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国有建筑业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多、债高、社会负担重,下岗、内退职工压力大”的包袱,使企业改革举步维艰。因此,必须痛下决心,尽快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解决。 (一)以休制创新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假如只卸包袱,不深化改革,企业的生命力不会长久。许多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今天卸掉的包袱明天可能还会重新背上。如前几年的“债转股”和冲销银行呆坏帐,由于可以使企业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减少,对扭亏增盈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果企业的体制、机制不改变,效益不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引导债权人提供及时快速的讨债途径,除采取咨询调查、票据清偿、强化管理等多种行政手段催收债务外。现介绍依法讨债二十法。 公证介入法。这就是交易双方必须按照国家的经济合同法签订合同。初次交往企业遇有数额多、批量大、问题吃不透的交易,要及时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证机关进行鉴证或公证,以利及时处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  相似文献   

3.
<正> 在市场疲软、银根紧缩的情况下,欠债——追债已成为企业界厂长、经理们的最大困扰。但是在讨债无门的情况下,有一些厂长、经理并没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采取扣押人质等暴力手段来强制债务方偿还债款。1999年2月11日,某报刊登《“扁担神功”打出谜案》一文,报道债主带4人上门“催款”,债务人张忠福在挨了债  相似文献   

4.
<正> 国有企业改革被尊为“重中之重”。权威经济部门确定“九五”期间国企改革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行债务重组。对企业欠银行的债务实行“新帐与老帐分开”的办法,企业对“新帐”负完全责任。 国家对“老帐”的处理思路是:从呆帐准备金中划出一块冲销清产核资的资产损失;把“拨改  相似文献   

5.
<正> 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财政的支住。搞好国有企业,作为改革的重点,已进入攻坚阶段。“攻坚”就是攻克难点,攻克难点不应面面俱到,应有针对性,攻其要害。 针对国有企业债务多、企业办社会多的现状,下气力卸包袱,努力变“包袱”为财富。从物的方面看,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两大“包袱”:一是债务多,二是企业办社会拖累大。解决债务负担,应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国有企业要真正“自主经营”,树立“无债一身轻、债多压死人”的思想,走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路子,盈利之后,首先要考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债权”、“债务”现象及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无论是“企业与个体经营者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诸如“三角债”“关系债”等等,形形色色的债务引发的纠纷,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给企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债贷组合”模式推出时机好、创新意义大,在当前国内经济整体处于高杠杆、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受到广泛关注、而棚户区改造需要金融推动支持的大背景下,该模式发挥了国开行作为债券银行和中长期信贷主力银行的综合优势,实现了支持地方发展和防控债务风险的有效结合。“13岳阳城投债”在不利市场局面下实现低成本发行,充分体现出这种融资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 “九五”国企改革要改什么呢?权威经济部门确定“九五”期间国企改革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行债务重组。对企业欠银行的债务实行“新帐与老帐分开”的办法,企业对“新帐”负完全责任。 二、增加技术改造投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三、加大分流企业富余人员的力度,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四、加速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抓“大”放  相似文献   

9.
乡村“清财化债”作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配套措施之一,自2001年起先后在全国各地乡村展开,到目前已经历了四个年头。其间各地乡村两级工作人员为其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此项工作的逐渐深入,债权单位的复杂化及“化债”工作的难度日益显现出来。笔者认为,仅仅依靠乡村自身的力量完成此项工作的预期目标难度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没有同步进行“清财化债”,乡村欠上级部门的支农周转金、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无法核销,这部分资金是乡村负债中的主体,所占比例在40%以上。支农周转金…  相似文献   

10.
正美债——美国的国家债务,包括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库券、债券、票据。截至2013年底,美债总规模超过17万亿美元。美债的最大持有者是美国人自己,由美联储、社保(公共养老金)系统、各银行、共同基金、保险公司、个人购买,占70%;各国央行,包括中国在内,持有美债总额不超过30%。中国是美债最大的持有者,为1.3万亿美元,占美债总额的8%,总体看是安全的。但由于美国两党纷争,债务上限、偿还能力常引起世人担忧。特别是中国。2014年是美国驻华大使更替年,骆家辉走了,鲍卡斯来了。作为首位有华人血统的美国驻中国特  相似文献   

