定论的争论可以分为物理学层次和哲学层次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进行了误读并对其提出指责,否认社会历史有规律可循,否认历史必然性。本文从反驳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出发,梳理了历史上的历史决定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同时客观地承认了波普尔批判的积极启发意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进行新的阐释,展示其历史、能动、辩证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卡尔·波普的《历史主义贫困论》阐发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 ,即对历史决定论展开了批驳 ,其观点对当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构成了最大的诘难。反思其思想 ,使我们认识到 :(一 )导致波普得出历史非决定论错误观点的制约因素 ;(二 )把握它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根本分歧之处。从而达到合理理解和认识社会历史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批判理性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卡尔·波普尔,其一生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的历史决定论上。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驳斥,即他的“历史非决定论”思想从总体上讲是站不住脚的。但他的这些错误思想在世界上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人们中间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认同。究其原因,我认为这首先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本身存在严重问题有关;其次与他批判的特点有关——用貌似纯科学的方法作纯学术的批判;三是其批判锋芒所指虽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但主要是指17—18世纪历史决定论,特别是指被教条化、庸俗化和曲解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更深层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在实践中运用辩证逻辑概括出来的,而波普尔的批判主要运用的是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的方法,这样的逻辑和方法是人们通常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科技伦理"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它无视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在实践职能上的异质性,把本该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于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的头上;它抹杀了伦理学的阶级性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它是批判科技决定论形式下的变相的科技决定论,过高估计了科学技术及其主体对人类历史同时也是实践史的作用和影响,从而问接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合力论".科技的社会伦理取向只能导致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这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恰恰是非人道的、不伦理的,这就是"科技伦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历史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 ,这是学术史上聚讼已久的公案。即使在唯物史观创立以来的一个半世纪里 ,马克思历史决定论仍不免成为众矢之的 ,对它的批判、诘难与攻击亦从未间断。但事实上 ,这些批判与攻击几乎都建立在误解、偏见甚至臆想基础之上。它们不仅没有正确理解唯物史观 ,反而通过人为曲解将其退化到旧唯物主义、旧本体论的水平。拙劣地将以“实践之外没有历史”为核心原则的马克思历史决定论丑化为宿命论、独断论。澄清误解、回击非难 ,揭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基础内涵与当代意义 ,这是本文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上的历史决定论。它不是机械的,而是辩证的。它既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也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本质内涵和主要特点,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地看待各种历史非决定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决定论的思想由来已久,它有三种基本类型:机械历史决定论,唯心历史决定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在这些决定论思想中,唯有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他扬弃了外推的直线思维和内生的循环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来把握人类历史,因而发现了人与历史基子人的生产实践而相互生成的性质。这就意味着一种全新历史现的孕育诞生,即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历史决定论,且其中已经内含着主体选择的因素,是历史规律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早年马克思从抽象的价值尺度考察历史,形成了精神的历史决定论,中年马克思从客观的历史尺度考察历史,形成了经济的历史决定论,晚年马克思从总体性价值尺度考察历史,形成了唯物辩证的历史决定论。随着历史研究视角的不断转换,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具有了能动辩证的理论内涵,从而超越了经济的历史决定论和唯心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两极对立,实现了历史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以客观公正性、公众利益优先性为原则 ,追求人类的终极价值 ,造福全人类” ,这是“科技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成立的逻辑大前提 ,而这个“前提”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它无视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在实践职能上的异质性 ,把本该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于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或科技共同体的头上 ;忽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它是批判科技决定论形式下的变相的科技决定论 ;抹杀了伦理学的阶级性质 ;过高估计了科学技术及其主体对人类历史同时也是实践史的作用和影响 ,从而间接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合力论”。科技的社会伦理取向只能导致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 ,这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恰恰是非人道的、不伦理的 ,这就是“科技伦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15.
历史决定论有四个矛盾问题不可回避: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关系问题、认识与被认识之间的“俄狄浦斯效应”问题、历史多层次交错运动与历史规律线式制约性问题、“可能性空间”说的横向制约机制与历史规律历时态运动问题.这四个矛盾问题揭示出历史决定论研究存在深层上的瓶颈.历史规律要探索新的进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历史运动以偶然性为表现形式;二是主观揭示出来的历史规律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是客观自在历史规律所支配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三是人的能动性实践活动是不断生成新历史的唯一理由.  相似文献   

16.
波普把历史决定论作为一种方法进行批判,他用以批判的武器是假说法;他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以事实、价值的分野和科学分类为基础;理论科学关注普遍规律,历史科学关注独特事件的解释。他认为历史决定论错误地使用了物理学的概括法,历史只是价值领域,历史没有规律,历史科学的方法是零点法。然而他的批判形而上学性明显,不能驳倒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17.
社会历史同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波普尔提出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虽然有某些有意义之处,但他在理论上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否定了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完全否定了社会规律的存在和预测社会历史的可能性,从而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之中.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近30年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促进经济和社会极大发展的成功实践,对国内广为流行的内因决定论作了全面的批评分析,并进而提出环境决定论,认为事物都是一定环境的产物,事物的物质成分和能量都来自其赖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因此,事物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周围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必将从历史决定论走向历史合力论。历史决定论是唯物史观首先确立的理论形态和历史思维方式。恩格斯晚年对它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提出了历史合力论。历史合力论把历史发展看成是社会有机体一切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的产物,致力于从各种因素的交错和综合中再现历史的实际进程。较之历史决定论,它具有更宏阔的历史大视野,十分“贴近”历史的真实,具有极强的理论整合能力和解释功能,因而能更好地满足现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决定论问题的研究自古有之,贯穿整个哲学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决定论概念在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我们分两个视角对决定论概念的典型定义进行辨析:一是对在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即三性的普遍性视角界定的决定论进行辨析;二是对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的视角界定的决定论进行辨析。在分析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简要提出解决途径:以包含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在内的、具有整体性和指向性的决定性概念界定决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