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高校“人本德育”理念取代“社会本位德育”理念,已经被教育界充分认可和实施。“人本德育”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满足学生内心需要,关注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在人本德育的具体落实中,出现了很多认识上和教育上的简单化、形式化倾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理论探讨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坚持德育中的主体性,是高校德育的根本要求,从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到德育的手段上都要弘扬主体性。但单纯的主体性不能保证价值观和品格教育,必须同时注重德育的内容、目标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规范性是主体性的基础和前提,而主体性则是规范性的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德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弘扬与尊重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是德育自身运动规律的必然要求。主体性德育遵循德育教育的客观规律,成为现代德育的主题。对主体性德育的内涵进行哲学思考,探讨主体性德育的哲学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丽兵 《学术界》2004,(6):187-190
在高校德育改革中 ,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主体性德育日益受到关注 ,并成为许多高校德育工作者德育改革的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德育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碧霞 《兰州学刊》2006,(2):204-206,208
主体性德育是强调学生自主建构其德性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目标是使学生成为道德的主体,并具有道德主体性。道德教育涉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然而传统德育的师生关系存在严重弊端,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主体性德育理念承认并尊重师生之间的共同性,主张建立平等民主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将成为学生德性建构中的唤醒者、促进者、引领者。文中最后对于如何建构符合主体性德育原则的师生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所谓主体性原则,在高校德育的意义上,就是指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工作,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功能.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贯彻和运用这一原则,就必须把德育充分建立在大学生的道德需要上;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品德教育;注重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德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华 《理论界》2009,(1):179-180
高校学生社团群众性、自由性、民主性、平等性的特点不仅吸引着许多大学生的加入,而且符合主体性德育对德育环境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突显了重要的德育功能.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社团的传统定位模糊,导致学生社团德育功能的实际缺失和社团发展方向迷失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主体性德育背景下针对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学生社团进行重新定位,既有助于学生社团自身的发展,更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从道德的主体性看,高校德育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从道德的规范性看,高校德育在培养德育主体的过程中,不能放松对道德规范的传授和灌输,应实现道德灌输机制和道德接受机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促进自我教育的德育"反映的是德育中的主体际性关系问题,并将探讨的侧重点聚焦于主体性德育的贯彻实施,它强调德育活动要把重点放在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上,教师在学生自我教育的德育中仍然是大有可为的。"促进自我教育的德育"在现实社会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是信息化时代青少年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助推器".是向德行"慎独"境界推进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当代德育处在一个多层次、动态性、复杂性的全方位开放的环境系统中,德育如何使青年一代在多重道德价值体系中敢于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保持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做一个能明辨是非、认清善恶、鉴别美丑,具有自主独立人格的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德育工作者只有创新德育途径,践行主体性德育才能充分发展人的主体能力,使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做到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此达到德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教学的创造性原则,是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完善德育教学理论体系的体现和保证,应当体现在使用教材、使用教具、设计提问、组织课堂教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德育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教育,以主体个性形成、主体精神培养、主体德性塑造、主体人格提升的过程为特点.本文就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构建高职德育教学新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有效地贯彻了"教书育人"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参与德育教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岳云强 《兰州学刊》2006,(12):203-204,149
本文拟在探讨如何把以人为本的方针科学地贯彻落实到高校德育教学中,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推行大学生主体性德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揭示高校德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提高高校德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可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主体性德育思想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炳生 《兰州学刊》2004,(5):277-279
陶行知德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主体性德育思想 :实现“六大解放” ,确立德育主体地位 ;倡导做人教育 ,完善德育主体德行 ;做事即修养 ,师生共同施行德育 ;实行主体性德育方法 ,全面提升学生品德素养。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陶行知的思想 ,对当前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老子》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道”的本质内涵则为“自然”,是为“道法自然”;而“自然”乃是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由于“道法自然”的命题最终归结为“人法自然”,故“自然”的理念实为《老子》哲学的主体性价值原则,透露出对人之主体性的重视与强调。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原则的解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书俊 《东岳论丛》2002,23(6):76-78
主体性原则并不一定必然会导致人类中心主义 ,而目前社会诸多的困境也不单纯是由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因此 ,正确认识主体性原则 ,对主体性原则的解构 ,对于澄清在这方面的模糊认识 ,从而正确确立主体性原则的价值取向 ,走出人类困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如何使青年一代在多重道德价值体系中敢于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保持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做一个能明辨是非、认清善恶、鉴别美丑,具有自主独立人格的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德育工作者只有创新德育途径,践行主体性德育才能充分发展人的主体能力,使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做到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此达到德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德育主张建立师生互动的双主体关系,调动和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作用,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高校德育改革方向.本文提出了以主体性德育思想和双主体理论为指导构建新的德育模式,明确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主体性德育内容,实施以自我教育和注重道德实践的教育方式方法等几项措施,力求提高大众化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9.
农业高校德育工作因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具有典型的独特性,而这一独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学生的特殊性造就的,在笔者看来,农业高校学生主体德育的特点体现为:教育背景体现为素质性、思想认识的功利性、就业取向的多样性、家庭背景的差异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但是研究农业高校德育的出发点,更是使得农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校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要贯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本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线地位,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体性德育有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