11.
考虑了税率不确定下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减记债)设计和银行最优债务结构问题。假设银行的融资方式为股权,普通债和减记债,在税率不确定环境下,利用动态规划方法,解析地得到了银行证券的价值和银行最优债务结构。分析了税率不确定性对银行融资决策的影响。结论表明:普通债的最优券息是减记比例的凸函数,随着减税而减少,随着减税时间点的增加而增加。减记债最优券息随着减记比例先增后减,受减税和减税时间点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此外,银行总价值和最优杠杆率随着减记比例先增后减。本文也为我国"营改增"政策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从银行总价值最大化和税率效应角度为金融决策者如何灵活地选择适当的减记比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决策幼稚病”的具体表现为“凭经验决策”、“用权力决策”、“靠直觉决策”、“由个人决策”等,进入市场经济建设后,相当多的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决策中均患此“病”,不妨举例说明:引进设备决策时,不是放眼全行业作技术性能比较分析,而是意气用事,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即拍板成交。哪知,耗巨资引进,设备安装投产之时,恰是“寿终正寝”之日;产品开发决策中,多冲动,少冷静,心血来潮,难把产品市场定位反向去推敲、去否定,尽做黄粱关梦,等醒过神来,为时已晚,摆在眼前的是产品压库债难偿,机器停转无市场;  相似文献   

13.
绿色信贷和绿色供应链是银行与企业应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的监管与引导更是绿色信贷和绿色供应链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 本文基于政府对银行与企业同时进行奖惩,通过建立政府、银行以及企业之间的三方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三方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政府选择何种策略,银行和企业总有一方会选择“不实施”绿色信贷或“不采取”绿色供应链策略; 从短期的角度来看,无论政府选择何种策略,银行和企业都会选择“不实施”和“不采取”策略;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没有政府监管的情况下,银行和企业会主动选择“实施”与“采取”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明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通过银行信贷配给影响企业短债长用的理论机制,并利用中国EPU指数和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EPU上升提高了企业的短债长用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风险承担能力较强和长期融资能力较弱的企业中,EPU上升对其短债长用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经济政策不确定下的短债长用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明显,但会增加企业的破产风险。上述结果有助于解释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国家的“债务期限结构”之谜,也提示政府有关部门关注当前经济政策不确定下的企业短债长用现象,拓宽企业长期融资渠道,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杨国梁明显感受到和自己“抢饭碗”的银行多了起来。仅仅在核心区就有14家商业银行设立了分支机构。以前银行不屑一顾的小微企业成了“香饽饽”,这是中关村才独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来的,它是各行各业管理的重要制度,这一制度的提出对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减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经营决策失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并进一步明确要求,凡涉及“三重一大”的重大事项必须由国有企业领导班子集体做出决定,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时隔多年,中央专门针对国有企业重提“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势在必行,其寓义悠长。本文以国有企业为例,淡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变得越来越突出,银行与企业在利益关系上已存在着一种不断加深的恶性循环。这方面问题的产生是企业、银行、政府三方面的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对于企业来说,对于银行利益的损害似乎不需负什么责任,因而一些企业不怕借款负债,只怕借不到钱,不怕多借,只怕少借,重借轻还,普遍具有逃债、废债的倾向。有的甚至根本就是打算向银行骗钱、圈钱,对银行缺乏基本的信用。并且许多企业采用兼并、破产的方式来甩脱银行的债务,因而企业不怕兼并、破产,也不怕因借款合同违约而被起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银行在充分研究我国个人金融市场状况和客户群体需求的基础上,纷纷开发了“通”字号产品。银行客户只要掌握“通”字号金融产品的特点,自如地运用,定能使个人的金融消费和金融生活更为科学、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9.
<正> 金融不良资产有多少?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有一个长期以来难以解开的“钱”结,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资金由财政拨款转为银行贷款,经济体制已经转轨,但一些企业吃银行资金“大锅饭”的观念还没有转变,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长,银行必须刁;断地为企业输血,企业缺资金理直气壮地向银行要,把对资金的需求建立在对银行的依赖上,“敢借、敢花、敢不还”,反正都是国家的钱。随着新型银企关系逐步建立,银企间“亲兄弟、明算帐”时,麻烦就来了,当今国有企业明亏、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40):13-13
企业倒闭、员工失业、暴力讨债,温州的民间高息借贷险象环生,今年4月份以来已有29家企业主“跑路”或跳楼自杀。有专家指出.高利率民间借贷面临崩盘.将成为中国式“次贷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