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柯 《东岳论丛》2011,32(6):136-141
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一文的重要性在于它真正透彻揭示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问题———存在之意义问题的两个关键环节:第一,如何探讨存在问题,存在问题与存在者问题有何区别?第二,存在与真理问题为何必须被统一追问?这一问题不仅是在反思"真理之本质"到"本质之真理"的必要性,也是在追问海德格尔思想之根本旨趣。  相似文献   

2.
于茀 《北方论丛》2004,(4):6-10
海德格尔对于西方思想传统来说,一个飞跃性的认识是,重新区分了知识与真理.西方形而上学自柏拉图以后就走上了一条弯路,一条遗忘存在真理的弯路,一条与科学争夺同一个"真理"的弯路.形而上学的对象不是"与事物符合的知识真理",而是存在之真理,它直接与人的精神世界相关.存在之真理不能用科学实验与理论推理的方式来获得,海德格尔发现了诗和哲学的"思",可以建立存在之真理.  相似文献   

3.
Logos是海德格尔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无论前期还是后期,海德格尔都把对Logos的解释作为对存在的揭示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海德格尔前期的logos概念进行了梳理.他批驳了西方传统上把logos作为判断和命题,并进一步把真理说成是符合论的命题真理的观点;说明Logos是人生存的重要构成因素,是揭示真理和存在的一个基本方式.前期的logos概念集中体现了海德格尔力图摆脱的主体中心论.海德格尔的主体性所包含的危险也预示了他后期思想的转向,海德格尔的logos的意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真理问题是被当作他的哲学的核心问题──存在问题来研究的。他的真理观是富有启发意义的。一、真理与人生海德格尔不是在传统的认识论意义上研究真理,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传统认识论上真理的可能性的根据和条件。换句话说,他要探讨真理的源泉。他以人的存在状况为出发点,把真理问题作为存在问题来研究。海德格尔认为,真理不是认识论和判断理论上的课题,而属于基础存在论范围内的问题。在他看来,真理同存在密切联系,是源始地与存在为伍的。可见,海德格尔是从存在论的高度来研究真理问题。他认为,真理就是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的原始伦理学并非如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建立在良知和"罪责存在"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此在的"不性"之上。正因为此在的存在相对存在而言具有有限性,所以才具有"不性",其存在才是"罪责存在"。"不性"是关乎此在本身的一种存在性质,也是展示存在的真理的一种维度,海德格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原始伦理学。如果问大地之上何以建立尺规,那么,只有首先界定了大地之上的存在者的本真存在,才能在此之上建立一种尺规,这种尺规本身就是对存在的真理的展示,它体现在"不性"概念之中。  相似文献   

6.
阿伦特从海德格尔的远离世界的居住地告别了海德格尔.在阿伦特看来,海德格尔通过自身祖传的居住地,并且通过自身思维中的经历,对思想深思熟虑,把冷静,即不愿意的意欲归于真正的思维所有.雅斯贝尔斯把真正的存在之思视为主客分裂之中发生的存在之思,并强调这种存在之思的真理证实需要人际交往之中行动的思维.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不仅是无神的,也是无交往的,因而是无世界的.在海德格尔那里,并不清楚所信奉的东西和所爱的东西是什么.海德格尔在真理的尺度下,抛弃了哲学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7.
图根特哈特对海德格尔的真理概念主要有两个批评.第一个批评是,海德格尔通过将真描述为进行发现与被展示性,从而遗忘了真的特殊意义.第二个批评是:海德格尔认为被展示性是发现与命题真的条件,因而它也是一种真,图根特哈特认为这是一个不合理的推论.在对学界关于图根特哈特的批评的争论作出展示以后,得出三个结论:首先,图根特哈特的第一个批评并不成立,实际上海德格尔并没有使真失去规范性结构;其次,第二个批评同样不成立,因为海德格尔实际上依照“根据主要事实命名”这一原则来解决真的资格问题;最后,图根特哈特之所以提出批评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试图以语义分析来取代先验哲学.  相似文献   

