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民自治中国家与社会关系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益代表机制缺失 ,村级制度低水平均衡 ,影响了农村基层层面的国家与社会合作关系的建构。村民自治要求以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关系为背景。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 :村民自治有比较灵活的空间 ,形成社会对国家的约束、制衡关系 ;国家的制度安排和社会制约力量能够有效地限制村级自治权的异化。村民自治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调适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 ,提升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高村级自治组织的社会整合能力、发展和完善乡村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2.
满足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增强政治组织吸引力已成为研究农民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中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课题。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农村社会利益关系逐渐分化,利益主体、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这阻碍了村民自治组织功能的发挥,农村社会利益分配、导向、表达、协调等方面必须相应作出调整。本文基于利益与利益机制的视角,探讨了村民自治组织中农民政治参与的实现机制、动力机制、参与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当下村民自治因较多依赖国家供给,忽视了农村内生秩序,从而产生诸多困境。为走出困境,应“唤醒”农村自治元素,整合农村自治资源。推动农村内生机制的构建,并以此重构农村内生秩序。农村社区建设是一条可承载建构农村内生秩序的路径。它所着力建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方面旨在培育国家制度供给在农村实施的土壤,另一方面则契合了村民自治由内向外、外力辅助的发展规律,可为村民自治奠定厚实的社会基础。顺应上述思路,农村社区建设须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由组织农民向农民自我组织转变,二是要重新认识基层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定位及村民自治组织基本职能的转变。如此,才能走出传统国家供给的误区,与村民自治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与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年的中国村民自治中,制度创新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意义,它是整个村民自治得以生成、发展、深化和提升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制度创新凝聚了中国农民的伟大智慧,它具有自发性、实用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但另一方面,村民自治的制度创新毕竟属于新事物,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隐含着夜空飞行的危险性.这就决定了有必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文化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进行新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满足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增强政治组织吸引力已成为研究农民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中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课题。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农村社会利益关系逐渐分化,利益主体、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这阻碍了村民自治组织功能的发挥,农村社会利益分配、导向、表达、协调等方面必须相应作出调整。本文基于利益与利益机制的视角,探讨了村民自治组织中农民政治参与的实现机制、动力机制、参与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空间转向是指将村民自治场域从物理空间拓展到数字空间。“议事微信群”机制是村民自治空间转向的实践形式,主要功能为在线议事,即自治主体将待商议的村庄公共事务等事项置于微信群,在微信群中开展公布信息、讨论议题、形成初步方案、征集方案意见、公示最终方案的行为活动。从社会建构视域看,村民自治场域可以从物理空间拓展到数字空间主要缘于在数字空间中实现了问题建构、身份建构和秩序建构的有机统一,以商议村庄公共事务的形式进入数字空间尊重了问题与空间的相容性,以户籍为准入条件、以现实职位角色为基础构建网络虚拟社区坚持了村民自治的社会属性,以数字体系、乡规民约等制度章程规范主体行为保障了数字空间的秩序性。通过“议事微信群”机制推动村民自治的空间转向需要高度关注组织规模和村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为充分发扬民主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在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村民自治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制度规定不能满足农村的现实需求,制度运行中行政干预严重,农民对村民自治制度的理解不够。要根据客观实际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升农民自治的组织意识,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内外系统的互动,加强对村民自治制度的理论研究,建立村民自治制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基本任务之中,并进一步强调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本文认为,"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应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的领导,健全和完善"四个民主"制度,培育和丰富自治组织体系,增强和提高物质保障能力和法制保障能力,紧紧围绕"健全法制、创新机制、丰富组织和提高保障"等四个方面来促进村民自治民主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我国村民自治缘起有其政治生态环境,从我国村民自治“第一村”的情况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为村民自治的产生提供了制度环境;壮族乡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孕育出的都老制自治传统,是村民自治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村民自治兴起的政治生态因素表明了今后村民自治持续发展应努力的方向:积极推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培养农民的民主自治意识,并且努力实现其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
政治体制改革与村民自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村民自治是农民自己的创造,就象改革之初他们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但村民自治获得如此迅速发展,则是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的结果,实际上是党和国家在“人民公社”体制瓦解后对乡村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所作出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从过去“政社合一”的集权体制转变为村民自治体制,是农村基层政治的重大变迁,是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创新。这种制度安排和社会结构创新的必然性,出自于新时期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民主要求,出自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出自于化解社会矛盾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村民自治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经历了由农民自己创造的村民自治到政府推动下的村民自治的历史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村民自治实践促成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创新,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肯定和推动着村民自治的发展。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入进行,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大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创新,加快与村民自治相关的立法工作,使村民自治进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规范化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的共生、共建与联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建设是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变革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转变党和政府对乡村社会执政方式的战略部署,也为乡村治理的转型提供了历史契机。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密切相关:一方面,农村社区所着力建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给村民自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重构了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推动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运转;另一方面,村民自治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内部支撑,培育和挖掘了社区资源,有利于提高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要实现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的联动发展,必须唤醒农村内部的自治元素,开发整合农村自治资源,走出一条内源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以后,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中国农民开始在这种崭新的社会组织中劳动和生活。农民自己创造的这一组织形式也给学术界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课题,譬如,如何看待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性质?如何定位官和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关系?村民自治组织对国家的民主政治进程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本刊所编发的这一组稿件,从不同方面对以上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关注并积极参与改革实践,创造出真正具有时代精神的、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来。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艳蓉 《理论界》2006,42(5):39-41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后广泛推行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群众组织和直接民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本文阐述了村民自治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对村民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展望,指出了二者关系的协调发展和成熟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李宁 《学术界》2012,(11):169-175,286
我国乡村自治治理面临新的历史拐点。在村民自治组织发展已经24年的今天,农民自组织能力仍然落后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面对市场经济的丛林法则,农民始终处于劣势。本文通过现阶段农民自组织能力问题的分析,指出从制度化层面推动农民权益保障和利益诉求机制的完善,将是提升农民自组织能力,激发农民的内生活力,实现农民真正当家做主和社会变革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的关系不和谐是困扰村民自治顺利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在新的形势下,处理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的关系既要避免急躁情绪,又不能等待观望,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要优化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的关系,充分认识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价值是前提;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是关键;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基础;不断创新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村民小组是一个天然的利益共同体,社会资本存量丰富,在村级利益表达和相关政策执行中发挥着独到的功能,这些功能对于维持稳定、高效的村民自治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我们应该从规范村民小组长的产生方式、建立村民小组会议制度、明确村委会与村民小组的关系、完善有关村民小组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加强村民小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银国 《江淮论坛》2009,(6):136-140
现阶段,我国村民自治还存在一些不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推进村民自治有一定的作用。应构建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村民自治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一项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现状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民主巩固理论,建构了一个村民自治发展的综合框架,并据此对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察.作者认为,村民自治已经全面进入民主巩固的时代,后继发展还面临着系统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村级集体财产的治理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和根本,治理好坏直接决定着村民自治的成败。近30年来,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其对村级集体财产的治理并不成功,根源在于农村集体产权的模糊。我国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集体产权,更关键的还有国家对集体产权制度的具体建构与保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确权""分权""赋权""活权",在坚持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更多财产权利,实现产权的多层明析和法制化,建立起可落地的集体产权有效治理的制度,从根本上厘清制约村民自治施行的"国家—村民自治体"和"自治组织—村民"两大关系,从而为村民自治制度和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奠定切实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