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市场失效概念及相关理论早已成为公共财政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并构成政府干预市场合理性及我国公共财政的实践基础.该理论在主流经济学框架内产生之日起,就不断受到质疑,引发广泛的论争.新政治经济学制度分析的引入更为理解市场运行、比较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优劣等方面提供了多维度视角.对市场失效概念及其理论应树立由理论概念向理念概念的转变、由非制度分析向制度分析的转变.即使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市场失效也不足以构成政府干预与公共财政理论的逻辑起点,应从制度建设而非资源配置角度定位我国公共财政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政府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1997年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简称《旧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事业单位体制变革和发展的需求,财政部在2012年12月19日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简称《新会计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正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处在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的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多年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于指导我国改革开放起了巨大作用.联系近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重新学习《谈话》,更感到《谈话》内容博大精深,它不但使邓小平的思想和理论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而且在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尤其是在经济理论方面提出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财政理论”虽是由施蒂格利茨(J.Stiglitz)和博斯金(M.Boskin)在1977年的《新公共财政的若干教训》一文中正式定名,但一般说来它起始于70年代前期。它的开拓归因于戴蒙德(P.Diamond)和米尔利斯(J.Mirrless)1971年关于最佳间接税的研究(《最佳税收与公共生产》)以及米尔利斯1971年关于最佳所得税的研究(《最佳所得税理论中的一项研究》)。而刊载新财政理论有关文章的最主要出版物乃是1972年创刊的《公共经济学杂志》。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逐渐重视体育事业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于表现优秀的运动员及其团队的奖励幅度逐年提高。本文以湖北省政府对鄂籍优秀网球运动员李娜给予的80万现金奖励为例,结合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以及财政伦理相关理论内容,以马克思主义辨证方法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分析方法,从"李娜式"奖励反思我国目前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之处,并提出了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思想结晶,是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典范.《矛盾》以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揭示,谱写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篇章,它不仅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哲学基石,也是我们今天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矛盾》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 我国市场经济财政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公共财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入手, 论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出发点是"市场失灵", 其核心是"公共产品"理论, 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正确界定财政的职能范围.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 论证了建立公共财政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如何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时代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而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本文通过对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理论内涵和区域问题梳理,结合都市圈的理论特性和实践特点,研究都市圈与“双循环”的关系,提出了都市圈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路径,分别体现在挖掘内需、激发创新、促进开放三个方面。最后提出新发展格局下建设都市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双碳”话语(政策)被纳入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成为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目标和实践进路,使得“碳政治”成为继“可持续发展”之后国际绿色话语实现国内主流化的又一个实例。30多年来,国际“碳政治”话语(政策)体系的构建与传播,经历了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初步形成、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及其发展议题挑战、《巴黎协定》与“国家自主(碎片)化”落实架构等三个主要阶段,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则表现为对这一不断演进发展中话语(政策)系统的、从“低碳”逐渐转向“双碳”目标指向的国内化适应与重构。中国“碳政治”话语(政策)是一个以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自主性立场与认知行动为根本特征的“自主知识体系”,但其进一步拓展完善,也需要深入思考环境人文社科议题上国家(地方)自主性与全人类共同性之间关系、环境人文社科自主知识体系与学者主体性之间关系等基础性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各国著名法学家们发表了不少专著分析国际强行法的性质作用、识别标准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问题。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在我国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除李浩培先生就此发表过专论之外,还不见有更深入系统的研究。不过我国高等院校教科书《国际法》倒是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国际强行法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书中断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属于强行法的范畴”。笔者试图通过比较两者的概念与特征谈一谈不同的看法。一、强行法的概念与特征《维也纳条约法公约》(1969年)起草之前就曾有过两部专著、近十篇论文论述过国际强行法的概念与特征,但无一被认为是具权威性的。从条约法公约起草到正式签署的这一段时间内(1965—1971年)又有三部著作、近四十篇论文研讨过这一问题。72年以后有关这一论题的论著更多,如伊利斯的《现代条约法》(1974)和辛克莱的《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1973)都用专章讨论了强行法的理论问题。最重要的恐怕是罗扎基斯所著的《条约法上强行法的概念》和斯  相似文献   

11.
