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李娟的散文在追随哈萨克牧民的迁移转场中为我们描述了一种久违了的自然、自在的人性状态。与一般表现西部风情的散文有所不同的是:李娟为我们呈现出了她独特的观照视角及生态伦理观念,她笔下的自然景观丰富奇妙,酣畅淋漓,牧民平静、自足地生活,人与自然生息与共。对于日日深陷于城市的人们而言,这种生态伦理的展现既可以充当精神的抚慰,又是一种批判与警醒。 相似文献
2.
研究艺术文化史和戏剧美学的学者余秋雨自 90年代初出版《文化苦旅》后 ,引起海内外轰动。随后《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集子相继出版 ,并引起持续的轰动效应 ,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高雅文学作品的畅销现象。加上 95年以前批评界近乎异口同声的盛赞 ,以及后来的不约而同的批评 ,形成 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突出现象———“秋雨现象”。对余秋雨及其散文的批评 ,有的揭其学术“硬伤” ,有的批其“文化观”和“历史论” ;或以个别篇什管窥蠡测 ,或将整个作品拿来解剖 ;有人质情 ,有人析理 ;有人平心静气 ,有人冷嘲热讽。本文将这些批评集中进行一番归纳、述评 相似文献
3.
4.
5.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对于中国当代生态散文的发展具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影响了苇岸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并反映到了其散文创作之中,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回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初状态、简朴生活观以及自然与人的有机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生态理论的建构.<汽车城>中的生态思想很值得关注,它挖掘了汽车行业人士精神生态危机的根源,探讨了精神生态危机与汽车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生态的失衡是摧残行业的隐患之一,指出了生态平衡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外生态学界对生态批评的界定悬而未决,致使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态的面目模糊不清.因而从立足点、指导思想、观照对象、研究范围、基本任务和终极目标等方面对其理论特性予以探讨,以及对作为生态批评主体的批评家的基本素养提出要求,十分迫切和必要.这将有助于人们清楚把握与准确使用这个概念,有利于批评家提升与其承担的生态责任相适应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生态批评更好地发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审美效益和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8.
阿瑟·米勒作品中有鲜明的生态批评思想.以<请不要杀死任何东西><不合适宜的人>和<推销员之死>为例,阿瑟·米勒的生态批评思想表现为,生态批评应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旨归、"生态为本"作为内核,正确看待和评价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态问题及其所要揭示的真正内涵,才能正确评价人类在与自然生态互动过程中的一切活动,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生态理念往往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社会色彩,生态文学艺术具有突出的批判性与反思性,生态批评也因此而有着鲜明的社会、政治性色彩。虽然生态话语具有突出的政治性和批判性,但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又不能沦为生态话语简单的"政治传声筒",而应该注重生态理念、生态思维的形象化和情感化,尽可能采用审美的方式与生态进行对话。生态话语审美化,是生态批评重要的诗意之维。 相似文献
12.
西尔科的小说《典仪》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维度反映了造成人类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表达了印第安文化中蕴含的和谐生态智慧。这不仅是处于困境中的印第安民族的出路,更是人类恢复生态、自我救赎的救助策略。 相似文献
13.
周姝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4):112-115
首先分析了《荒原》中自然生态危机的表现以及《荒原》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危机,随后通过对诗歌中各种代表性人物的分析,指出人类的精神生态危机才是更深层次的生态危机,最后提出解决精神生态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要找到宗教信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最终得到拯救。 相似文献
14.
论建立当代意识的散文批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具有当代意识的散文批评视野 ,已经是散文发展和散文理论建设的当务之急。这是因为现有散文批评的视野相对狭窄 ,观念和方法依然是传统的 ,并单一地着眼于散文文本特性 ,现有的三种类型的散文批评 ,无法完全反映有着巨大发展变化的当代散文的真实面貌 ,无法解释散文的变化、成就和规律。因此 ,必须建立当代意识的散文批评视野 :第一 ,建立散文是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的批评观念 ;第二 ,多维方法的散文解读 ;第三 ,当代性的选题意识和选题空间 ;第四 ,突破美学意识形态权威的束缚 ,以体验为确认什么是散文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对自然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圣地亚哥尊重自然,将自然界中的鸟、鱼等作为自己的朋友和兄弟;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了证明自己作为人的能耐和尊严,他又要与自然斗争、征服自然.在《白鲸》中,埃哈伯对自然的态度是完全负面的,他对白鲸充满了仇恨,并且捕杀白鲸.从圣地亚哥和埃哈伯的结局来看,他们都是失败者,都体现出自然对人的惩罚.然而,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两人悲剧结局的差异源于对自然态度的差异,埃哈伯执迷不悟,而圣地亚哥后悔并反思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17.
生态批评是本着致力于环境主义实践的精神进行的文学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它本着关联性和整体性等生态基本原则,借鉴环境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环境史学等新的社会科学理论以及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既注重文本的环境语境,也考虑其文化语境,在文本解读中探求人与自然如何建立深层关系,引导读者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是一种文学活动现象,但其价值指向所归位的理论视阈、权利认同、体验方式及功能效应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体验,因为它需要有宽泛、广博的视域,其社会现实效用更加明显,对人的当代生存状况,对人的未来发展境域的指涉亦更加明确.从学理层面来说,生态批评必然内蕴生态思想,但却不是简单诠释生态学的科学元素,其科学理念表现为向人文学的渗透、延伸、派生及组合,因而其价值指涉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学科及关注视点也有很宽的辐射领域. 相似文献
19.
生态批评是20世纪末在欧美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旨在把以地球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运用到文学研究中,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文学研究的绿色化.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劳伦斯的中篇小说<狐>,会发现人类世界出现严重的角色错位:性别错位与物种错位,这表现出作家对生态失衡的忧虑.本文由此得出结论:唯有敬畏生命,才能摆脱人类的生存危机,从而重返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美〕詹姆斯·恩格尔 《社会科学研究》2014,(5)
作为最具跨学科性质的主题教育之一,环境教育将艺术与科学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自由教育形式,同时,它也是一种道德职责,兼具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视野。它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习惯改良、学习内容更新和伦理观重构。我们要在不断追求科技发展的同时,提倡对传统品德的回归,将自己从坏的习惯中解放出来,改变自己,乃至重新界定人类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