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下功夫搞清楚只有工人阶级才是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社会经济政策必须适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需要,代表先进文化就是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需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的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是经济文化政治利益的统一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现实状况向我们表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我们将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时)的研究对象,必须突破五十年代以来的传统定义,即不应该是“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而应该是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生产力三维矛盾系统及其运动规律。图示如下: 传统的研究是以生产关系为核心,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至于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却基本上认为这二者之间不会发生直接的联系,它们必须经过经济基础——生产关系这个中间层次的传递,才能产生间接的相互作用。我们的研究与传统的研  相似文献   

3.
由中古向现代过渡时期是一个漫长的现代化过程,主要是解决经济和社会转型问题.中古时期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商品经济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困难很多.人们需要认识工场手工业在经济和社会转型中的桥梁作用.每个社会形态都是一个"多维结构",它包括技术形态、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在内.这些形态在社会中的作用是有主有次、相互联系的.社会技术形态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形态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牵涉到生产效率和分配公平问题.劳动和资产是生产的两个基本要素,对于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生产、交往和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这个规律也叫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规律。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发现的这一引起整个社会科学发生了根本性革命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仍然有效?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之后,是否还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以及在这对矛盾基础上产生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这些矛盾性质有什么变化?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对这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极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伟大领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与生产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群的崛起 ,标志着一种新型生产力——知识生产力的形成 ,并预示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 ,它的兴起必将对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首先表现为以高科技 (即凝结的知识 )重塑生产力 ,进而引起生产关系等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就是说 ,知识经济的兴起必然引发生产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学界在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讨论中,对生产方式是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有不同意见,而且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为依据的.所以很有必要弄弄清楚,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生产方式"这一概念,究竟是怎么运用的.根据我个人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方式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几种含义:第一,把"生产方式"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或"社会经济形态"来使用.马克思恩格斯确实在不少场合把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当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来论述的.比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在谈到部落形态及其相适应的对自然的所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矛盾构成。这三对矛盾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它们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必然适应上层建筑(主要指文化上层建筑)状况的规律。这三对矛盾和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8.
一、科学技术发展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实现 科技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通过生产力的变革,从而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而实现的,而科技的发展,又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它也只能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中得以实现。正是通过基本矛盾运动,将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两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辨证发展过程。 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科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先进的生产力决定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提出的因果链条律是宏观动力机制规律,而不是微观动力机制规律;马恩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仅仅是针对世界历史总趋势之轨迹而讲的,而不是说历史演进的快慢、具体实现形式等.经典作家所讲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乃历史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社会形态的演进之所以最终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社会系统的哪反馈控制机制中,最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效果检验标准的.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曙光,在关于文化作用的问题上,不允许我们在理念的选择上有丝毫的含糊和犹豫.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唯物史观依据主要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文化反映经济和政治,又对经济和政治有能动作用,人创造文化,文化又塑造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似乎早已成为定论,可是深究一下,这个规定就很成问题,倒不是因为生产关系的内容至今没有统一的表述,而在于这样的规定是否科学。如果政治经济学仅仅研究生产关系,我们就难以看出生产关系与其赖以产生的生产力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换言之,我们把握不了某种特定的生产关系必然产生、发展及最终被新生产力取代的客观依据。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产力的水平和发展的要求。可是,多年来,人们在论述生产关系时,往往只抽象而空洞地肯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怎样的生产关系,而在具体论述时总  相似文献   

13.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经济研究所合编的一本《政治经济学》,系统地阐发了“四人帮”捏造的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二重性”论,并把它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该书把这个所谓“二重性”论吹得神乎其神,说什么,只有“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第8页)这个所谓的“二重性”论究竟是什么货色,有必要很好地剖析一下。问题不在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没有二重性。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相似文献   

14.
二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繁荣到动荡、分化、改组的曲折过程,到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由低潮跌入谷底。而这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其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这究竟是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发展,还是其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在成长增大,这是任何一个社会主义者都必须进行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回望"轴心时代"--"五四"文艺复兴的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等新文化人提出"五四文艺复兴"之说,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他们发现先秦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的辉煌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可以与古希腊罗马文化媲美的"轴心时代",发掘了久已衰落的先秦诸子之学,从而确立了"五四文艺复兴"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对"轴心时代"思想文化和精神传统的复兴,为新文化的创造提供本土资源与动力,这是新文化人倡导的"五四文艺复兴"的理路。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将更加紧密。这种结合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就是知识转化,即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任何一项科技成果在其产生之后若不及时、有意识地推广应用,就不能发挥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作用。所以,加速知识转化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吕国忱先生的《知识转化论》就呼应了这样的时代背景,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提出知识转化这一时代性课题的重要意义。该书思路清晰,…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之势比较迅猛,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理解和把握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产生及其运行,这不仅是一个基础理论问题,而且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规律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生和运行是生产关系与适应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合的根本结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试论社会经济形态孙仲炎关于社会经济形态这个范畴及其内涵,它与社会形态、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的关系,这一系列理论上涉及到对社会总体结构如何正确认识,在实践上也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的看法很不一致.本...  相似文献   

19.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运用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合的规律来分析我国现阶段混合所有制经济,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它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混合所有制将逐步向完全的社会所有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而这种反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那么,生产关系是怎样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呢?它是直接对生产力发生作用,还是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管理在生产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一要了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是否具有中间环节,就必须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各自的属性、功能和特点联系起来考察。首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属性是不同的。生产力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则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