运用财政手段解决养老金缺口将涉及到财政资金的使用,财政资金的使用必将对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提高养老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由财政弥补对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公共财政职能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使养老金缺口的财政支付具备可持续性,国家必须采取一些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1993-2008中央、省、市、县乡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发展趋势,发现农村公共财政薄弱。同时,短期GDP和财政收入作为政治激励的主要指标,诱使地方政府官员把有限的农村财政资源投入“单程晋升锦标赛”中,更弱化了农村公共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求真务实,务求实效,完善财政分权与政治激励制度,加强农村公共财政: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加大农村公共财政投入;规范财权与事权,完善我国财政分权制度;规划功能区域,改革考核选拔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地方政府的财政实际能力究竟是否存在一定的赤字,以及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决策等问题,将公共预算视作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征收力度来进行调控的内生变量,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加入地方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后,发现地方财政实际能力并不存在赤字反而表现为盈余;与既往文献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作为与政府行为无关的外生变量不同,地方政府在制定财政决策时需要同时考虑“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与公共财政预算净收入”的短期权衡和“经济增长竞争与财政收入”的长期权衡,使得地方政府在短期权衡中偏向于调节财政征收力度实现最优而非财政预算收入最大化,在长期权衡中偏向于持续调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而保持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双重权衡机制会扩大央地财政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央财政的长期稳健和削弱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应该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寻找到央地财政关系的新平衡点,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和保障财政能够始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日益宠大,引起了人们对未来财政稳定的担忧。未被重视的政府或有负债由于其隐蔽性才是我国财政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因此除考虑直接、显性的国债风险外,更应关注隐性的、或有的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公共财政还是公共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核心问题是:被边缘化的农村既不存在与城市类似的财政安排,也不存在基于私人自愿集体行动的公共选择机制。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公共财政的资金投入或制度导入,还是乡村治理的改进都有益于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和公平的权衡。城乡公共财政均等化战略在当前至关重要,但在政府行为战略性推进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培育农村自愿集体行动组织,并避免业已自发形成的自愿合作秩序受到“理性自负”的冲击和破坏,从而兼顾均等化战略所产生的一次性社会改进与长期性社会改进机制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西汉著名理财家桑弘羊在其富国思想下推行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财政政策,达到了“民不益赋而国用丰饶”的目的。桑弘羊的财政政策体现了财政的阶级性、强制性与公共性的统一,而其财政思想对解决我国财政政策当中存在的观念问题、目标导向及操作手段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生财政是现阶段我国提出的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对国内学者关于民生财政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归纳成民生财政的内涵、我国现阶段实行民生财政的必要性、民生财政在我国的历史使命、民生财政的判断标准、民生财政重点倾斜的领域五个方面内容进行综述。最后,对民生财政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与评价,提出目前理论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面对日益严重的养老金缺口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包括政府都提出要由国家财政来承担弥补养老金缺口的重任。运用财政手段解决养老金缺口将涉及到财政资金的使用,财政资金的使用必将对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养老金缺口财政负担对居民消费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做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战略部署。探讨国家治理理论的发展,从“统治模式”转向“治理模式”(善治),并对财政制度在经济、政治与社会子系统的媒介作用进行了阐述。基于财政在治理转型中的关键基础地位,从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和政府间财政关系三个角度具体论述了如何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以推进国家治理方式转型,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当前,我国进入“大国财政”的新常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建设大国财政,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不仅发挥财政的治国安邦作用,也发挥中国财政在全球治理中的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面对日益严重的养老金缺口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包括政府都提出要由国家财政来承担弥补养老金缺口的重任.运用财政手段解决养老金缺口将涉及到财政资金的使用,财政资金的使用必将对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养老金缺口财政承担对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