8.
朱清华 《江淮论坛》2009,(6):98-103
Logos是海德格尔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无论前期还是后期,海德格尔都把对Logos的解释作为对存在的揭示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海德格尔前期的logos概念进行了梳理。他批驳了西方传统上把logos作为判断和命题,并进一步把真理说成是符合论的命题真理的观点;说明logos是人生存的重要构成因素,是揭示真理和存在的一个基本方式。前期的logos概念集中体现了海德格尔力图摆脱的主体中心论。海德格尔的主体性所包含的危险也预示了他后期思想的转向,海德格尔的logos的意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虚无主义——我们的深渊与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无主义的历史形态主要有自由主义、实在主义、生机主义和毁灭主义。其哲学的主要类型则有政治上的虚无主义、道德论的虚无主义、认识论的虚无主义、宇宙论的虚无主义和生存论的虚无主义。尼采首次描画了虚无主义的面相与实质,并将其根源追溯到它所否定的对象那里。因此,克服虚无主义的根本路径不是回到被它否定的传统那里去,而是要走出它产生的逻辑或摧毁它产生的根源。海德格尔认为尼采对虚无主义的批判仍在形而上学的传统之中,因此未能真正克服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将“虚无”与“虚无主义”的问题关联到“存在”、“存在发生”、“存在历史”、“天、地、人、神的游戏”与“命运”来思考,进而将真理、意义与价值思考为“存在历史”中发生的事件。列奥·斯特劳斯将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看作“极端的历史主义”,并认为它是现代虚无主义最精致的样式,它导致了真理、意义与价值的神秘流失或虚无。他认为要克服现代虚无主义,必须祛除尼采式的癫狂与海德格尔式的神魅,在清明的古典理性中去寻找真理、意义与价值的恒常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为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核心概念,许多哲学家都发表了关于真理的远见卓识.尤其是海德格尔以其正本清源的工作刷新了人们对真理的重新理解.海氏这一思想体现在:首先是对传统符合论真理现的批判与超越;其次是把真理与自由联系在一起,认为自由是真理得以可能的前提;最后是认为真理就处于遮蔽与解蔽的原始争执之中.海氏这一对真理的见解对于我们之于真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启思意义.一是破解主客二元论意义上真理神话.二是颠覆了真理与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诗人哲学家”的海德格尔,其文艺美学思想建立在其哲学基础之上,是其哲学观点的延伸和论证。在对传统文艺美学思想反叛同时,海德格尔提出了艺术作品中主客体相统一的观点,考证了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真理的揭示,强调存在先于存在者,从而指出诗是一种“存在的创建”,它通过语言去神思存在。尽管海德格尔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然而它对艺术在社会、历史、人生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的肯定是启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2.
真理问题是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真理符合论"又是真理观内部争论不休的一个难题.所谓"真理符合论"即认识与对象之间的符合.海德格尔认为符合无非是一种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符合,符合既指外观的一致,又指对象之间的符合,而真理是存在的去蔽或无蔽,是一种澄明的运动.当然,任何理论都有缺陷,"真理符合论"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反真理符合论"派对其做出了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对自由的考察贯穿于海德格尔哲学运思的始终.在海德格尔那里,自由起初被揭示为此在向世界的超越,并显明自身为源始的根据.随着存在之思的转向,自由问题相应地由存在之真理来入思,并最终被显示为本有居有中澄明的自由之境.海德格尔的追问呈现出在本质上关联于存在的自由的本然事态,作为本有之居有运作的源始自由乃是与存在、真理相等深的"原事件",形而上学的自发性自由概念即奠基于此.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由对海德格尔艺术真理观的几篇批评文章谈起,在澄清了对海德格尔的某些误解之后,将问题引向"作品中的世界"与"作品的世界"的矛盾关系.本文认为,海德格尔的最大失误,在于他没有放弃将个别审美行为视为孤立的启示性事件的模式,他眼中只看到单个作品,一方面阐发对艺术普遍本质的理解,一方面赋予眼前的作品以杰作的地位,把这当成是原初真理自行显现的超越性时刻,中间不需要经过作为整体的艺术世界.事实上,在作品中可以看到的只是作为"形式之意味"的"真理",这种"真理"可能出错,对它的阐释也可能出错,只有那个与艺术作品的整体相关的真理并不出错,因为艺术正是以其整体参与到澄明与遮蔽的永恒争执之中.  相似文献   

