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凡是稍稍有点欧洲哲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莱布尼兹是个唯心主义者,狄德罗是个唯物主义者。而且他们在各自的哲学阵营内部都是非同一般的人物:莱布尼兹可算得近代初期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狄德罗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唯物主义派别中比较最彻底、最典型的一派,即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一位领袖。莱布尼兹虽在青年时代一度也曾表示为霍布斯、伽桑狄等人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原子论”的观点所吸引,  相似文献   

2.
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这种机械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的高峰。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却出现了总体上是机械唯物主义,而体系中又包含着较丰富的辩证法因素的狄德罗哲学。狄德罗并没有写出系统阐述辩证法的宏篇巨著,他的辩证法思想是散见于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赵俪生先生哲学方法论进行了初步探讨。赵先生主张,哲学思想的研究必须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加以综合考察和准确定位。他从文化入手,在先秦诸子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独到的见解。赵先生是最早摒弃日丹诺夫的教条主义,而主张对哲学家的阵营归属和思想观点进行辨证认识的学者之一。他反对简单地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哲学家进行定性,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存在着一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居的哲学。赵先生是中国当代明确地把“内”与“外”从中国古代哲学中抽象出来并进行现代阐释的第一人,并由此出发对中国哲学史上的唯心主义进行了再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史上,对“人机关系”的思考亘古有之。“传统人机关系”是指“手工工具”“近代机器”两个阶段的人机关系,可概括为“机械式”“有机式”“分离式”三种关系。“机械式”人机关系总体上固然具有唯物主义特点,但是却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怪圈。“有机式”的人机关系论述纷繁复杂,其中恩格斯的阐发最具科学性,克服了以往唯心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的人机关系论述弊端。“分离式”的人机关系论述以马克思为代表,触及机器“异化”人的本质问题,体现了人与机器的残酷对立与非人性化分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传统人机关系进行把握,有助于破除关于“人机关系”哲学理解上的思想“迷雾”,引导构建智能技术革命背景下和谐的新型“人机关系”。  相似文献   

5.
洛克作为欧洲十七世纪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他在反对经院哲学、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方面,起过巨大的作用。但是囿于机械的物质观和经验论,他在解决复杂的认识论问题时,不能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底。洛克的哲学体系中含有许多二元论、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因素。因此,他的哲学对后世的影响是朝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的。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贝克莱和狄德罗都渊源于洛克。”洛克关于物体的第二性质的理论就是一种带有二元论倾向的唯心主义理论。本文就此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6.
当前有这种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理由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哲学史上是已经确定了的唯心主义命题,用它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会抹煞认识领域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应该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如果只用“同一性”来概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就会抛弃斗争性,违反对立统一规律。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哲学基本问  相似文献   

7.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阵营中的唯一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为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费尔巴哈并不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当他涉足于社会领域时,他便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正象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社会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特别是在他的宗教伦理学说中充满了唯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8.
把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归结为费尔巴哈哲学“合理内核”的吸收的传统观点不能不是一大误解。诚然,从基于对宗教神学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的批判来说,马克思哲学的确受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一定影响,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是直观的,而马克思的唯物思想是以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马克思在世界观上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主要在历史观而并非在自然观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释是一种知识论路径的解释,这种解释遮蔽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思维变革的真正意蕴,只有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路径才能深切领悟其当代性意义;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知识论哲学思维的内部对立,马克思走出了知识论的思维路径,也就走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僵死对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新”,就在于它拆除了一切近代哲学出发的前提,这也正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同质性之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1)自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首次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指出黑格尔哲学“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以来,学术界关于这种矛盾的具体理解并不一致。我国传统的看法是,认为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是其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法的矛盾。后有学者著文否定这种观点,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之间并无矛盾,因而主张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是“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与他的辩证法相矛盾。”我认为,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应当表述为:绝对唯心主义体系与合理辩证法(即马克思所  相似文献   

11.
张横渠(载)是宋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崇高卓越的地位。他是第一次从哲学基本问题上批判佛教唯心主义的人;他提出了完整的唯气哲学,把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提到新的理论水平;他继承发扬《易大传》的辩证思维,对于中国古代辩证法哲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民胞物与”思想为中国近古时代人道主义思想确立了理论基础;他是中国近古(宋元明清)时代唯物主义传统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1770—1831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他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第一个系统地阐发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哲学家。他的哲学在整个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黑格尔发挥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把自我意识客观化为万物的实体,把它看成是宇宙万物的主体,称之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相似文献   

13.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最后一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他在批判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斗争中,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费尔巴哈建立了人本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有这种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理由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哲学史上是已经确定了的唯心主义命题,用它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会抹煞认识领域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应该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如果只用“同一性”来概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就会抛弃斗争性,违反对立统一规律。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应该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恩格斯是这样表述的:  相似文献   

15.
霍尔巴赫(1923—1789年)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后代表,他把法国唯物主义加以系统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自然的体系。和他的哲学“自然体系”相承,在伦理学上,鲜明地提出“自然的道德”,并形成独立的体系。本文试对霍尔巴赫的伦理思想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繁荣时期最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创立的原子论唯物主义哲学既代表当时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又对以后的古罗马哲学乃至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发生深刻影响。恩格斯指出:“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天生的自发的辩证论者。”作为古希腊繁荣时期唯物主义哲学最高成就代表的德谟克利特哲学,当然会有辩证法的因素在其内。但是,在一些欧洲哲学史的教材和论著中,论述他的唯物论思想甚多,而论述他的辩证法思想则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对德谟克利特哲学中辩证法因素的探索,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著名代表人物。现有哲学书籍多把惠施哲学说成是“合同异”的相对主义诡辩学说。本文拟就惠施的哲学性质做一点辨析,以就教于学术界。(一)惠施的哲学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一、从惠施的哲学命题看,他是从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出发的;他的宇宙观的命题,也具有鲜明  相似文献   

18.
莱布尼芘是西欧早期資产阶級革命时期哲学的认識論中唯心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他的认識論观点,是以他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单子論”的理论原则为依据,在和洛克的唯物主义經验論的斗爭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洛克的巨著《人类理智论》,詳細地論証了弗兰西斯。培根所开创而为霍布斯所系統化了的唯物主义經驗論的原則,并对以笛卡儿为其主要創导者的唯理論观点如“天賦观念”等学說进行了批判和駁斥,因此成为唯物主义經验论的一部代表作。虽然洛克的唯物主义是很不彻底的,包含着许多唯心主义或二元论、不可知諭的因素,并且到后来也有越来越向唯理論观点靠拢或甚至投降的傾向,但他的主要观点是唯物  相似文献   

19.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以前最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的唯物主义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机械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临界点。马克思正是从费尔巴哈的哲学中吸取了“基本内核”,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时空观就是其“基本内核”的一部分。他对时空的论述是很有特色的,这不仅表现在它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  相似文献   

20.
唯物主义哲学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三种形态的唯物主义虽然都认为物质是意识的本原,都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但它们之间又有区别,是三种不同形态的唯物主义。决定和影响唯物主义形态的原因很多,其中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对唯物主义哲学有着重大的决定和影响作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象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