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先春  裴华 《江淮论坛》2000,9(1):10-15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创举和显著特征 ,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异乎寻常地加快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然而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 ,又面临新的、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解决 ,社会主义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2 0世纪中国革命的历史行程 ,两次回答了这个世纪性的难题。第一次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肯定了中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 ;第二次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  相似文献   

2.
19世纪 70年代末 ,马克思提出了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一个世纪以后 ,邓小平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和超越了马克思晚年的设想 ,也超越了列宁、毛泽东艰辛探索的思路 ,终于解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世纪性难题。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大大深化和发展了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 ,实现了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成功接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东方社会构想”,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逻辑必然.这一构想的提出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逻辑前提,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深入探索为逻辑支点,以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为逻辑基础,以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逻辑结论,完整而严密地阐释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和民族直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晚年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入手,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创新思想,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的问题,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使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变为现实,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及“历史跳跃”理论的正确性。“跨越”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跨越”又使我们面临着一些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通过跨越,我们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在许多方面存在问题,在经过40多年的艰辛探索之后,我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些不可回避的现实说明,跨越资本主义的“卡  相似文献   

6.
韩巍巍 《理论界》2005,(7):39-40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落后国家在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0世纪上半叶,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使马克思晚年跨越理论从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充分理解跨越理论的基本内涵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困难,从而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曾就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提出著名的设想:俄国社会可以凭借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近年来,这个设想被人们当作落后的东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根据,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但是,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一理论,似乎并未一致。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自身的思想;马克思这一理论与民粹主义的关系;马克思这一理论与恩格斯的看法等不同的视角,对这一理论进行一次全面地审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马克思东方社会道路理论研究中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论证了以下几点:1.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于时代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已具有初步的系统性;衡量理论的系统性应坚持历史主义原则;2.马克思晚年创立东方社会道路理论具备充分的条件;3.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后发展国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认为,马克思晚年的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理解和把握这个伟大发现,才能完整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王薇 《阴山学刊》2006,20(2):121-122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思想的设想,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设想的提出,目的是为了给当时的俄国农村公社制度指明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走过了一条迂回曲折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人民在实践中摸索,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今世界,“跨越峡谷”思想仍然给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吸取西方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提供一种方法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一生研究论述得较多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设想 ,他晚年把注意力转向研究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结构和历史进程 ,思考东方落后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形成和提出了关于东方国家可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设想。这一思想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并在后来的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不断得到证实、丰富和发展。1.在 19世纪 5 0— 60年代 ,马克思基本上还是设想东方社会将沿着“世界历史”的共同道路 ,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然后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一)改革面临的基本理论课题 当前我国改革所面临的迫切需要明确解决的基本理论课题,我认为不是佘树声同志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有什么问题,而是必须把自觉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严格地区别开来。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自觉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国家政权之后,自觉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决不是和不可能是跨越或用法令废除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伟  任振涛  习成孝 《理论界》2008,19(6):21-23
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跨越论”为我们科学认识和分析苏联、中国等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轨迹提供了理论指导。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了跨越要达到的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跨越后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指明了东方国家巩固并完全实现跨越的基本形式。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论”思想。  相似文献   

13.
赵家祥 《河北学刊》2003,23(4):189-19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设想展开过热烈的讨论 ,在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思想的同时 ,也在不少方面误解或误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笔者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否提出了在落后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思想、马克思在“跨越”问题上早年思想和晚年思想是否相互矛盾、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否在“跨越”思想上相互对立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否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证实等四个方面的冷静反思 ,得出了与不少学者不同的结论 ,意在澄清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跨越”思想的误解。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百年不懈探索的时代课题。这一课题首先由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趋势中提出。马克思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作出分析的基础上 ,精辟地论述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世界主义”的冲击下 ,如何选择社会经济发展道路 ,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 ,为后来人们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典型国家”为蓝本的。马克思一生的两个巨大贡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也主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剖析而建立起来的。但是,马克思在他一生的理论著述中,始终没有忽视对东方社会的研究。马克思在研究东方社会时所阐述的一系列观点,特别是关于在世界历史和世界交往的条件下东方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跨越实践有着重要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设想与其“世界历史”理论相统一,前者属于策略原理,后者则具有理论原理与策略原理的双重含义;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是特定国际、国内环境下特殊“跨越”的实践结果;它开创的是一条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未来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将取决于其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论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后国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难点。马恩的“跨越论”提出一个重要的前提 :“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试图解决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时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 ,他虽未获成功 ,但其首创“间接过渡”的思想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共。毛泽东师承列宁 ,设想用“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来夯实中国的社会主义地基 ,但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形势的巨变促使毛泽东放弃“间接过渡”的想法改向社会主义直接进军 ,之后20多年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经坎坷。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 ,邓小平创立“初级阶段理论” ,成功地闯出了一条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最佳路径。实践证明 ,这是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必经之途 ,它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曾就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提出了"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的论点.同时,马克思也提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入新的社会形态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吸取发达国家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道路是多样的.这两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历史“跨越”,包括理论“跨越”与实践“跨越”两个方面。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较落后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后者是指俄国、中国等较落后国家先于发达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事实。非科学地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理论“跨越”与实践“跨越”的区别与联系,不能正确地判断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导致现实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屡次出现“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雷声 《学术界》2001,(2):29-40
社会主义首先是在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列宁斯大林立足于俄国的具体实际,探讨了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趋势中提出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一时代课题.列宁斯大林的探讨,既坚持、继承了马克思理论探讨的基本方面,也根据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作了一些重要的发展、创新.但是,由于斯大林教条化地对待了马克思理论,因而他的探讨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不良的理论教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