15.
彭启福 《学术界》2004,(3):202-209
伽达默尔对诠释学真理的阐发和张扬,旨在昭示现代科学及其方法的局限性,而不是简单地否定现代科学及其所追寻的科学真理.诠释学真理既不是科学真理在精神科学领域的拓展和延伸,也不是科学真理的简单否定物或替代品.诠释学真理与科学真理的异质性主要表现有二1)科学真理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相关;而诠释学真理是本体论意义上的真理,与主体自身的存在方式相关.2)科学真理表现为知识型真理,旨在从对个别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知识;而诠释学真理则属于智慧型真理,它必须超越知识层面,实现文本的一般含义与读者个别情境的统一,创生出文本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传统哲学把真理问题定位于认识论领域,并把“符合”理解为真理的本质,从而留下了自身无法充分解决的难题。海德格尔从存在问题出发,化解传统真理观留下的难题,为真理问题的探讨作出了重要贡献。海德格尔真理观的主要观点是:陈述与其对象相符合是指陈述者在陈述这种存在活动中“对接”上了对象,并与对象相互协调地共在;陈述与其对象是否相符合的标准是作为对象的可能性前提的物自身;物必须首先作为其自身被敞开(显现)出来,它才能在陈述活动中作为对象出现,而物正是在人的自由存在这种超验活动中才作为自身显现出来;物自身的这种无蔽状态就是本源意义的真理或本质的真理,它是陈述真理的前提。从存在问题着眼,真理与自由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思想家。对于西方美学的研究是如此,对于中国美学的研究也是如此。这里,就以海德格尔对于“真理”的看法为例。“真理”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又极为混乱的问题。在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始,一直沿袭着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看法:真理的本质在于符合。在他们看来,真理是对事物真假的一种判断,凡是判断与其对象符合,则被称为真理。在这种意义上,所谓“真理”,实际上应该是“真理”,即关于“真”的理。在人类的生命存在中,强调“理”大于“真”,应该说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这里的“理”,是指人们在对象性思维的基础上通过认识、逻辑对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本质在于:终结的不是艺术,而是艺术作为人类的最高趣旨与绝对需要的崇高地位,是艺术作为真理最高表现形式的终结。海德格尔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但并不同意黑格尔对艺术的判词。以真理说为突破,海德格尔重新为艺术确立了地位,指出伟大艺术是我们历史性此在的本源,从而为艺术的复兴奠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5-12
梳理巴迪欧文本中与海德格尔相关的概念逻辑,可以发现,在柏拉图转向、现代性问题和语言的真理性三个方面,两位哲学家的理论存在关键分歧点。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是哲学蒙蔽的起点,巴迪欧则认为柏拉图代表了数学本体论的发端;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技术的计数逻辑表征了西方思想的终结,巴迪欧则认为"计数为一"是本体论的一个决定因素;海德格尔认为诗性语言解蔽真理,具有哲学上的优先权,巴迪欧则认为数学语言的减除运作才能带来真理,并定义诗歌。巴迪欧拒斥海德格尔所创立的"诗人时代",他强调数学本体论与主体的运作,不断促发无限真理。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弄错了凡.高名画《鞋》的主人,从而在凡.高自己的鞋中直观出了一个农妇的世界。这个错误,使得"存在的真理在艺术作品中自行发生"成为一个谎言。它的发生显露了现象学方法在解释艺术文本时的局限性:理论家本人的体验与想象被强定为艺术作品的"真理"。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现象学要研究的是意识的意向性活动,而艺术作品本身并不是意向性活动的产物,而是利用自身与世界的符合关系规定着意向性活动,如不服从这一"规定",就会导致对艺术作品的过度体验。现象学把个体性的审美经验的发生等同于"真理",这就使审美经验的个体性被放大为艺术作品的本质性内核,而这种个体性经验在被还原为作品的本源时缺乏说服力。因此,现象学真理观在解释艺术作品的内涵时,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