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转型时期宏观调控法治化的障碍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的技术性、灵活性和转型时期宏观调控的试错性特点是制约宏观调控法治化的障碍.针对这些障碍,宏观调控法治化可以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一方面,要无条件地实现宏观调控的基本规则法定,建立宏观调控法律责任制度;另一方面,继续采取委任立法的方式,但要不断将法规转化为法律;继续保留法律的充分弹性,但要适时地将弹性立法转化为刚性立法.为了适应转型时期宏观调控创新、试错和地方实验的需要,要建立良性违法机制.  相似文献   

2.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宏观调控法"的称谓及其理论概括是中国经济法的独创;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均无类似的概念。将经济法的主要内容表述为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有利于确认和规范政府的行为,保障政府经济职能的实现。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应当注意相应的标准和方法。宏观调控法应包括宏观调控职权及程序法定、维护国家宏观经济利益、宏观调控主体分工及协调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同时,宏观调控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如果仅仅从法律制度和政策的角度看,我国现行宏观调控制度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的思维去构建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是宏观调控权的配置和行使,但学界对此研究尚十分薄弱,本文着重探讨了宏观调控权方面的几个基本问题,即宏观调控的合法性及其权源,宏观调控权的配置,行使宏观调控权的原则,力度,以及宏观调控权的独立性等,以说明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对于宏观调控法理论和制度的完善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宏观调控主体具有高位阶性、专业性等特征,受控主体具有较大能动性。宏观调控法律责任主要是程序责任,且其能够获得豁免的空间较大。我国现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具有决策程序不透明、法律责任及其实现机制不充分的缺陷。应通过积极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宏观调控公共实施与个人实施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强调体育公平有对体育特殊性的关注,对法律公平的需求以及与法律公平共同实现的追求;指出对国际体育自治规则的调整适用应当以法律化为方向,在实体规则调适上着力于规则统一化治理,裁判权力的规范及限制,参赛资格纠纷解决和违规处罚标准细化及增设处罚原则4个方面;在程序规则调适上重在减少处罚权力冲突,确立争端解决程序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兼顾个案公平,以实现体育公平与法律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宏观调控主体具有高位阶性、专业性等特征,受控主体具有较大能动性。宏观调控法律责任主要是程序责任,且其能够获得豁免的空间较大。我国现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具有决策程序不透明、法律责任及其实现机制不充分的缺陷。应通过积极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宏观调控公共实施与个人实施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应用合理性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应用合理性的核心应当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因此,应当遵循目的性优先、结果合理性优先、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原则。在实现路径上,要确立科学的生态意识观,保证科技应用的决策与评价合理化,改革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社会体制。  相似文献   

9.
论法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使法治模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法治模式的内在要素有信仰、原则、制度和规则 :法律信仰是法治模式的灵魂 ,在古代就出现法学家、思想家对法律的信仰 ,但只有融入法治现实的信仰才是法治模式的要素 ;法律原则是法治模式的基石 ,它既是法律信仰的外化 ,又是法律制度、规则建立的基础 ;法律制度是法治模式的构架 ,制度是把信仰、原则与规则联系起来的纽带 ;法律规则作为法治模式的细胞 ,是其他三要素的具体化和载体。只有重视法治模式四要素的建设 ,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法治社会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0.
应当预见规则是各国合同法在确定合同违约损失赔偿时普遍遵循的原则。在探讨违约损失赔偿范围历吏演变的基础上,应当预见规则的产生则有其历史的逻辑。应当预见规则体现了合同当事人对公平的法律价值和效率的经济理性的平衡把握,使合同制度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在这一规则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对宏观调控法中的国家进行法律定性就是在宏观调控法的视野中解读国家所特有的法律属性。对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国家是宏观调控中唯一的调控主体,同时也是权利义务的统一体。在此前提之下,我们会发现,国家在宏观调控法中所扮演的法律角色远不同于传统公法中的国家,它是新的公法主体,具有传统公法主体所不具有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2.
谁对宏观调控说"不"——探究经济法的可诉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经济法的可诉性问题重点在于宏观调控法的可诉性问题。而宏观调控法的可诉性问题的正确认识又依赖于对宏观调控及宏观调控法本身属性的正确界定,以及对作为宏观调控法调控主体的政府责任的界定。虽然宏观调控法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三大诉讼法中任何一种,但宏观调控法理论上仍具有可诉性,且与违宪审查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3.
当前研究解决环境问题多重视其微观管理而忽视其宏观调控 ,这种思维方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弊端 ,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状况。就此 ,文章提出对影响环境的人类活动予以事前的、全局性的调控 ,即宏观调控权作用于环境领域 ,形成环境调控法。文章对环境调控法的概念和相关法律关系、理论基础、地位及具体制度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面对金融危机及政府救市措施,宏观调控法关于目标、原则、价值、主体、责任等诸多研究成果却缺乏适用性。因此,迫切需要变革研究范式,构建程序主导模式的宏观调控法,并具体拓补宏观调控动议程序制度与退出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宏观调控行为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责任归属于经济法责任,在经济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归责原则应以违法归责原则为主,过错责任原则为辅.一般情况下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责任由责任主体、违法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有损害事实和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五个要件构成,应加强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责任形态和实现方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各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采取了各种宏观调控措施以"救市"。伴随此过程,一个强烈的共识逐渐清晰——宏观调控法治化是当代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对中国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主要观点进行评述之基础上,厘定中国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不仅是完善中国宏观调控法基本理论的需要,也是确认、保障与规范金融危机中诸种"救市"行为的需要。宏观调控决策集权、宏观调控权力制衡、维护受控者权利、保障宏观调控理性化运行、宏观调控手段法治化当是宏观调控法治化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宏观调控法治化旨在规范、保障和控制宏观调控权的行使,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宏观调控法治化对提高宏观调控的绩效、降低宏观调控的风险、预防宏观调控沦为利益集团牟利的工具等均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宏观调控法治化的实现,至少面临三大难题:观念难题、制度难题和技术难题。这些难题构成我国实现宏观调控法治化的环境。立足于这一环境,结合宏观调控相机抉择的特点,采取柔中带刚、从柔至刚和刚柔相济的方法,逐步实现宏观调控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后,世贸组织规则已成为我国经济立法的一项重大依据,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变化,必然对我国的宏观调控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和遵循世贸规则,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立法,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将是国内经济法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法的可诉性是法所必备的基本属性。经济法的可诉性是保护经济法主体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无论是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还是市场规制行为的可诉性,均不强。市场规制行为都是具体的执行行为,因此都应当是可诉的。然而宏观调控行为分为决策行为和执行行为,其中决策行为因为抽象性而天然不具有可诉性,但是具体的执行行为仍应当具备可诉性。要增强经济法的可诉性需要完善经济诉讼、经济法责任和经济公益诉讼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宏观调控法治化是在"转型时期"这一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必须科学、准确、完整地界定转型时期的含义。将转型时期仅仅理解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是不完整的,转型时期是包含了"四大转型"的时期,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从人治向法治转型的时期,从集权经济向分权经济转型的时期,从传统意识形态向现代意识形态转型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